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聪元年 ,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后 ,两国关系并不和谐 ,争端不断。皇太极改元称帝 ,而朝鲜竟采取不承认态度。致使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再次征朝鲜 ,朝鲜战败求和 ,与清朝结成“君臣之盟”。至此 ,清朝与朝鲜由先前的兄弟关系变为君臣关系 ,标志着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在皇太极后金政权时期以及清朝初年,因地利之便,女真(满洲)人与邻境的朝鲜王朝于图们江地区开设了会宁、庆源边境贸易。互市边贸的开展,对后金(清)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东北边防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朝鲜而言,互市边贸则推动了朝鲜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朝鲜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成长。因而,后金(清)与朝鲜之间的互市边贸,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满族兴起的历史进程中,对外贸易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派阿敏出征朝鲜,强迫朝鲜与后金结成"平壤之盟",其重要目的就是建立起与朝鲜的贸易关系.满族商人前往朝鲜王京进行互市,交易到大批急需的各种物资,朝鲜商人也从贸易中赚得丰厚利润.后金与朝鲜的边境贸易虽然并不理想,却为后来两国边民的定期友好互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皇太极出兵朝鲜、控制蒙古、招抚黑龙江女真是与周边大规模进行贸易活动的前提条件。朝贡、互市、专项采购是后金周边贸易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皇太极以发展生产、致力贸易和战争掠夺三策并用,使社会经济得到位复和发展,为他代明并取而代之打下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蒙古是东北西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游牧部落。满族兴起后,从后金政权到清朝建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父子对游牧于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科尔沁蒙古非常重视。为了争取这支强大的蒙古族部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先后采取了结盟、联姻、恩赏封爵、立法约束及划地编旗等策略使科尔沁蒙古由敌对转向归附,最后彻底臣服。在入关前,清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后金—清政权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为清统一蒙古创造了条件,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女真贵族努尔哈赤从1583年起兵之后,经过33年的奋斗,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至1644年,清军入关,顺利地占领北京,开始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这个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少数民族为什么能在60年之内,通过军事斗争,挫败明军主力,取代明王朝,入主中原,统治全国?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用法制妥善地  相似文献   

7.
后金朝鲜议和与李廷龟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627年,后金与朝鲜之间爆发"丁卯之役",战争的结果是朝鲜被打败,双方议和。作为中朝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时任兵曹判书的朝鲜重臣李廷龟,参与对后金的议和活动,见证了双方的订盟事宜。之后,后金与朝鲜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展开外交交涉,李廷龟也在其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努力为朝鲜争取最大限度的权益。考察李廷龟在后金与朝鲜议和前后的活动及其作用,有助于更加明晰地了解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后金与朝鲜关系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对皇太极重用汉宫的政策研究不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皇太极重用汉宫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不是后金(清)政权一项重大的国策。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一皇太极推行重用汉宫的政策,是历史的必然。后金进据辽沈地区之后,在汉族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奴隶制生产  相似文献   

9.
清初皇太极以阿敏、莽古尔泰事件为契机掀起了改造八旗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体制,加速了后金(清)政权向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的转化,同时使满族社会封建化的进程加快,为后来清军入关并进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入关前,清(后金)共举行了三次科举考试,取中33人,其中汉军19名。依据16名的仕宦资料,可知清入关前的科举考试主要是针对在职的汉军文人而举办的。以清入关为分水岭,之前多供职于清(后金)的中央政府,之后则主要任职于地方,为清朝统一全国、巩固统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后金政权的汉族政策具体是指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首的后金统治阶级为调整满汉民族关系,处理满汉民族问题,针对汉族而采取的相关策略、措施、规定等的总称。后金政权汉族政策的形成既有客观环境的催生,又有后金政权领袖人物的主观意志使然。  相似文献   

12.
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满族领袖,如果说努尔哈赤为满族的统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那么皇太极则为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执政时期,从总体来看是承袭了努尔哈赤要灭亡明朝,以入主中原的既定方针.但是,如何实现这个总的战略方针,皇太极与努尔哈赤时相比较,已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本文拟就此时的明清(后金)关系,试作初步探索,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皇太极对后金的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封建生产方式得以确立,为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开拓了道路。皇太极为求封建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他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措施,满族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七世纪初叶,朝鲜内外交困,国内经济残破,人民流离失所,政局混乱,外部有新兴的后金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对朝鲜虎视眈眈,日本办“阴图启疆,为患不已”.特别是后金与明资恶,使朝鲜进退维谷,一方面要维特对明的“事大”关系,另一方面又必须正视后金的威胁,因而国王光海君采取了既不背明,又不与后金相冲突的“两端外资”政策。此为朝鲜采取的不得已之举,对迟缓后金对朝鲜的军事行动起到了一定作用、是富于战略眼光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5.
丁茶山《雅言觉非》考[韩国]金彦锺一、序言宋明理学之于朝鲜,影响颇深,此乃众所皆知,而清代学术,对朝鲜别无影响之论。因此清代学术之精华“训诂考证之学”,对朝鲜之影响,实微不足道。若论其中之消息,先举政治上之原因。1636年,后金太宗引众兵大举入侵朝鲜...  相似文献   

16.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同腐朽、没落的明朝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对峙斗争;但因担心明朝与朝鲜的联合,于是积极拉拢朝鲜。明帝国衰落,急需得到朝鲜的军事支持,夹攻后金。朝鲜光海君既要听命于宗主国明皇朝,又不得不顾忌强盛的后金政权的威胁,故只好在明与后金之间左右周旋,明哲保身。如此一来,在1619年萨尔浒战役前后的东北亚政治舞台上,就出现了富有特色的三角关系态势,这对彼时中朝传统政治秩序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文龙在辽东地区开展抗金斗争期间,举旗招募辽民,扩充武装队伍,不断袭扰后金属地,离间朝鲜与后金的关系,与明朝形成"犄角之势",使后金政权"不能无东顾之虞",为延缓后金军的西进,立下悍马功劳,"其功亦不浅"。但是,随着军事势力的不断扩大,日益变得骄横跋扈,其行为不仅影响了明朝政府的军事战略,而且对朝鲜的政治、经济、国防等诸多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损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的利益,成为朝鲜之"深患"。其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监督朝鲜,迫使朝鲜政府改变保持中立的"两端"外交政策;二是直接干预朝鲜内政,勒索军需物资,侵掠乡闾,扰乱朝鲜的社会经济秩序;三是专制朝鲜政府,欺瞒"天朝",为其歌功颂德;四是引燃战火,殃及朝鲜,致使朝鲜政府丧权辱国,朝鲜人民遭受战争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皇太极是满族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处理满汉关系方面革除先汗弊政,奉行优待汉官与安抚汉民的政策,并优养生员,凸显出政治家的风范,极大地缓和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稳定了社会的安宁,促进了后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八旗蒙古的编立及其特点皇太极即位初期,后金在同明、蒙古、朝鲜关系中,处于孤立的地位,内部统治也极不稳定,经营十年以后,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尖锐的社会矛盾已趋于缓和.漠南蒙古与朝鲜相继被征服,明王朝也被打得精疲力竭.在初步胜利的基础上,皇太极于1636年四月改国号“大清”,同时,其政治野心也膨胀起来,准备与明朝争夺天下.但他又感觉基础不固,力量不足,为此,便认真总结了历代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经验,制定一整套制驭政策.一是实行团结汉、蒙民族政策,笼络汉族地主和蒙古贵族,扩大统治基础.二是扩大兵源,吸收汉、蒙等族人民编入八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处于极大动乱和变革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明朝统治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只剩下龟缩到江南苟延残喘的一部分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兴起于我国东北的满族后金政权逐渐强大,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对关内虎视耽耽,并很快在1644年乘明王朝崩溃、农民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挥戈入关,迅速占领了北京城,进而谋取全国政权。正当明、清两个封建王朝交替之际,在西北边疆和青藏高原上,也是动乱频仍,民族关系极为复杂,特别是蒙古和硕特势力进入西藏,建立对整个藏区的统治,这在蒙藏关系史上是一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