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境问题涉及到各行各业,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应该看到,我国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与过去环境教育工作失误有关。因此,加强中学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本文就目前中学现状,谈如何开展环境教育问题,提出一点肤浅的认识。 1 环境保护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坏境保护法的规定,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两方面。这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同时注意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2.
在对中学环境伦理教育内涵和核心内容界定的基础上,经分析研究认为:政治人文学科的功能、价值和责任对中学环境伦理教育具有特殊作用和意义.中学环境伦理教育中政治人文学科的特殊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哲学指引与道德规范、历史反思与文化批判和审美体验与心理暗示等三方面.相应地,中学政治课程应着力于环境伦理思维深度和价值判断功能等的挖掘和培养,并促其向具有现实责任意义的方向转化;对于语文、历史、美术和音乐等人文艺术类课程,应强调其环境伦理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发挥或彰显其考察、分析、评价、批判、反思、审美和情感迁移转化等多样性作用或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资料分析、访问调查和教学实践基础上,通过对高师地理专业与中学环境教育关联度高的环境课程设置、教材选配、内容安排及其教学方法等作了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和评价后,本文对中学环境教育与高师地理专业关联课程之间的适应状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认为从有效服务于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角度讲,该关联课程尚存在诸如课程配置、专项实验、课程基地、教学方法、技能培养、服务意识、校本课程建设、关照乡土和绿色氛围等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环境教育的主学科.因此,应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在当前中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可持续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下,文中提出可通过课堂教学(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和课外活动(如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活动、环境讲座和环境主题活动等)两种途径实施环境教育,以提高公众的素质,保护地球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为卓有成效地展开绿色创新发展,须实施全民环境教育以启动民众的力量。实施全民环境教育,应以重建地球生境、再造国家能力基石为目标,以培养全社会的环境认知能力和环境行动能力为基本任务,构建“政府、社区、家庭、学校”分工合作的环境教育网络,重点实施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应以对学生进行环境品质培养和环境能力训练为目标,着重养成学生的环境关心精神、综合环境能力和“看护环境”的责任。为此,小学应独立开设“环境与生命”课程,以奠定小学生的环境能力基础;中学应独立开设“低碳与生境”课程,以培养中学生的生境精神和综合环境能力;大学应独立开设“环境学”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看护环境”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环境精英,这是国家未来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就德育环境问题对苏州市五所中学进行问卷和谈话调查 ,针对德育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德育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概观中国环境的问题与现状,分析环境问题与生态教育的内在关联,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我国生态教育存在着一个系统性缺损:生态意识淡薄,环境观念落后;政策导向偏颇,政绩本位作祟;生态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缺乏;环境承担主体缺失,生态教育对象单一;生态教育教材缺乏,内容陈旧,教法呆板.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教育研究的宏观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促成其具有保护环境行为的重要教育领域。我国环境教育研究在取得很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表现在:呈现“浅绿色”的环境观念;介绍性多于独创性,环境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对环境教育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环境教育研究人员匮乏、学科呈单一化等。文章审视、反思了我国环境教育研究之不足,以期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的环境教育及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教育及其研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必要的、有效的手段。中国大陆环境教育及其研究的发展落后于国际发展步伐 ,也落后于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 ,但还不够成熟 ;环境教育研究也存在深入研究不够等问题。中国大陆的环境教育及其研究应该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教育 ,及多视角的深入反思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污染愈演愈烈,高校环境教育势在必行。以京津冀地区高校环境教育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展开研究,分析环境教育缺陷并寻找解决对策。该地区环境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环境教育课程开设目的不明确,缺乏具体指导;环境教育"师"、"资"匮乏;环境教育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环境教育所涵盖的对象范围有待拓宽;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针对上述缺陷对我国环境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将环境教育的重点放在资源节约教育上;2、学科渗透,与专业技能结合;3、对环境教育者实行专业化培训;4、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5、发挥榜样力量,引领环保潮流;6、推进环境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只有建立在哲学、经济学、环境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在科学化的道路上更加健康和迅速地发展."天人合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大自然观是环境教育的哲学基础;"持续发展"理论是环境教育的经济学基础;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解决人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的思想构成了环境教育的环境学基础;"环境与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与健康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施环境教育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战略是可持续发展观,教育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是实施环境教育.而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有着诸多问题.针对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实施环境教育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使环境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的主阵地。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不断变化,积极探索思想教育工作的途径、方法日显重要。在中学基础教育前沿应以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以素质教育为纲,构建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而高校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特别重视。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根据我国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境教育始于1973年,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既对环境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困惑,也在环境教育重大问题的研究上不够深入;环境教育的实践效果有待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仍相对缺乏,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动机不足,环境教育的处境尴尬;环境教育的立法进程有待加快。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教育理念的桎梏、环境教育理论的滞后和环境教育的研究不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加快制定和实施环境教育政策,加快环境教育法的立法进程。1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以学校为先导的社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以抽样调查为基础,先后对太原市3所大学、1所大专、1所中学以及2所小学共2 641名学生和227名教师进行了有关环境教育的问卷调查,对太原市大、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学校这一特殊社区进行环境教育的示范意义,以及与媒体的结合,学校环境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减轻应试教育对环境教育的冲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践依托于特定的时空进行,新生教育的发展现状、策略模式的实施成效,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探寻新生教育中环境的价值、梳理新生教育环境的现状、探究现存问题的治理对策,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和走访法开展研究。研究认为,新生教育的环境价值是指环境资源在新生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与深远意义,具体表现为认知引导价值、情感熏陶价值、道德规范价值、人格完善价值。当前国内的新生教育环境面临4方面问题:物质环境有待提升、组织生态有待优化、制度环境有待完善、文化环境有待净化。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依托治理理论,提出了4点解决方案:一是践行“整体性原则”,通过确立多元化治理主体来改善物资环境;二是践行“民主性原则”,通过加强管理民主来激活新生教育的组织生态;三是践行“法制性原则”,通过构建制度生态来保障系统化的新生教育;四是践行“效率性原则”,引领“自媒体”潮流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进行思考,阐述了环境伦理的由来与发展,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特别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注重养成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是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最佳选择;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环境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