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实的物质世界是由自然界、人(包括人的主观精神)和社会三个部分组成。自从人类在地球这个宇宙生存空间诞生以来,自然界就产生了自己的对立面,它不再是象达尔文所描绘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那样的按照缓慢的节奏进行演化的纯自然环境,而是逐渐变成了人和社会的行为加入其中,一切变化都无不打上人和社会烙印的一种人化的自然环境系统。并且,它只是自然界、人和社会这个大系统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在这个系  相似文献   

2.
论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影响宣兆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环境起着一定的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并且自然环境的差异必将对人类文化留下深深的烙印,进一步影响着以后的...  相似文献   

3.
自人类进化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种关系,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全部围绕着这两种关系展开.马克思主义学说,大而概之,应当包括自然观和历史观两个部分,即人与自然关系学说和人与社会关系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座丰碑.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意义上说,人的诞生是劳动者的诞生,是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共同诞生。生产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必然地建立起整体性的联系。早期人类面临的自然环境,借助群体力量的必要性更为突出。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要求人群必须有超越本能之上的自觉自由的凝聚精神。原始生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本身的生产。相应地,内在凝聚精神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关系的群体意识;二是群体内部两性关系的群体意志。  相似文献   

5.
人类诞生于自然环境中,人类的发展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问题又直接,间接地成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研究环境变化中的人为因素,对协调人地关系,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如果仅仅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或者反之,都会陷入环境伦理困境,和谐理念可以整合两者中的合理成分,超越两者的对立。这就要求处理好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关系,人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根本的是要依靠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历史自然地域综合体,它是我们和一切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必然作用于环境,导致环境的变化,改变了环境,又逆影响人类。如果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剧烈变化,或者倾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数量过大,超过自然系统的调节功能,超过人体或生物可以忍受的程度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使人类或生物受害。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的大规模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此,如何调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积极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各种环境退化的发生,逆转其发展趋势.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价值意识取向决定着人类的行动。自然内在价值是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反思而得出的一种新兴伦理学范畴。自然价值论的宗旨是通过肯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界之间具有必然的伦理关系,把传统人类道德原则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调整人类不合理的行为活动,缓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约束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改善人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语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基本话题,它构成了生态伦理学语境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背景和哲学基础。西方哲学语境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具有三种形式,即古代形式、近代形式和现代形式。以此为背景和基础,生态伦理学中分别具有了以第二种形式为背景和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似乎以第三种形式实质以第一种形式为基础的自然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是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诞生的学说,它若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以第三种形式为背景和基础因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学,并且有效彻底地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那就必须真正接受第三种形式的启示,在自然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艺术变形与艺术超越赵大声,陈锋艺术变形:诗意地栖居艺术与人类成长相伴而生。艺术是人类对自身生存活动的变形形式创造,是人类感性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艺术从它诞生那天起同人类感性生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哪里有人的生命,哪里就有艺术;人类到达哪里,艺术就出现在哪...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的影响及其定量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人地关系研究入手,探讨了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人类活动的特征及其与自然过程的关系,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过程影响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有关实例,运用该模型对水土流失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了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舞台和背景,人类的活动与自然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诗词的创作也不例外,本文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与古诗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于丰富文学的地域环境风格理论及保护环境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原始宗教信仰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为了解决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属于精神活动领域.就内容而言,原始宗教信仰反映了人类关于自身生老病死及其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客观现象;就形式来说,原始宗教信仰显然是充满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处处体现出非科学的特征;至于性质,透过荒诞离奇的形式,原始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人类关于与生存问题有着直接关系的社会、自然环境客观因素的朴素科学认识.这样的认识同样适用于对自然崇拜的把握.只有那些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存于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才会进入到其信仰和崇拜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关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存在,规定着人类在宇宙中的合理位置。正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才展开了人与人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画卷。人与人的关系关乎社会秩序,它探究如何以合理的组织形式实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维系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虽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它们也有各自的话语权和各自适用范围。然而近现代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话语权被人与人关系所剥夺,认为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发生了人与人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殖民化。这种殖民化的后果是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被遮蔽,生态危机则是这种殖民化的逻辑后果。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地球演化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自地球上分化出人类以后,人和自然界的矛盾就产生了.人类自身也是一种自然物,是一种特殊的高等自然物,因而,人和自然的矛盾实际上是人作为特殊的自然物与一般自然物的矛盾.人类要利用和改造自然,就必然作为自然界的对立物而存在;同时人又要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所以,人和自然的矛盾关系与自然界的一切矛盾关系一样,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一矛盾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其正确认识,不仅能从理论上丰富、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且在当前“危机”四起的地球自然环境里,还能促使人和自然的关系达到协调平衡,使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最优状态.本文试图对这一矛盾的产生、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以及人在这一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社会是一个纯粹的人类社会,它纯粹由人与人关系组成,在本质规定性上与自然世界无涉。现代性社会这种与自然世界分裂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把反自然、征服自然和掠夺自然作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的。生态危机的发生正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蕴涵的这种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欲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改造人类社会,并由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本质统一,是人与人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由于生态社会本身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内在目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生态社会不得不承担的道义。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界的演化史来看,地球环境的变化始于生命的出现.然而,对于自然界影响最大的则是人类的诞生.随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自然界就不再是与人无关的“纯粹”自然界了,“外在自然”不断被人类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1 人的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唯一手段,是实现人的价值、目的的中介;人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类为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把人以外的一切存在物以及人自身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构成人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形成复杂的矛盾关系。人类活动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观念的认识活动与现实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改造人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解决上述关系中的各种矛盾,追求并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而使人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自由。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得出  相似文献   

19.
应该提倡环境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们经常讲的环境涉及两个范畴。一是社会环境,又叫非物质的环境,即人们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人们常说的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就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三迁”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视。过去常讲的伦理道德,则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二是自然环境,又叫做物质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圈(即早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由土地、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世界)和技术图(即人类用劳动建立起来的物质文明世界,如城市建筑、交通设施、旅游场所等)。人类与自然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同自然界在“存在论”上的一体性,为保护自然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了总体方向;并从实践论角度指明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结合点,为生态危机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