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代"东瓯国"杂考五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探讨古代东瓯国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是在侯百朋提出的瓯与岙的关系的看法之后,继续探讨"瓯"的原始意义来自浙、闽沿海的一种地貌,很可能是岙这种地貌,瓯即岙.二是以<逸周书>为主依据探讨古代瓯人与商周朝贡体系的关系.三是对东瓯王驺摇的姓氏进行探讨,认为驺摇为"州句"裔,驺即"州",以证明驺摇确为越国王室后裔,并考证驺摇之"摇"有君上的意思.四是探讨东瓯与徐的关系.五是从铜鼓、鸡骨卜两种风俗推测东瓯、西瓯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唐以来东瓯故地的建置沿革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与东瓯都城有关的东汉"章安县东瓯乡"在永和三年独立为"永宁"县后,演变为唐宋以来的温州和台州南部郡县。《新唐书.地理五》语"黄岩,本永宁"概括了唐代黄岩县原属汉永宁县故地的历史。考古发现的温岭大溪东瓯古城与塘山东瓯贵族墓葬的地理位置,与汉唐以来东瓯都城故地的郡县沿革史吻合,应距东瓯国都城遗存不远。  相似文献   

3.
南方的百越和苗蛮集团中,继荆楚、于越与华夏融合同化之后,其它的越族也出现重新组合,分别组成东瓯(在今浙江南部)、闽越(在今福建)、南越(在今广东)、西瓯和骆越(二者在今广西和越南北部)。秦统一六国和岭南后,在东瓯、闽越地设立闽中郡,在南越、西瓯和骆越地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但是越人诸部仍各由其君长领其部民。汉武帝时,先后将东瓯人、闽越人内迁于江淮之间,这两部分越人便与汉族融合。而对岭南的越人,虽然在平定吕嘉叛乱后将其地分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儋耳、珠崖、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后省儋耳、珠崖入合浦而为七郡),但在南越人、西瓯人、骆越人聚居地仍“以其故俗治”。即使其后大批北方人口的不  相似文献   

4.
汉代南方民族关系刍议李干汉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时,在我国南方广袤的土地上,“百越”诸族中的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建立南越王国;东瓯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沿海一带;闽越分布在今福建一带;湘、鄂、川、黔四省边境散居着“蛮族”;西南方居住...  相似文献   

5.
自楚灭“于越”以后,在我国东南及岭南地区,曾出现了越人诸部。其分布如欧大任《百越先贤志·自序》所云:“今自南越北届姑胥,尽会稽之境,故夫越也:东越无诸,都东冶至漳泉,故闽越也;东海王摇,都于永嘉,故瓯越也;译吁宋旧壤,湘漓而南,故西越也;牂柯西(而)下邕容绥建,故骆越也”。说明从岭南到江浙的广大地区,尽是越人活动  相似文献   

6.
阴平国述论     
阴平国是氐族杨氏建立的最后一个地方政权,因居地阴平而为号。始于刘宋昇明元年十二月(478年),亡于陈太建十二年十一月(580年),凡两系七主,一百零二年历史。氐杨自前仇池国建立(296年)到阴平国灭亡(580年),近三百年的时间,在位于我国东经104°30′—107°,北纬32°20′—35°之间的甘肃陇南、陕西陕南和四川的川北地区,连续建立了前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及阴平国五个地方政权。其中前三个治地在今甘肃陇南,武兴国在今陕南,阴平国初在陇南后迁至川北,并亡于此。阴平国虽然是氐杨所建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7.
一、先秦文献关于闽越族住地的记载先秦文献提到我国东南部或中南部的少数民族时,常提到越、闽、瓯越或瓯等,这表示时人对于这些族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本文的目的在探寻属于百越之一支的闽越族的住居地和迁移的历史。关于越或闽越的住地,通常认为在古代他们分居于我国东南  相似文献   

8.
宋代以来,三国名将甘宁的籍贯和坟墓皆出现了多处。辨析历史文献的不同记载、考察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甘宁的籍贯以巴郡临江县(今重庆忠县)为实,坟墓以建康直渎山(今江苏南京燕子矶)为真。  相似文献   

9.
比较:渤海上京城与唐长安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震国,定都敖东城(今敦化市)。公元719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自此后,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到第二代武王大武艺,领土进一步扩大,国力增强。第三代文王大钦茂大兴二十六年(公元762年),唐王朝正式诏以渤海为国,晋封大钦茂为国王,加授校太尉。渤海国王之称自此始。到宣王  相似文献   

10.
一、从要素转向效率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阶段。据统计,2009年全国人均GDP达到3744美元,浙江省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浙江省在国内算是"先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1.
闽越族是生活在福建地区的古老民族,其活动的地域除了福建全境外还包括今天的浙南、赣东北和粤东等地区,以闽江流域为中心。作为族称,闽越族形成于商周时期,东周以来,闽地部落和南迁的越裔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福建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先民--闽越族,族群的文化鼎盛则是出现在秦汉之际建立的闽越国时期。“闽越”一词的发展历经了从“部族”到“地域”再到“国号”的递变。  相似文献   

12.
绍兴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都城,始建于越王句践七年(前490),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这座由越国大夫范蠡主持兴建的古都,在城市选址、规划理念、空间结构和都城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周代的建都礼制.秦汉以后,这里相继成为山阴、会稽县治,会稽郡、越州、绍兴府(路)治和东扬州、浙东观察使、两浙东路治所,是一座始终以行政中心功能为主的传统城市.25个世纪来,从城市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功能布局到城市肌理诸多方面,按照城市自身规律发展,保持了非常明显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种城市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不断累积、丰富、深化了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记忆,推动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3):27-31, 37
衢州之江汉与句容之江汉实非同一人。考衢州之江汉,字朝宗,浙江衢县人,曾任大晟府制撰官,学界所称“大晟府词人”者即此人;而句容之江汉为绍兴十二年进士,江苏句容县人,与秦桧为同乡。衢州之江汉因于政和六、七年间任密州通判时与秦桧有同僚关系,故学界误以衢州之江汉与句容之江汉为同一人。又学界常误以衢州之江汉、句容之江汉与南宋江朝宗为同一人。今考南宋名“江朝宗”者实有三人,即“括苍江朝宗”、“临海江朝宗”、“临川江朝宗”。括苍江朝宗主要生活于乾道、淳熙间,浙江丽水市人,曾任剡县主簿,吴芾、范成大均有诗送之;临海江朝宗,字平仲,浙江临海市人,嘉定十三年进士,嘉熙三年任平江府教授;临川江朝宗,名江汇,字朝宗,江西临川市人,绍兴六年左右任荆州教官。  相似文献   

14.
秦灭蜀后,蜀地开始全方位融入华夏。在这一宏阔的社会历史进程中,蜀地农业和水利在自身悠久传统的基础上,汲取秦人带来的北方先进文化,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为汉以后蜀中天府之国的形成奠定了广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有些学者认为,北方和西方的邻族和邻国称"中国人"为"秦人"的做法一直沿用到晋时.该观点以《辞海》为代表,它的例证是<法显传>.这个问题连研究《法显传》的章巽先生也没有细究.但是,仔细研读《法显传》后发现,法显在称中国(或中国的一部分,因为当时的中国存在多个政权)时,概念使用极其严谨: (1) 称北部中国为"秦"(源于十六国的"前秦"后秦",而非"秦国"秦朝");(2) 称南部中国为"晋"(源于"东晋");(3) 泛称全中国则为"汉"(源于该时期以前的统一王朝),在个别情况下为"中国".在第三种情况下并不使用"秦"的概念.由此可见,在汉语典籍中,当时并没有以"秦"来称"中国"的用法.《辞海》等的观点是没有仔细研读原著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晋阳的历史年龄已有 2 4 99年 ,晋阳兼称太原则已有 2 2 4 9年了。太原 ,尽管宋初统一战争中有堕晋阳而建太原之沿革 ,惟从地名学、从原始居民传承、从政治地缘等视角看 ,由晋阳到太原 ,都是一座持续发展之城 ;战国赵、十六国前秦、北朝东魏、北齐、唐、五代后唐、北汉七朝都或别都 ;向为中央肩背而国家安危兴亡所系及其“表里山河”天下独有之地理形势 ;地处古来华夏族旱地农业文化与戎狄游牧族草原部落文化接合地带 ,是以为民族融合之会归及其多元文化 ;具有太原老陈醋、晋祠大米、汾酒、太原葡萄酒、并州快剪刀等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特产 ;典型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造就了一代代典型历史人物及其典型的社会性格 ;晋阳古城待发掘的恢宏遗墟及其城郊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汉时期 ,商人商业资本对农村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促进了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 ,则瓦解了农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与秦朝的基础上,汉代的旅舍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汉代的旅舍以官营为主,私营为辅。官营旅舍分为邸、传舍、亭传三类。邸主要设于首都,接待来京的诸侯王、郡守及少数族与外国的君长等;因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国邸、郡邸与蛮夷邸。传舍设于驿道,主要供各类官员使用,间或也接待一些普通人。亭传设于乡下,既接待官员,也可以接受外出的老百姓居住。这三类旅舍基本上不属于商业性的公共设施,而与当时的行政制度紧密相关,实际上是行政制度的派生物。这些旅舍例由政府不同机构的官员负责管理,并且形成了一些内容丰富的管理制度。这种官营旅舍的类型与管理模式,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舍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的私营旅舍,西汉时期虽然一直存在,但大规模发展是在东汉时期。它是一种纯商业性的服务机构,颇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私营旅舍的大量出现,是东汉时期人口流动加剧和工商业发展繁荣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秦朝时期,诽谤罪的基本内涵是指"非上",即对以皇帝为首的当政者人身或其言行的非议。两汉诽谤罪的对象有所扩大,定罪多不依法律条文而依据统治者的意志;处罚措施因为客体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这反映了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法律条文更加细化,法网更密但君权高于法律的情况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时期的浙江,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处于关系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战略基地和太平军与清军做战的主战场之一。此时,爆发于浙江的会党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时期会党运动在浙江的孕育演变及特点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和把握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社会的变革与变迁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