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家庭养老概念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和荣 《西北人口》2002,4(4):45-47
研究我国家庭养老,必须正确理解家庭养老概念。家庭养老概念并不是以居住地点、老人获得养老来源以及是否具有完整性等方面去理解,而应当是指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主要来自于家庭中的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同时,决定养老方式变化的动因不只是经济因素,传统的敬老、养老文化观念也决定着人们养老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 ,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承担养老责任不同。社会养老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 ,从而实现社会范围的公平化。虽然学者们各持其说 ,但养老模式仍不外乎以下几类 :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 ,不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等。而在我国 ,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且最终会被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我国目前的养老工作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是养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种种制约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加快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是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健全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紧密结合,加大国家经济支持力度,理顺社会养老管理体制,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及其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人力自然储蓄基础之上的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机制,在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的迅速转变条件下,该制度安排已经面临着严重挑战。文章认为由于计划生育家庭传统养老方式的人力基础已经被大大削弱,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计划生育夫妇在老年时期陷入贫困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国家生育计划政策是对农民传统养老资源的一种制度性剥夺,因此,国家有责任对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的经济保障做出制度性安排,而建立计划生育夫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对其养老资源损失的最好代偿方式。  相似文献   

5.
居家养老:中国城镇老人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是社会经济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选择居家养老的客观依据是 :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方式基本实现了社会供养 ;城镇老年人口的生活服务开始出现社会化趋向 ;符合中国国情。就目前社会状况来看 ,养老社会保险和老年服务社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实现居家养老的现实矛盾。大力发展企业经济 ,加快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改革 ,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科技与养老服务双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方兴未艾。优化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是构建整体性智慧养老服务布局的关键环节,对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价值。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对北京、天津等国内多地典型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实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是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服务层、表现层的有机系统,各层均具有其特定结构和功能。其服务流程包括工单流转、工单生成、监督考评、收费核计、统计分析与服务调适六个闭环节点。基于服务流程推演,提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主体责任网络,这一网络由老年人、信息技术系统、家庭系统、公共部门系统和社会系统彼此交互构成。这一责任网络搭载了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功能集成,其对家庭养老功能、政府养老功能和社会化养老功能的实现均具有贡献。当前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存在发展难题,包括供给主体责任网络形态尚未成熟、作为责任网络枢纽的信息平台资源链接有限、智慧服务多维延展不足等多重现实约束。以“供给目标—供给主体—供给工具”三维分析框架,探讨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的系统构建;供给目标维度聚焦降低交易成本,供给主体维度关注多重协同赋能,供给工具维度则在于...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14年吉林省居民养老预期及养老方式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结构因素对居民养老预期以及养老方式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完整的家庭结构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养老正预期就高,因为决定人们养老预期高低的关键因素是子女的孝顺程度及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的和谐程度;而家庭结构越完整,人们在养老方式偏好上越倾向于家庭养老,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公办养老机构只是无家可依者的"托底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老需求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张力及其弥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一方面,老年人的特征和人性本能共同决定了人们对家庭养老需求十分强烈;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两者之间的张力造就了当前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家庭养老困境。如何弥合二者之间的张力需要建构家庭和社会联动性的居家养老模式,应发挥各方优势,整合资源,破解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9.
参保行为与养老观念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倾向于子女养老的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较低,而参加养老保险也改变着居民的养老观念。通过联立方程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得出了养老保险淡化“子女养老”观念的净效应,进而指出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挤出了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同时也弱化了人们的家庭养老观念。国家大力推行的养老保障体系在行为与观念两个层面上挤出了家庭养老,以国家制度化养老保障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模式具有替代性。在养老模式的变迁中要综合考虑各主体的功能与责任,联合各界力量共同承担社会养老责任。  相似文献   

10.
穆怀中 《人口研究》2022,46(1):82-96
依据生命周期均衡收入分配原理,构建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收入分配适度水平及其"互补替代"数理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经济结构优化。研究发现:(1)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收入分配存在"替代"关系,而在退休年龄延长的条件下,二者存在"互补"关系;(2)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替代的均衡点是家庭有2个子女,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边际替代率递减;(3)伴随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子女养老收入再分配系数下降,个人养老收入分配系数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于前者下降幅度;(4)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之间的"互补替代"效应呈现为"倒V形"曲线,且其替代的均衡点与总和生育率2.1的更替水平存在契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老年贫困与养老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在黑龙江、甘肃、四川和湖北4省农村进行的实地调查数据,按照不同的方法对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状况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但无论以哪一种标准衡量,老年贫困家庭的比例都大大高于全部被调查家庭的平均贫困比例。文章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是老年人口致贫的原因之一。因此,为占总人口75%的农村人口建立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既重要,又急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 ,对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养老观念、意愿以及养老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 ,亲子关系的反馈模式的养老观念、养老方式依旧在中西部农村有着很大的市场 ;政府需要在农村各类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特别是对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家庭养老三种养老方式选择的具体影响,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基于调研数据,充分考虑回归模型内生性问题,通过工具变量二元Probit回归方法,得到参加社会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无偏影响.结果显示,参加社会保险会对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参加社保的农村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可能性会下降,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如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可能性会显著提升.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迫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巨大的人口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老年型社会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先期而至。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养老模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陷入无法超越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新的养老模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上海市亲和源老年社区以市场化运营方式对养老问题所做的探索,无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启示。这是一种有可能从个案走向模式的案例,它可能成为解决中国未来养老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原新 《人口研究》2004,28(5):48-54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年递增,其家庭养老问题倍受关注.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代际年龄、人口和支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以往的许多相关研究过分地夸大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供养的严重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生子女是可以胜任老年人照顾的;独生子女家庭是被简化到极至的高风险家庭结构,要对"空巢"家庭给予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赡养应该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院舍照顾还是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可能取向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对院舍照顾和社区照顾两种养老模式各自特点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以院舍照顾为主的养老模式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可能性进行了展望。文章认为,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将因其经济性与人性化而具有巨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与女儿:中国农村的婚姻形式和老年支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湖北松滋的调查数据 ,研究中国农村子女的性别与婚姻形式和子女为父母提供老年支持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子女的性别和婚姻形式对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和家务帮助的可能性有显著的影响 ,但对提供农活帮助的可能性没有影响。据此 ,本文发现在松滋这样一个历史上嫁娶和招赘婚姻都被广为接受和实行的地区 ,女儿和儿子、嫁娶婚姻夫妻和招赘婚姻夫妻的养老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对解决农村社会与老年保障和男孩偏好相关问题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远 《人口研究》2008,32(2):16-24
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政府目前大力倡导的养老方式.对于这种养老方式,目前研究主要从老年人对家庭和亲情需求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居家养老的提出具有宏观背景,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体系的有机构成.只有从这个角度认识居家养老,我们的工作才能更自觉,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依赖于老年人口的实际养老模式,而实际养老模式的选择又与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珠海市老年人口的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珠海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对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珠海市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反映珠海市老年人口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口的年龄、居住地、对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和年收入对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珠海市的养老社区和养老机构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和四川两省810户农村居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重点考察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与同时代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意愿上的差异。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影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有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类父母,在养老意愿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群体而言,两类父母在养老经济打算、养老担心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养老观念转变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应对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