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跨世纪意识”崔海正世纪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新旧之交,21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中国学术文化的“百花坪”。当前,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强调“跨世纪意识”的认同是很有必要的。所谓“跨世纪意识”,这里是指古代文学研究应该通过“瞻前”、“顾后”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对象与内容、理论与方法、问题与意识、意义与价值及其学科性,学术界经过多年的讨论,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关键是中国文学"古"与"今"的关系问题,即中国古代文学如何向中国现代文学转换,"古今"和"演变"是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刘明华先生主持的项目成果<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以下简称<阐释>)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蕴含着清晰而又浓郁的文化意识,著者以自由灵动、充盈和充满悟性的方式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和关汉卿杂剧都塑造出众多的平民形象.他们塑造的平民形象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异.杜甫在其塑造的平民形象中渗透了寒士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期的鲜明特征.关汉卿在其塑造的平民形象中渗透了市民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蜕变期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树东 《天府新论》2009,(3):140-144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基石性的生存意识.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具备生态意识,最大原因无疑是现代化带来的生态危机,是现代文明导致的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全面崩解.当然,生态危机的现实刺激只是促使人们意识到生态意识的重要性,但是要确立生态意识,还必须寻找相应的思想资源.从整体上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思想资源有三个:西方文学和生态思想,中国古代文学和生态思想,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此外,那就是作家受到的大自然的直接熏陶.  相似文献   

6.
"纯文学"观视野下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纯文学"观的确立,使古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它使古代文学研究范围纯粹化,使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得到认同.但是,"纯文学"观这种源于西方的现代文学观念虽使中国古代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却忽视了中国文学的实际发展状况,影响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其阐释话语有着明显的西方色彩.  相似文献   

7.
阴山学人     
《阴山学刊》2014,(1):2-F0002
郁慧娟 文学硕士,副教授现任职于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主讲古代文学、山水文学、诗经品渎、中国古代爱情诗.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体学:回归本土与本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体学研究的兴盛意味着中国文学研究内部已出现一种自觉的学术转向,即对中国本土文学理论传统的回归和对古代文学本体的回归.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重要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同文体体系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中国文学样式及其发展的特色,也决定了中国文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式之特点.中国文体学不仅仅是文学的体裁问题,而是古代文学的核心和本体性问题,因此,中国文体学的研究是开放的.中国古代文体谱系的结构与观念、与之相关的文体价值谱系、文体学的跨学科研究、传统文体的现代转化等,都是中国文体学可开拓的学术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的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文学史的研究,在坚持朴学学风的同时,寻求新变的更新意识已经由个别人的孤军奋战,逐渐开始形成一股潮流,展示出强大的生机.木斋先生<古诗十九首>研究对古代文学乃至整个学术研究的思想方法有相当多的启示.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研究领域,我们同样也可以从整体格局定势上去探寻一种变革机制,在清晰把握和分析当前研究所陷入的困境和原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寻找更新替代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祁国宏  许结 《文史哲》2007,(6):20-26
从古代文学学科发展、古代文学研究热点和古代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诸方面对2006年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状况及所取得的系列成果进行评述论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上一年度研究的基础上稳健发展,并有较多的开拓。同时,在学术研究态度和学科风习建设方面,在学科的"创新"研究方面,在全面推进学科发展方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尚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构成了今后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