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是指艺术经历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个阶段的解体而走向终结,于是在艺术中无法实现的"理念"转移到宗教与哲学领域。艺术在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内终结了,而在历史上继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终结论"是有效的。在黑格尔整体框架之外,"艺术终结论"的局限凸显,并遭遇了零碎化的现代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美学界长期以来有关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应该区分《美学》一书中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ö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以获得黑格尔使用“终结”一词的真意;应该区分逻辑的与历史的所谓艺术“终结”或“解体”,着重从黑格尔哲学、美学逻辑构架角度解读其关于艺术“终结”或“解体”的内在逻辑含义;进而揭示黑格尔对艺术美本质的规定是其艺术“解体”或“终结”论背后的逻辑根据。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性视野中,艺术终结是人们热衷探讨的理论难题之一。通过对艺术终结、现代性、叙事三个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看出艺术终结的核心焦点不是艺术是否终止的问题,而是艺术观念、艺术功能的变化问题,具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哲学层面上的原因。因此,我们的研究视野不应该局限在艺术领域内,更不应该脱离问题的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4.
实践美学终结了吗——与章辉博士商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实践美学终结论”是一种极其有害、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论调,而且,实际上实践美学没有并且也不会终结,只会与时俱进,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首先,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就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不可能终结的;其次,“实践美学终结论”对实践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再次,“实践美学终结论”的理论根据是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形形色色哲学和美学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本身的真理性就是值得分析和质疑的。  相似文献   

5.
"艺术终结"是当代艺术的热门话题。前人多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试图立足中国艺术的现状,从传播的角度来审视"艺术终结"问题。艺术终结不是艺术的消亡,而是艺术的危机,是艺术自身的调整和转换。艺术的危机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传播困境。因此,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拓展艺术传播的渠道,成为艺术摆脱危机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艺术终结作为对艺术和艺术史历时进程的焦虑与反思,是由古典向现代时期的过渡中以决裂的方式实现艺术由神权和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他律”转化为自我指涉的“自律”,并最终指向市民社会和个人主体的张扬,这也是艺术终结最为显性的特质。但是审美现代性自身的矛盾又使得艺术自律自身不断分化,最终在大众文化和市民主体的交往原则中实现后现代艺术的另类解放。一方面,市民社会的个体性价值不断扩张,在与国家权力的拮抗中步步为营,最终使得不同阶层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大众文化的话语狂欢适应了“晚期资本主义”的市场伦理,与国家权力的文化对抗也最终消失,普世性的文化需求使得艺术自律也失去了对抗的历史基础。另一方面,艺术自律本身无论是从“逃亡者美学”或者“造反者美学”都出现了内在无法克服的悖论,现代艺术的精英化面貌也无法割舍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和体制化的牵引,而以其自身的分裂走向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和艺术自律的终结,而此种终结却也带来了艺术发展的敞亮空间和多元主义与自由。  相似文献   

7.
"艺术终结论 "的焦虑表明了当代西方艺术陷入了困境,其实质是现代艺术出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危机:情感的危机和表达的危机。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和美学的观点看来,"艺术终结论"表达内涵是:由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去人性化"走向极端,艺术终结的不仅是人性化的内涵,终结的还有艺术的形式。"艺术去人性化"违背了艺术使生活更美好的人类学意义,也隔断了艺术与人性的脐带关联。所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以人类学概念"人工制品"重置艺术的人性化内涵,解驱尘嚣弥漫的"艺术终结"魔咒。  相似文献   

8.
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有不同的哲学知识背景,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对意识形态涵义的理解各不相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只要阶级存在,民族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就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长期以来被误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深层次内涵;本雅明提倡的后审美艺术是现代性语境中对机械复制艺术的推崇;在复杂的后现代性语境中,电子媒介、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等促使艺术家族内部发生分化和重组,艺术不会终结,但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审美感知都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面对后现代艺术的事实,丹托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已经终结,这一历史进程实现了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预言。与之相关的,是以“美”为核心的古典关学的退场,转而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艺术哲学。它以意义为中心,以阐释为手段,以历史性、多元性和差异性为原则。虽应后现代的历史潮流而生,却以涵盖一切艺术现象为旨归。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终结”是当下艺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对这一话题的言说是一桩现代性事件,所谓“终结”既是艺术哲学体系的终结也是艺术传统的终结。只有把“艺术终结”置于现代性视野中加以理解和阐释,才能真正捕捉到这一事件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2.
"艺术终结论"并不是宣判艺术活动的终结,而是宣告需要终结关于艺术这一概念的西方现代性话语霸权."艺术"这一概念伴随着西方现代性而发生的内涵历史流变,表明西方现代性话语逻辑下的艺术概念所反映出的理论局促,这为人类学意义上的艺术--人工制品的理论出场清理出了理论生长的空间:该文以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策略,在全球化和马克思主义人...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终结"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要理解艺术终结这一命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产生该命题的现代性语境.一种现代性的定义就是一种理解艺术终结的钥匙,不同的现代性定义会提供不同的考量艺术终结的线索.从"时间"流变角度来考量"现代性",艺术终结是"现代"来临引发的问题;从社会变迁视角来考察"现代性",社会的转型带来艺术的转轨,这意味着古典艺术的终结;从文化反思角度来拷问"现代性","艺术终结"是艺术通过否定自身来应对现代艺术危机与凸显价值批判立场的一种策略.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的"现念"是启蒙现代性的产物."艺术"的"终结"是审美现代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维度探讨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即黑格尔哲学体系下艺术的终结;从艺术史的发展维度上谈艺术的终结;社会现实的维度上谈论艺术的终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出黑格尔艺术终结的实质意义,即无论从哪个维度出发,黑格尔都并没有明确断言艺术终结甚至死亡的意思,只是在社会现实的维度上,黑格尔对艺术的发展确实多了少许的悲观主义,这是因为他没有正确预见艺术正是调和个人和社会矛盾的最好方式,是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内在需要,所以艺术不会终结,更不会死亡。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时代的文学艺术——对“艺术终结”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迈向数字化的21世纪之时,高科技已经深入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艺术.技术和艺术联姻,生活与艺术的距离被抹平,由"读纸时代"向"读图时代"转移,现代的新型艺术形式形成了对于传统经典艺术、高雅艺术样式的冲击和挤压.于是,"艺术终结"论日益强烈.通过从艺术与人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数字化时代艺术的前途,指出数字化既给艺术带来冲击和挑战,又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长点,我们应该运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艺术并没有终结,而且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6.
“艺术终结”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主要围绕“艺术终结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艺术到底会不会终结?”两个主要问题展开。对艺术终结的理解直接影响对艺术是否终结的判断及其判词的说服力;反之,对艺术是否终结的判断又会影响对艺术终结的理解。我国对这两个问题存在一定的误解与简单化倾向,这不利于继续推进与深化艺术终结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模式、进化论模式、形式主义模式是对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嬗变形成不同历史时期对艺术与非艺术的评判体系,其体系内部发展的逻辑动力促进了艺术的终结.文章通过梳理传统艺术理论模式的构造,分析其历史意识与艺术本质的关系,说明由于传统模式中艺术边界的设定,使艺术史概念的外延狭窄化,导致了"终结论"的产生.同时,针对丹托的"终结论"话语系统,分析"后历史"叙事的矛盾性,揭示出:艺术史边界的扩张仍然不能把握艺术的本质,相反,艺术在新的概念中迷失了方向,超越了历史的边界,成为不可言说的"观念".因而,"后艺术史"陷入了无效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论论述的对象主体--文学--只指高雅/精英文化文学,并奉"崇高"为其惟一或主要的美学内质与特征;而且,布鲁姆认为文学"终结"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诱发和导致文学"终结"危机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即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化消费产品的风行),而且还来自文学内部.他指出,文学的衰落与消亡主要指的是高雅文化文学的终结,而大众文化文学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急遽繁殖、复制和扩张,和它通过经典化的文学制度以及文学教育体制对高雅文化文学的挤压、替代,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是导致高雅文化文学终结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来自文学内外的诱因,他是极力反对的.布鲁姆反后现代美学的"文学终结"论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哲学的终结实际上是针对传统的以形上的真理为目标的体系化哲学。从内容上看,哲学终结于自身的发展;从现象上看,哲学终结于科学的发展;从研究主题上看,哲学终结于人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人的现实生活本身或人的现实的生存状态;从认知上看,哲学终结于人们看破了哲学体系建构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美学:艺术哲学还是文化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终结”问题,在黑格尔那里可以找到明显的哲学根源;艺术的终结随之导致了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的终结。在后现代时期,随着艺术日益被纳入保持中立的商业文化的范围,它已失去了批判的潜质和揭示真理的功能。进而言之,这种艺术的转向必然带来美学的转向,使作为艺术哲学存在的现代美学最终让位于作为文化哲学存在的后现代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