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时间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诗人思想生平、心理历程的探讨,认为此诗作于贞元元年韦应物罢任闭居滁州西涧时。本文还对某些学者解读中的失误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书证作为《汉语大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二十年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有关现代书证研究成果却不多.《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有182例,数量较多;失误类型较多,有出处、文字、标点符号、排序、孤证、书证滞后、版本不一共计七种失误.《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失误比例较高,失误类型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存在的问题.《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会影响辞书的规范性,甚至模糊对部分词语源流演变的认识.《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问题的普遍存在与关注缺失,凸显了对其进行修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部历史性、民族性的大型汉语词典。它在释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硬伤"和一般性释义失误。通过资料积累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对它的失误词目进行初步测估,发现它失误的词目当在1万条以上。这些失误严重影响了它的总体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产生一些误导作用。因此,发现并纠正这些释义错误,将是以后《汉语大词典》修订的一个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4.
北宋监本《文选》是宋刻李善注《文选》的第一个定本,该本形成之时对唐抄本《文选》的李善注、旧注都进行了整理.北宋监本整理《文选》旧注有新增、纠谬、补充三种主要方式,但在整理中也产生了讹误、衍文、失注、脱文、粗疏等项失误,北宋监本整理唐抄本《文选》旧注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未能广泛搜集李善注诸本,二是校勘草率,因此,对北宋监本《文选》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5.
《晋阳学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李淳、新材二同志的文章,题目是《诸葛亮的重大失误》(以下简称《失误》)。作者对诸葛亮的用人提出了新的估价,读后颇受启发。但我认为文中有的观点尚有商榷的必要,故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在《类玉篇海》基础上编写成书的,前者在字书史上影响甚微,而后者在字书史上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篇海》诸多失误被后世字书所吸收,给字典的编纂和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由于两书同出一源,因此利用《新修玉篇》不仅可以纠正后世字书的某些失误,还可以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所收的某些疑难俗字作出辨识。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上来看 ,对《诗经》的解读方式共有过三种 ,即政治解读、历史解读和文学解读。政治解读是传统解读方式 ,体现了对现实政治的观照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历史解读是一种过渡 ,把“五经”当做历史典籍 ,但是并未真正与政治解读划清界限 ;文学解读是近现代以来的解读方式 ,体现了对人生与个性的重视 ,反映了对文学独立性的思考。政治解读与文学解读应该结合起来 ,从而更全面地解读《诗经》 ,形成中国自己的文学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8.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自沈约以来就被认为最难解读,本文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类型,举其代表性篇目进行解读。《石留》篇的解读方法是在剥离乐工标记语的基础上判别“辞”“声”;《朱鹭》篇的解读是在判别“辞”、“声”的基础上引入文献学与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远如期》篇则主要从汉代乐府歌诗的文体性质出发,指出其中含有科范字。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对于《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解读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他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述《金瓶梅词典》二种及《金瓶梅大辞典》、《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对《金瓶梅》一书词语释义的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翻译》1992年第4期上,赵振才等三同志所撰《我们在英译汉中常有哪些失误》一文,谈了英译汉中的失误问题。作者一开头就指出有一些“译文在质量上都是一流的,在这些第一流的译文中出现带有普遍性的误译”。文章列举的“误译”例子均出自《远东英汉大辞典》、《新英汉辞(应该是“词”—笔者)典》、《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现代英语用法辞典》、《英语语法大全》等多本极具权威的典籍。向权威挑战未尝不可,但文中的一些观点却值得商榷。翻译不  相似文献   

11.
《论衡》是一部具有文学性的政论散文著作,探析其文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论衡》的文章写作意义极大。《论衡》的文学思想是在王充朴素的科学精神,即"疾虚妄"式的批判、"求真美"的价值取向下形成的,突出表现为"为世用""求真美"的特点,并由此派生出王充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前的《文学杂志》如今仍旧是两岸学者最关注的台湾文艺期刊之一。它重视文学评论,所发表的大量中外文学评论引导了时代的批评、创作和欣赏潮流。它对20世纪中国小说的批评具有"当下性"、"艺术性"和"反共"倾向性。论文对其"反共"倾向性的认定,颠覆了人们对其"综合性纯文学刊物"的印象;它对20世纪中国小说批评的"艺术性"标准,给了台湾的文学创作者、研究者和读者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晏殊是宋初著名宰相词人,"及时行乐"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都有涉及的文学主题。在考察晏殊词学创作之时,发现晏词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几乎可以目之为表达晏殊文学思想的一个符号,它承续了前代以来指向内心诗酒声色之欲的特点,反映了在广袤的时间面前对生死的忧惧;同时也表达了晏殊在有限的人生和变化无常的政治生活中,寄情山水自然,为找到安顿内心的路径而进行的深刻反思,研究晏殊词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对于理解晏殊的文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浩文与作者、译文读者共同构成其文学翻译活动的审美主体,各主体之间相互关联,形成彼此互动的审美关系,使得葛浩文的文学翻译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探索葛浩文文学翻译审美主体间的不同关系及其对葛浩文翻译作品审美再现效果的影响,从美学接受角度为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16.
在对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借助俄国形式主义诗学和法国梅肖尼克翻译诗学理论,对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及其韩少功、许钧两个中译本进行了分析和考察,进而在创造的层面上对文学翻译的性质加以探讨,得出文学翻译不是再生品而是新生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神话的世界》,作为郭沫若唯一一篇以神话与文学关系为中心话题的文艺论文,其特殊性和典型性不言而喻。它既是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诗人正面探讨神话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结合郭沫若同时期各类创作的实际,进入《神话的世界》,在神话的概念,科学与神话、民俗的关系,异域神话资源整合等有价值的命题上均显示了郭沫若不拘泥、不困囿的开放心态。对《神话的世界》进行整体研究成为考察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中,有关神话思维与诗性特质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清代管庭芬日记记载了其几十年的文学阅读、写作和交往状况,展示了一个江南底层文人文学生活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失败的科举生涯,让管庭芬的求功名的心态转向求归隐,深刻地塑造了管庭芬的文学生活,让其回归到生活的本真,文学表现出志趣下移和超越日常的趋向,走向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的融合。管庭芬文学生活并非仅为个体性的活动,也是江南文人文学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代表了清代中后期文人的一种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19.
北宋文坛两位大家王安石和苏轼,他们对扬雄有着截然不同的接受态度:王安石对扬雄充满了景仰之情,对扬雄的事业及其文艺观予以充分肯定;苏轼则对扬雄持质疑态度,对扬雄的文艺观基本予以否定。与之相对应的是,王、苏二人对韩愈态度颇为接近,即认可韩愈的文学创作,却对韩愈之道论颇有微词。王、苏二人对扬、韩接受的异同,对二人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写作中有时存在一个模糊、任人评说且具吸附力的"黑洞"空间。食指的诗歌是否为"地下诗歌"?他的诗歌是否真正影响到一代诗人?通过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史和个人写作的文学史梳理,笔者发现论述当中对食指诗歌的传播广度,"第一人"之说、"地下诗人"等说法都存有偏颇,有必要置于历史场域考察食指的写作。经过社会调查与分析指出,文学史材料引用与评价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