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下呈何现状?该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本刊新年之初特推出由市社联组织的课题组所调查撰写的《徽州文化生态报告》,以与识者商榷,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9,(4):29-29
2008年1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文化部批准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表明徽州文化物态现存和活态现存的保护由一物一项目的保护,提升到对整个徽州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徽州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这是我国对特色地域文化生态保护的又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关系徽州地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3.
10月21日早上.鲍义来先生来电话说魏心一老要约我去聊聊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在国际大酒店,听完我们就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问题一些情况的汇报后,魏老就很有感情、思路清晰地谈起了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2010g元月29日,为隆重纪念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二周年,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课题组、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黄山市和谐文化交流中心等联合主办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前端论坛”,在安徽黄山市屯溪举行。出席论坛的徽州本土徽州学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有:戴震研究会会长、汪华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黄山学院党委书记、徽州学专家汪良发;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10月23日至24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论坛围绕文化部批准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对策为中心,同时兼顾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主题,集中探讨文化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的深厚内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之中濒临消失,保护情势紧迫。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加强徽州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于徽州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屯溪隆重举行前夕,黄山学院方利山研究员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学术专著《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文汇》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这不仅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学术领域掘进的新探索,而且也是徽州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正式设立,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非同凡响。保护实验区设立了,不只是挂牌而已,接下来有许多切实而宏大的事情要做。对此,方利山教授奔走呼吁在先,出谋划策继之;其热爱徽州文化的道义之心跃然纸上。本刊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此列,共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大计。  相似文献   

9.
朱熹理学自宋至明清在徽州地域社会各个层面深入人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徽州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处事方式,影响了徽州的民风民俗。这种理学的普世化、民间化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普世化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生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生动示范。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终于在新年之始正式设立了,这一项目的申报成功,是省、市各方面及许多徽州学专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领导人直接关心的结果。8月25日,尊敬的温家宝总理看了我写的一份“情况反映”:《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刻不容缓》之后,当即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同志和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同志阅酌。温家宝总理国事浩繁、日理万机,还专门对这一情况反映阅后作了批示,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给予了特别关注,十分令人感动和感慨。  相似文献   

11.
遍布我市的广大乡村是徽州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浓郁、乡野风光迷人的古村落构成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乡村旅游是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也是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突破点,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特别提出要壮大徽州旅游。我们认为这里的徽州旅游就是潜力无限、市场庞大的徽州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化是中华中原文化的厚实积淀.是宋以后汉民族民间社会生活实态的生动再现,是明清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特色板块的徽州方言,不仅带有鲜明的徽州地域特色,成为徽州社会风俗习惯的突出表征,而且积淀了丰厚的中华远古文化内容,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的重要成果,项目组成员汪炜先生主编的《中国徽州古街》一书,近日已由华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十九位徽州本土的徽州文化研究者经过数年的努力,走进徽州城乡的各种特色古街,寻幽探秘,调研中国徽州古街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4.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2):33-33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徽学等地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深入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总体规划”,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式将徽州文化的承传弘扬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列入政府施政大事。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08,(3):23-23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立,说明中央对这一地区的保护进入一个新时期,但国家目前还不可能对徽州过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典范"的危机——徽州古村落生态文化的现代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邦虎 《学术界》2007,(3):163-167
基于对徽州古村落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危机分析科学理性的过时,生态实践的封闭、保守和生态张力的脆弱,文章认为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对待徽州古村落的实践理性应当是"保护"与"破坏"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7.
8月11日下午,市内徽学专家、学者、各相关单位负责人齐聚市政协会议室内,共同研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之计,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策。市政协主席张开南出席研讨会并强调,各级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做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为我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历史悠久的徽州书院是徽州地区的重要教育场所和文化符号,明清徽州书院数量众多,有其独特的办学和经营管理特色,具有极大的魅力.源远流长的徽州书院极大的推动了历史上徽州文化的大发展,同时对后世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4月15日黄山)在黄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内外徽州文化爱好者的积极推动下,徽州之友俱乐部近日宣布正式成立。该俱乐部是一个在国际、国内范围内,以保护和发展徽州文化、弘扬徽州精神为宗旨的非营利、民间公益组织。  相似文献   

20.
在和《徽州女人》电视剧编导金继武教授讨论“徽州女人”话题的时侯,我们都认为,“徽州女人”的确是徽州文化中一个最有文化内涵、最具震撼魅力、最引世人瞩目的好题目.但是如果隔雾看花、以点概面、浅尝辄止、入焉不深。就会浪费或糟踏这么一个好题目。说“徽州女人”,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探究。都少不了对历史上徽州女人丰富生动史料的尽可能多的了解和认识。少不了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徽州女人”种种表现的科学评判。在封建宗族社会,男尊女卑,“徽州女人”的史实记述。相对不多;对有关徽州女人的各种复杂现象。人们也品评不一.这就更增加了认识“徽州女人”的难度。多年来关心“徽州女人”的话题.在韩再芬、刘晓庆、归亚蕾等名人先后鲜明演绎“徽州女人”,世人一步步走近“徽州女人”的时候。特不揣浅陋。说说“徽州女人”五大特色,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