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值巴人(王任叔)诞辰九十周年之际,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报及巴人家乡宁波、奉化等地方文联共十三个单位联合发起于十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宁波市举行第三届巴人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八十余名,收到论文三十五篇。巴人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作家、文艺理论家。他一生勤于写作,有一千余万字的著述。巴人的研究,早在解放前就有专论发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十多年来,巴人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已经发表巴人研究的各种专论300多篇,专著6种,它们分別从不同的角度,对巴人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并且在研究方法上也表现出多样化的选择,巴人研究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镇。其二,在收集、整理、出版巴人遗作方面成绩显著。近十年来,已有全国八家出版社出版了巴人论著与创作共20余种,另有一些巴人生前未曾发表过的作品目前也正在整理中。其三,成立了巴人研究会,研究会配合有关部门至今已召开三次全国性的巴人学术研讨会。与会者还讨论了巴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总体上说创新意识不强,许多论述有大同小异之感。因此,观念上的突破与更  相似文献   

2.
王任叔(巴人)的文化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荣  杨琳 《东岳论丛》2001,22(5):100-104
王任叔 (巴人 )的一生是一部奇书。他的文化人格 ,使他由青年时代嫉恶如仇的“雷雨先生”、青春偶像的“大众情人” ,发展到中年时代的“活鲁迅”、“打鬼的钟 (馗 )进士”、“端·巴人”(印尼人对哲人智者的尊称 )。他的活动领域由诗歌、小说、散文杂文、戏剧、鲁迅研究、编辑出版、翻译、理论批评 ,而教师、军人、秘密工作、党务、外交、印尼史学等。他一生用了 1 6 0来个笔名 ,是已知中国作家中笔名最多的。他 1 92 1年就开始了诗歌创作 ,1 92 2年开始发表小说 ,1 92 4年开始话剧创作。他的杂文泼辣闳放 ,是鲁迅风杂文的杰出代表。他从参与发起“左联”起 ,就开始从事文艺理论批评了。王任叔留下来上千万字的著述 ,其思想、文化遗产 ,具有丰厚的现时代价值 ,这主要表现在 :爱国忧民 ;诚信敬业 ;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3.
新诗,曾是五四时代青年心灵的宁馨儿,它打开了“正统”的“载道”文学加给他们的思想禁锢,并展开了一个新的活的世界。 今年10月19日是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王任叔(巴人)诞辰八十五周年,研究王任叔的新诗活动不独是研究王任叔的需要,而且可以此为典型,让我们看到一个农村青年在时代中流的淘炼中怎样成为杰出人物,从而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沦为“孤岛”期间,王任叔同志除了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外,还以他那支犀利泼辣的笔写下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和杂文,其中有些文章收在《扪虱谈》(署名巴人,大时代文艺丛书1939年7月出版)、《横眉集》(与孔另境等人合写,大时代文艺丛书1939年6月出版)、《边鼓集》(与周木斋、柯灵、唐弢等人合写,署名屈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50年代起,人道主义、人性论在中国就失去了自身的合法地位,被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屡遭批判。60年代初,曾经对巴人(王任叔)的人性论思想进行过有组织的批判,接着又有对“苏联修正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大规模批判。主张人道主义的文学家、哲学家都噤若寒蝉,大部分人则是远离人性、人情、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巴人(王任叔)是现代史上的一位奇人,为他立传——不管作者有没有意识到,有两个难题必须要正视。一、他是文坛上光彩夺目的巨星,同时在社会活动、秘密工作、外交战线、印尼史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但又不乏文人习气,中途脱党;他傲骨铮铮,洁身自好,却又秉性多情,四次婚变……对这位不乏可议之处的历史人物,任何形式的拔高或贬损,都会影响传记作品的品位与价值。二、要了解巴人,需得了解他生活成长的社会环境,他是位跳跃性极强的人物,活动领域、涉及范围之广,在现代历史人物中鲜有出其右者,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他在众多事件  相似文献   

7.
巴人的诗论     
巴人在从事新诗创作的同时,也坚持从事新诗理论批评工作。二十年代后期,他刚开始从事理论批评,就写下了《新诗漫谈》;三十年代,他写下了带有新诗史略性质的长篇论文《新诗的踪迹与其出路》;五十年代后期,他写下了《也谈徐志摩的诗》、《争论之外》等参与当代诗坛争鸣的文章。综观巴人一生的诗歌理论批评文章,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对诗歌的本质、新诗的语言、形式、风格以及新诗史等理论问题,都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巴人论诗,注重诗意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新诗漫谈》一文中曾批评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诗派注重新诗的格律而“把新诗的灵魂——诗意——撇开一边,把新诗的衣服拼命讲究。”与此同时,他称赞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云雀》“诗意丰富”。在更多的场合,巴人更注重诗歌意境的创造。1959年,在《争论之外》一文中,他指出:“做诗就得有‘诗的意境’”。可见,巴人是将创造意境视为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曾超 《天府新论》1998,(3):90-93
巴人极为尊信崇拜白虎,在巴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巴人“白虎”之影像,形成了特有的巴人白虎文化。深入考察巴人“白虎”的文化意蕴及其文化精神是很意义的。一、白虎:巴人的图腾人类最早的祖先是图腾,其功用价值就在于它表明了群体起源的同根同源性,是追根寻源的民族认同与归属,是维系群体统一,凝聚群体之力的情感,体现了传统继承之源。巴人以白虎为图腾,视白虎为祖先,史有明确记载,且得到当代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的普遍认同。潘光旦先生在纳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J一文中,经过细致慎密的考证,确认土家族是古代巴人…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尘埃曾经封没过这样一位作家——他著译等身,门类齐全,新诗、短篇、中长篇、散文、杂文、话剧、翻译,给后人留下了一千万字的文学财富;他编辑经历长达三十八年,先后编辑过《新奉化》、《申报·自由谈》、《鲁迅风》、《文艺报》及印尼文的《民主日报》等十四种报刊,主编或编辑过四种丛书,并为第一套二十卷本《鲁迅全集》倾注全副心力;他还写有大量文艺评沦,著有我国在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学读本》和《文学论稿》,并在文艺理论领域里提出过许多震慑人心的见解;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大众情人”、印尼史学家。他就是堪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为侪的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勇将王任叔(巴人)。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3日至5日,由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委会、重庆市巴人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重庆市巴人博物馆承办的巴文化研讨会暨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委会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巴国城九龙园区举行。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大学、陕西、四川、重庆、湖北、贵州等地各大高校、地方博物馆、文管所等二十多个相关研究机构和单位近80余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巴文化与重庆历史地理、巴文化与重庆及周边地区历史发展进程、重庆区域经济开发与借鉴三个年会主题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研讨和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各地专家学者对本次研讨会学术主题的热情关注与精深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十月五日至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在长春联合召开纪念吕振羽同志史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界知名人士和吉林大学师生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主题是研究吕振羽同志一生革命战斗的学术道路和重大的学术贡献。 会议认为,吕振羽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最早的开创者之一,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为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开辟了道路。吕振羽的学术成就,是他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历史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紧密结合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开展史学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的惊人发现,以及配合三峡工程上马而进行的对三峡库区的抢救性发掘,古老的巴蜀文化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研究,2004年11月20—22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与西南师范大学联合在重庆举办了“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湖北等13个省市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学者围绕巴蜀文化和三峡考古等议题,各抒己见,新见迭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巴人的来源王善才(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巴人起源于鄂西清江流域的长…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巴人的分布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巴人形成以巴郡、南郡、武陵郡以及邻近的汉中郡、犍为郡、广汉郡为集中的聚居区,同时又因外出为官、军事征调、叛乱外迁等原因,在巴地以外的区域形成分散的居住区,形成巴地巴人集中分布、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大体格局。从时间尺度上看,秦代巴人主要分布于巴地,汉代才逐渐形成巴人集中分布与外地零星分布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是与朝廷加强对巴地控制的总体思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大概有濮人后裔论、巴人后裔论、羌人后裔论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以巴人后裔论最为流行,似乎成为定论.可惜土家族集中居住的地区(湘西和鄂西)与巴人集中居住的地区(重庆、四川)完全不同,而与濮人集中居住的地区(鄂西、湘西)基本吻合.这就不能不令人提出质疑:假设土家族是巴人后裔,那么当地的濮人哪里去了?楚平王灭濮后,濮地都为楚国所占领,但濮这个民族并没有被消灭,他们以山寨为据,保持着自己的风俗和语言.当时,巴人为了附和强大的楚国,曾帮助楚国灭庸,巴王却反被楚王羞辱,后来引起巴楚战争,巴人向西败退(见<史记·楚世家>).巴人不可能大规模迁移到楚国领地鄂西、湘西的濮人居住地区.  相似文献   

15.
巴人因"巴"而得名,"巴"最早是一种动物名(五步蛇),后来逐渐演变为地名(有五步蛇的地域)和族称(在巴域生活的族群)。甲骨文■(巴)字正是契合了巴人的这一特征,巧妙地将人与蛇的形体融合在一起。而巴式青铜器上的核心纹饰"手心纹",同样可以解释为人与蛇(或称"族群"与"蛇头")的组合,寓意为"祖先"与"图腾"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更是在考古学上证明巴人是崇拜五步蛇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1932年中共苏区中央局召开的宁都会议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现在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请同志们指正。一、宁都会议是何时召开的?关于宁都会议召开的时间,曾有两种说法。一是朱德在1933年5月28日写的《黄陂、东陂两次战役伟大胜利的经过与教训》一文中,说这次会议是在1932年10月召开的。一是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这次会议是在1932年8月召开的。后来,某单位在编辑中央文件时,收录了《苏区中局宁都会议简报》,原件本无印发时间,编者判定为1932年8月21日,这就等于说宁都会议是在8月21日以前召开的。究竟以何说为准?不仅关系到澄清一件史事,而且还关系到评价毛泽东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同志们: 由中国教育学会、山东省教育学会和曲阜师院孔子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孔子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今天在这里开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不辞辛劳赶来曲阜参加会议,交流学术成果。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好机会。首先让我代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人。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他适应于封建社会建立与发展的需要,创办私学,一生从事教育工作达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1962年元月中旬至2月初 ,国家科委和文化部、全国剧协分别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和“全国剧作座谈会” ,这两会又一起解决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因而统称广州知识分子会议。主持召开广州会议的周恩来、陈毅、聂荣臻同志坚持了对知识分子正确的认识和政策 ,使知识分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广州会议是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广州召开的最具影响的全国性重要会议。今年是广州知识分子会议40周年 ,广州出版社出版了由黄菘华主编的《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纪实———记1962年广州会议》一书 ,作为纪念。该书的编著者志…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和邹平县联合发起的“范仲淹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0日至23日在范仲淹的第二故乡邹平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就范仲淹在政治、军事、学术、文学成就及其生平事迹,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考证。兹将此次会议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一、范仲淹的生平业绩与人格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出将入相,多所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中有“巴”字,其形是“妇女怀孕”之状。谷斌、刘雁二同志不同意此说,认为“巴”字与“巴蛇”有关,“巴”之本义为蛇。“巴”字字形与“蛇”形不类,字义上没有共通之处。《说文解字》对“巴”字的解释有误。殷周时代的“巴人”分三部分,即丹阳巴人、巴子国和夷城巴人。丹阳巴人是甲骨文中的“巴方”。“商榷”一文所论的是“夷城巴人”,而“夷城巴人”不是甲骨文中的“巴方”,而是殷末周初的“虎方”。他们崇拜“虎”,而不是“蛇”。故“商榷”一文所论没有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