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在调停中日战争失败后必须加以抉择时,认为中国的利用价值下降,而日本的政治军事同盟作用上升,从而择日而弃华;同时中国也在美国的援助下坚定地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对德宣战。  相似文献   

2.
自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以来,德国的对华外交政策做了重大调整,由原先施罗德时期的"亲华"走向全面"排华""反华",大搞"价值观外交",对中国不断施压,中德关系由此急转直下。默克尔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涉及其国家利益、政党利益和个人利益三方面因素,其对华新政策其实是冷战思维的产物,属于外交上的逆流现象。今后中德关系何去何从?最有可能的走势将是合作与矛盾并存,既非敌人,亦非朋友,是"利益攸关方"。  相似文献   

3.
蔡中和 《金陵瞭望》2007,(23):23-24
“昨天,我们共同庆祝了中德两国之间的一件大事——建交35周年。目前,中德关系正呈现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国社科院演讲时对中德关系的表态。话尤在耳,但默克尔一系列大搞“价值观外交”的行为显然已危害到中德关系,受到德国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也遇到中国政府的当头棒喝。  相似文献   

4.
推行新闻发布制度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利于推动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透明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德关系经历了由冷淡和破裂的演变过程.中德经济、军火贸易是中德关系演变的根本动力;中德之间的矛盾是中德关系演变的直接动力:德国内部的斗争是中德关系演变的间接动力:希特勒和蒋介石在两国关系演变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一战爆发,中德反目;战后德国主动调整对华关系,中德关系峰回路转;二战爆发,德国为其法西斯国家利益选择亲近日本﹑疏远中国直至断交,中德两国由合作走向决裂.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其间中德关系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辛亥革命大大冲击了德国的侵华权益,也在客观上促使中德关系走向稳定与互利,而辛亥革命的基本精神又促使中德关系最终走向平等.  相似文献   

8.
中德关系的发展事关两国的经济利益。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任期内主要以经济外交为主;现任总理默克尔上台后,奉行价值观外交,让中德关系历经了一段低潮期。影响德国两任总理对华外交政策制定背景以及导致政策转向的因素,实则都是三个方面:国际环境、国内选举政治以及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外关系中,中德关系是重要而又特殊的双边关系。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中德关系研究,呈现出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对德国思想文化的憧憬、模仿与内化:洋务期间中德的军事交流,不仅有助于德国在华良好形象的构建,而且为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自清末新政起,中国教育近代化深入到制度层面,其学制演变中德国的教育理念贯彻始终;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以科玄之争为代表的文化论战,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论战所体现的不仅是对西学的继承,更是中西文化交融下的创新性发展。然而中德之间不平等的文化交流,使得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在西化与本土化之间游移不定。  相似文献   

10.
统一后的德国有意超越其中等国家的国际地位,希望在打造国际政治秩序方面发挥更多的影响力。为了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重,并且扩大自己的外交活动空间,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和声望,德国赋予人权外交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人们对德国红绿联盟的人权外交研究颇多,对默克尔价值观外交的评论也散见于各种报章媒体,但把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放在人权外交的大框架内进行分析的研究还做得比较少。本文在学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对人权外交新版本———默克尔价值观外交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对人权外交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我们在同西方国家交往中做到"知己知彼",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1.
默克尔时代德国政府对华政策在保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连续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巨大变化。随着德美关系的改善,默克尔政府开始推行“价值观外交”,对中国的崛起进行抵制。德国政府还企图利用西藏问题压制中国改变人权政策。随着中德经贸交流的不断扩大,未来中德外交必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住房储蓄银行,已开始正式营业。本文首先对住房储蓄制度与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住房储蓄银行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住房储蓄与住房公积金组合的住房消费融资方式进行了前景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融资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开拓中国市场.这些措施使中德关系不断改善,也促进了德国在华利益的增长,并对德国对华外交的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任务日益紧迫。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办外交,进一步理清这一领域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体系间的关系,注意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国外理论借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发展研究相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战略相结合。同时,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研究也有一个既要活跃研究,又要加强统筹的问题。要立足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为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而扎实努力。  相似文献   

15.
有限合伙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在有限合伙的基础上甚至已经产生了更新的有限责任合伙形式。我国在理论和立法方面应对这一形式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卫生领域以大型会议为代表的国际会议外交已成为全球卫生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文章梳理了全球卫生治理中会议外交的两方面体现,一是以国际会议为代表的会议外交与全球卫生治理,二是以国家行为体为代表的会议外交与全球卫生治理,并进一步归纳了会议外交促成的全球卫生治理进程,包括多次会议促成了全球卫生安全的国际规则《国际卫生条例》,以及历经多年会议磋商促成了全球人口覆盖范围广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共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外交工作和健康中国战略有了明确表述,由此需要卫生与外交工作者审时度势、认清角色,通过会议外交表明态度,并以全球卫生会议外交为起点,促进国内立法接续。  相似文献   

17.
鉴真精神在2 000年的中日友好交流史上,传播的是和平、友好、合作、交流的文化符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鉴真扮演了中日民间外交友好大使的角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鉴真精神成为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繁荣,不断增进中日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赖,建立起更加牢靠持久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为亚洲及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黄金纽带。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顾客,顾客保留决定了企业未来的长期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通过探讨关系价值、关系质量与顾客保留的作用路径,得出了关系价值通过关系质量对顾客保留发生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产品和服务分为特性诉求、体验诉求和价值诉求。每种诉求在客户感知、体验和价值影响度,以及在客户关系建立、维护和提升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特性诉求是吸引新的客户,建立初步客户关系阶段的核心要素;体验诉求是维持和考验客户关系保持阶段的核心要素;价值诉求则是建立长期客户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客户关系提升阶段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