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评估及政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才武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6):17-22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与公共文化产品理论相关,与国家实际的财政能力相连,同时又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关系紧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能脱离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这一时代背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以及隐藏在文化体制改革背后的中国社会基础结构的变迁决定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进程,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应该放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下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并由此确立公共文化政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文化在实现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选取牡丹江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了其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成效,并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艳英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3):88-92
围绕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就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设施了解度、拥有情况和使用率、各地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种类和居民公共文化需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从宣传、资金、人才、管理、服务等方面就如何推进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运行机制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学者们主要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建设主体、服务模式、运行机制、评价体系、路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梳理和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取得的成就,剖析了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浩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123-129
文化下乡隶属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我国中央顶层设计的重要价值面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文化治理的存在形态,亦是文化扬弃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布局昭示了乡村人口离土时代的到来,随着乡村精英与文化断裂的共荣共生,文化脉络的续延面临着秩序危机和公共性消解的窘境。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演变过程来看,存在从人情文化到契约文化、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专制文化到民主文化,个体文化到集体文化四重价值赓续理路。因此,要不断消解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惯性认知,建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围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涵的内容和要素,结合舟山海岛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完善舟山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海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的几点创新:一是,建立内生型多元互动公共文化治理模式。二是,提出了实现创新路径,即供给主体的创新,使公共文化服务建构主体多元化。三是,投入机制的创新,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四是,政府投入方式的创新。五是,运行机制的创新,即构建上下信息畅通,质量水平提升,互动参与度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此外,还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公民,目的是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因此公民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决定着最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同时,也是该体系建设的评价标准之一,提高公民参与度是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等同样重要的课题。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足之处、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孟七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通过对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当前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和管理方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考核制度;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昉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3):8-11
目前福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斐然,但在服务效益、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政策法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提出应进一步理清海峡西岸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机构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完善公共文化发展政策等以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和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审视,和谐社会原则主要有: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公平原则和分配公平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民主和善治以达到基本权利平等,以人为本和司法完善以达到机会公平,以完善社会分配机制达到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是指:满足农村公民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农村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其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和对象;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容和提供方式;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要合理的制度、健全的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开拓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但资本主义在创造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其内在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决定了现代化对公平正义价值诉求的缺失.因此,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替代时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上,更要表现在对公平正义的实现上,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进行制度改革,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觉地推动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他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公正执法,从组织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技能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倡导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佀化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68-75
西方17—18世纪源于唯名论的经验主义、狭隘的唯物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给人类的道德、正义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它彻底否定了道德、正义在本体论上赖以生存的形而上学,将人类贬斥为与动物为伍的边缘。为了拯救区别于动物的道德、公平正义,首先是康德从非本体论的、形式主义的道德出发,论证了理想主义的道德;其次是现象学派的舍勒从情感主义为切入点,构建了道德的本体论,论证了价值的实在性、价值模式的多层次性、知识的多元性,并提供了“善”的判断标准;而哈贝马斯在康德的理想主义形式主义道德、舍勒的实在主义道德基础之上,一反“独语论”、“单主体性”的道德论证模式而采取“主体间性”,实现了从“单主体”、“意识理性”、“先验道德理论”到“交互主体性”、“交往理性”的范式转变,为道德伦理正义、政治哲学的程序化转向提供了哲学上认识论以及世俗理性的重构基础,提出了现代道德、政治正义得以获致的程序模式和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公平正义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骆徽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18-520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和谐与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目标之一。分析了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论述了经济、法治、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7.
郝淑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117-120
社会公正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高级的社会形态要比较低级的社会形态更具有现实的公正性。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公正是机会的公正。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正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和有效的手段。在我国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实施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巍翔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89-93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它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但是,只有符合社会主义伦理原则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1)制度的伦理性考量是实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2)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公平正义原则;(3)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敬严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58,63
政府要坚持以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避免公共文化服务的缺位和错位,使人民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达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求均衡。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的含义、要素、原则、意义的理解有助于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表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