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经济系统和人口系统得分高,上升趋势显著;其次是资源系统;得分低且不稳定的是环境系统。在测算系统对系统、系统间协调系数和协调发展系数后,得出结论:各类协调系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升,但是制约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1999-2010年数据,以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灰色关联度为工具,对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作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不协调的深层次原因。结果表明:十余年来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不协调的,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偏大,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存在大量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相反,具有相对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三产业有吸纳就业的能力但就业不足。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新疆工业增长乏力、科技投入不均衡是影响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时间序列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新疆普通高校本科分科毕业生的人数与新疆的人均GDP做回归分析,并通过预测今后5年的人数分析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数量以及新疆产业结构发展与高校学科建设、毕业生数量的协调性。研究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把握好毕业生数量的供需平衡,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京津冀地区2007—2019年相关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勉强耦合协调、初级耦合协调之后进入中级耦合协调发展阶段;邢台、衡水、邯郸、沧州等东南部工业城市耦合协调程度低于地区平均水平,2019年初级耦合协调程度及以上城市达到10个;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短期内虽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影响,但长期来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起到负向作用,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也存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问题,可以从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要求。在阐述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构建了西宁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对2000—2010年西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宁市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总体来说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2000—2005年的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发展到2006—2007年的中度协调发展类型,到2008年后发展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型;但在此期间两者的协调发展类型以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异;2000—2009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都为经济滞后型,到2010年发展为环境滞后型,但两者相差不是很大。预计未来西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会向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基本理念。作为我国城镇网络中的基层节点,小城镇与区域的协调性是不客忽视的。小城镇在区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小城镇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构建机制应是:(1)完善网络化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2)建立统一的市场;(3)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4)集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5)加强区域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撑。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农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该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新疆2007—2018年农业与物流业的相互作用特征,并借助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与物流业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逐渐增强,耦合协调等级随时间推移发生了跃迁;新疆14个地州市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空间分布整体呈南(偏西)—北(偏东)的空间格局分布,东北部及西南部地区耦合协调性较好;规模水平及投入水平成为影响农业及物流业发展的滞后系统。该文提出,通过完善产业发展宏观政策环境,加快农业与物流业合理布局和产业融合,发挥耦合协调较好地区拉动作用等措施,促进新疆农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下,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性水平进行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度虽然逐年提高,但协调质量仍较低;五个自变量中,政府消费比重、农业生产效率和投资率影响方向为正,失业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影响方向为负,且政府消费比重、失业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投资率协调度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三江源区产业结构的现状,认为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构建必须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基础。因此,应制定符合本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统筹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环境战略的考量。着力统筹推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拐点是塑造一种新的政府思维模式,基点是构建三级管理的综合管理体制,关节点是塑造一种新的政府行为模式,重点是完善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运行机制。在加快库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屏障,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文章在深入调研三峡重庆库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提出统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模式与运行机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本文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推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间的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原理对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各方进行博弈分析,由此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新疆历年经济和环境指标的官方数据,文章对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是:新疆经济结构与环境质量是良好协调发展型;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环境质量还略有滞后,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程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管理,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使环境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主要体现为经济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各个民族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与内容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文章以新疆为例就如何做到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疆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新疆对外贸易连续增长,成为新疆经济增长的动力,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对外贸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运用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方法.得出新疆对外贸易的环境总效应为负的结论,认为,要扭转这种负效应局面,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以环保为基点培育外贸竞争优势这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带动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该文采用2000—2012年度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测评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承接产业转移造成了EKC曲线的右移,既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又推迟了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的进程;产业转移的规律性、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薄弱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新疆生态环境污染加重。该文认为,新疆应通过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把握市场准入门槛,科学制定产业转移的承接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河南省西峡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山区县,既没有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没有西部地区那样的优惠政策,却能够在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上实现绿色协调发展,不仅较好地保护了环境,而且能够保持经济增长活力。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西峡县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提炼,认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到位的环保宣传教育、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做强工业企业、按需发展旅游业等做法构成了西峡的发展模式。通过对西峡县发展模式的总结,可以为其他地区尤其是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农业开发与生态贫困关系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贫困是经济贫困与生态恶化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一个现象。新疆阿合奇县是典型的生态贫困区。通过对阿合奇县农户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生态贫困区经济环境曲线,文中提出要改变生态贫困,就要促使农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走农业开发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以科技进步促进生态贫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体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主要包含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五方面内容。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良性运转,需要建立和完善协同促进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