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20年来,它一直指引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在南巡过程中,邓小平以社会整体观为基础,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指南,通过"坚守"与"创新"的辩证思维得出了一系列新论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前进的路径。"南方谈话"中的方法论、认识论和邓小平的精神品质,对于我们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最后形成.这一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首次初步回答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列宁后期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体现了始于列宁而成于邓小平的"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熟.这一理论在新世纪对推动东方的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为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10周年而作.先概述性地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精神、理论创新及其重大意义;再着重从与"南方谈话"相关的命题,论析了"三个代表"对邓小平理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贡献;最后从"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给了我们深刻启示的角度,对理论创新的若干问题谈些作者看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开始了共产党人用实事求是的眼光观察中国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解决民主革命的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的过程中分别产生了两次飞跃,其重要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五个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具体化,是着眼于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探索,全面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突破了苏联模式并结束了“姓资与姓社”、“计划与市场”的思想纷扰。在全面推进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纪念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在当下就"南方谈话"的思想内涵、理论创新和重大意义进行全面的梳理,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20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对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作了精辟论述,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从此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不可逆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行道。20年过去了,改革思想已深入人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力。值此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学习领会南方谈话精神,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南京大学于2月23日召开了题为"以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学术座谈会,江苏理论界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认为,当前学习和重温南方谈话精神是要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发展和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会学者还就当前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经济、政治等问题谈了各自的看法。与会学者关于经济和政治改革的观点见仁见智,本刊精选并刊发部分与会学者的发言,是希望能以此推动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的南巡谈话,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新思想、新概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有力推动了9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但是,也应看到,人们在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谈话时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对姓“社”姓“资”问题与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之关系的理解,就存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继续诠释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重点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两大命题的提出孕育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一环及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方面特征的三个原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要求的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了突出地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大量矛盾和问题以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也决定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作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发达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而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它体现着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本身不存在“姓资”或“姓社”的问题。但在我国,它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其运行又具有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邓小平理论已成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该文结合《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初,我们在国际国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考验。是沿着改革开放的路子继续发展下去,还是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封闭自守的老路上去?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当时困扰人们思想并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这个根本问题,对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的总结,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深刻的揭示,对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发展的机遇作出精当的分析,排除了当时主要倾向的“左”的干扰。《南方谈话》为我们拨开迷雾,端正航向,是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社会主义资本存在有其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资本一般"的规定性和"资本"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所指,为其提供了成立的理论支撑。中国的社会主义资本存在也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我国现行并将长期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由于商品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我国产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们为社会主义资本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国的社会主义资本含义,不仅需要考虑资本的本质属性,而且更要注重其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在1992年初发表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共同富裕论等重要理论观点,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精炼阐释,破除了思想疑惑困局,将人们从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化理解中解放出来,吹响了改革开放破冰再行的号角,深刻改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走势.同时也从长远上为今天乘风破浪,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邓小平南方谈话重要思想的深化与升华的必然要求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改80年代末速度放慢的局面而加速推进.呈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从理论上解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和教育及姓"资"姓"社"等一系列问题,排除了"左"的干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的主题。现代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和私有观念的扩张;马克思当年把这些东西跟资本联系起来,把资本主导的社会定义为现代社会。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回避社会变迁所引起的种种矛盾运动,而要正视其双重效应,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而所谓"现代人文精神",则是在这现代发展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决反对腐败,建设法治中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有五个矛盾急需解决:第一个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第二是市场配置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与市场准入监管机制的矛盾;第三是生产要素集中化的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之间的矛盾;第四是扩大工业发展空间以严格控制土地占用和审批的矛盾;最后一个问题是降低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与民营资本投机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资本命名"现代",其现代性批判就其理论性质而言乃是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性质,它体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的内在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上展开的资本现代性批判,突出地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辨证批判,这种辨证的批判蕴含着一种资本的"边界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理念来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理念构建的关键在于坚持对资本现代性的辩证批判。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后在兼顾国情和现代财富发展要求下建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其本质上内具的生产要素的计划配置和社会商品的有限市场配置的根本特征,不仅使得中国一度濒临崩溃边缘的社会经济从此开启了具有"国富"特质的财富动力机制,而且也因该体制内含的生产要素的计划配置和社会商品的有限市配置间的根本矛盾,使得该体制在运行中又进一步生成了系列促使改革必须走向深入的内在否定性要素,并最终历史地促成了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并引导其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的成功开创,因此在当代中国财富生产和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