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我认为,我国的劳动制度应该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劳动制度,即劳动用工的市场化、工资增减的市场化、劳动保险的社会化、市场化与劳动争议仲裁法规化等一套新的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市场化、社会化的广义劳动制度.一、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广义劳动制度的基本内容.1.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即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配置本身发展所需要的不同工种、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劳动者.而劳动者也可视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人的志愿而自由地选择职业.过去那种完完由劳动部门批准的指令性的用工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予改变.2.市场化的工资制度.企业工资不再是指令性的指标工资,而是市场工资.国家应该全面下放企业对职工工资的决定权.企业应根据通过市场检验的微观效益,按照自律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任务以来,我们还一直延用着自解放以来逐步形成的一整套体制。这套体制从政府机构到生产企业,从计划体制到所有制形式,从价格体系到分配制度,从干部制度到劳动制度,已形成了一个僵化的模式,其问题集中表现为一个“死”字。它在理论上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客观存在,在实践上则窒息了社会主义经济应有的巨大活力,人为地造成了一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规范的高校后勤企业价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规范的价格体系是保障学生利益、维护学校稳定的必要措施,是高校后勤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后勤企业价格体系由服务内容、质量要求和价格标准构成,而服务价格标准由指令性价格、协议价格、指导性价格和市场价格确定.构建高校后勤企业价格体系的创新机制,应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价格听证、价格公开、价格监督、价格评价等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意义姜为民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贸承担着国家出口创汇的指令性计划,走的是一条以完成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数量速度型的发展路子。1994年国家取消了外贸出口的指令性计划,把外经贸企业推向了市场。很显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  相似文献   

5.
(三)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建立我国新的经济体制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实际上是把计划经济当作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然经济,否认价值规律的作用,拒绝利用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国家通过各级机构直接经营企业,用管理实物经济的办法,依靠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然后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向企业下达产供销的指令性计划。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权的僵化的计划体制,既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要,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又剥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否认企业和职工的物质利益,压抑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很差。因此,“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  相似文献   

6.
<正>一、传统体制下由计划支配的劳动形式 劳动形式是从属于经济体制的,因为它只是经济体制的子系统。由此出发,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要素,也是由计划统一支配的,劳动形式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如何评价这种从属于计划体制的,因而由计划支配的劳动形式呢?无疑,这种劳动形式试图达到社会公正,当家作主,激励效率的目标。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实践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它难以提供有效的激励,因而并非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 第一,这种劳动形式很难解决经济激励、资源配置所必需的经济计算问题。理论界的同志大概都还记得,我们曾几起几落地讨论过传统计划分配形式在评价劳动者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价格改革包括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两部分。价格体系改革主要是解决如何把各项差比价格关系理顺。价格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以什么价格形式进行管理。两者以价格体制改革为关键。价格是要运动的,往往是价格体系中的差比价格理顺了,由于价格管理体制不合理,运行机制解决不好,又出现了新的不合理。只有把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搞好了,才可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的产权理论推进产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企业,①而是上级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是按照指令性计划实行产品生产和调度的基层单位。传统国有企业就产权结构来说,实行利润全部上缴财政,所有权、经营权统统集中于国家,企业不存在资产的独立支配权,也没有自身利益;由国家统负盈亏,即使经营不善,发生亏损,企业也不承担经济责任。这是一种企业无产权、无法人身份和无主体地位的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企业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的性质所决定的。显然,这种企业模式完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把计划体制下作为行政…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劳动保险制度始建于建国初期。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劳动保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的体系。但从现实来看,这种社会化的体系尚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劳动保险制度在对象和待遇上存在的严重的城乡差别、部门差别和劳动者身份差别,与劳动保险的公平性和社会化要求相背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劳动保险对象和范围也逐步扩大和发展,但劳动保险对象仍然是非全民化。劳动保险的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就其劳动保险的概念而言,劳动保险是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断劳动时,能够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做为保险对象的劳动者,应该是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所有劳动者,而我国,真正能够享受到劳动保险的劳动者,只占一部分。从这一点上讲,我国的劳动保险有违现代社会共同遵守的公平原则,没能充分体现劳动者在社会上的平等权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化秦军一、劳动力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本身就包括了不同劳动力供求实现方式的区别。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的企业中,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建设、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及收入分配,实行指令性计划,自上而下的行政命...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与之相对应,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应是:企业与劳动者具有平等的供求地位,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由择业,双方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调整以劳动合同为基本形式,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制度化、法制化。具体讲,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劳动关系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计划体制下的劳动关系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国有经济犹如一个超级企业,重大问题均要由政府来决定,企业则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态势来看,几年来,围绕着扩大企业自主权、理顺经济关系的要求进行的各项改革,在搞活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的改革,收效尤其明显,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基本上放开了,搞活了.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工资制度如何改革,显得十分紧迫.企业搞活和价格搞活以后,工资制度不改革是不行的.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改革的思路怎样选择,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基金的分配,企业工资基金的分配,还需要继续探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早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深圳市在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统筹组织社会劳动力和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等方面,作出了首次的探索,使原来集中统一的劳动力管理制度有了较大的松动,这对于特区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调节的进一步扩大,深圳特区在消费品、生产资料、技术、资金等其他市场逐步放开的基础上,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和管理社会化等方面又作了新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个在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劳动力市场雏形,促进了特区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劳动制度是社会基本制度之一,工资制度是其核心。本文以1949至1966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变化为视角,按照建国前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三个阶段,具体地考察了劳资纠纷制度、劳动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余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那种主要由高度集中的计划来配置资源的体制,市场在调节生产、组织流通和引导消费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市场组织尚未健全,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法规也是不完备的。要在我国真正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与有效的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体制,还需要花大力气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建立市场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虽然也象有些同志所讲的那样,并没根绝商品生产和流通。但不能不承认,那时我们在指导思想上不承认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同时又把指令性计划做为计划经济的基本形式。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不仅用计划分配、计划调拨来代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险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使职工在暂时或长期丧失劳动能力时,能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以解决和减轻职工因生、老、病、伤、残、死而产生的特殊困难,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1951年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1953年1月26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是我国近四十年来贯彻执行劳动保险的基本大法,它对保护工人职员的健康,减轻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给执行劳动保险政策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尽管国家多次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深圳特区外向型经济目前发展概况深圳特区在1984年把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概括为“四个为主”: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经济结构以“三资”企业为主;企业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贸易外汇平衡且有结余;经济活动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深圳特区已胜利实现了由内向型经济到外向型经济的转变,外向型经济从初创阶段进入成型阶段.具体说来,主要成就有如下几方面:(1)利用外资成效显著.深圳利用外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十年来深圳特区利用外资的情况是:规模由小到大,来源由少到多,形式发展多样,质量不断提高.从1979年到1989年,实际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资形成机制,工资的分配体系和分配结构也没有随用工模式的市场化而与之相匹配。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通过制度和机制确立工资价格的基本形成机制,来推动工资价格合理反映劳动力的市场价值,从而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促进劳动关系的市场转型。应当以工资集体协商为核心,构建契合市场机制的工资制度框架,优化工资分配理念,执行发展型的工资政策,并跟进配套机制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工资,是国家工资,而不是企业工资,工资的变化体现不出企业效益的变化。在贯彻《条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工资模式,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制度、笔者认为:建立企业工资制度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企业工资制度的决定机制问题我国传统的工资决定机制是行政、计划决定机制,工资调整权掌握在政府手中,职工工资既不能反映职工创造物质成果的多少,质量的好坏,也体现不出劳动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资数额也不随企业生产效益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自1979年以来,我国价格体制改革经历了十二年艰难曲折的路程,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许多问题还需要继续努力,逐步求得解决。十二年的价格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初步改革了价格管理体制与价格体系,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逐步改变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由过去单一的国家定价形式,逐步扩大为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格、市场调节价格等多种价格并存的形式。通过执行调放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