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佩 《南方论刊》2011,(11):49-50
近年来,我国校园犯罪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校园安全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从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犯罪人之所以实施犯罪,与其社会化过程的缺陷密切相关。因此,针对校园犯罪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社会预防。校园犯罪的犯罪人可能是普通社会人,也可能是学生。因此,不仅要对普通犯罪人采取社会预防措施,而且要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校园犯罪。  相似文献   

2.
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国内外公认的极其困难、极其复杂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具有低龄化、女性化、暴力化和集团化等特点。其犯罪成因,既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又有教育的失误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因此,政府、社会和家庭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既是西方发达国家难以治愈的社会顽症,又是我国我省群众极为关注的社会热点。我们不能低估,由于青少年所处的历史地位,其犯罪率的居高不下,势必严重危害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导致社会甚至政治的不稳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和确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战略和策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犯罪的态势青海解放后,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比较有效,犯罪率和全国一样,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容易引起犯罪的因素大量增加,在计划…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人数众多,在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极高,而且犯罪面广、危害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和令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发生、发展的,要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就应重视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果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和预防。这对于治理青少年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秩序的好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在内心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牵动社会治安稳定、众多家庭幸福和整个民族兴衰的社会问题。应当看到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率日趋增长,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尤为重要。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我国的青少年基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始终处于“顺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无疑有益于青少年成长,同时也因其诸多方面的不成熟而导致其在“顺境”之中缺乏免疫力和抗诱感力,进而易被腐蚀,心理结构发生畸变,走上犯罪。1.认识方面的特征。人的认知水平高低,对于个体行为有着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一代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向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转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33%。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治安和家庭稳定,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百色地区地处广西西部,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边远贫困地区之一,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多年来,我地区政法部门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发挥了国家专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社会治安局势还不甚巩固,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刑事犯罪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对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关注.因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遏制青少年犯罪势头,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指儿童向成年期过渡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青少年生理、心理成熟程度和经济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青少年包括25周岁以下的青年和少年。也就是说,青少年既包括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包括18岁至25岁的成年人。因此,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主要是指年龄从14岁(包括14岁)至25岁(包括25岁)的青少年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反社会的行为。近几年来,新疆青少年犯罪比较突出,巳成为刑事犯罪的主力。认真研究新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对于安定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视犯罪问题,研究犯罪原因,采取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措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一、当前犯罪的严重性犯罪活动的猖撅,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令人头痛的问题。西方一些国家对此束手无策,视为:“不治之症。”我国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了犯罪率的大幅度上升,但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的态势依然存在,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写了一本书,书中引用许多材料,预测ZI世纪的中国在治安问题上将会发生大失控大混乱。这种算命式的预言当然不足为据,但为保证我…  相似文献   

10.
预防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犯罪是指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约束、抑制乃至消除诱发、导致犯罪的消极因素 ,以避免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我国一贯重视预防犯罪工作 ,创造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但是 ,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维护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形势下 ,诱发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 ,致使犯罪数量呈逐年攀升趋势。因此 ,研究预防犯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笔者结合实际工作 ,谈点粗浅的认识。一、预防犯罪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居于中心地位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非常广泛 ,概括地讲 ,主要是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1.
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日渐突出,青少年刑事案件占整个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且由青少年所为的大案要案和恶性案件上升快、数量多、危害大,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因此,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对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综合治理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变迁之际,青少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表现出弱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考察青少年犯罪问题,将为我们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提供新视角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但是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始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对于严重刑事犯罪和车匪路霸、地痞地霸以及团伙犯罪,特别是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要坚持做到一露头就打,决不能使其形成气候。要及时组织开展识破战役,下大力侦破一批影响大、危害大的重大案件,公、检、法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适时组织集中打击处理,以震慑犯罪,教育鼓舞群众,公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青少年三亿多,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青少年问题解决得如何,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民族关系极大。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犯罪率呈较高增长趋势。二是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同于一般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首先...  相似文献   

15.
在造成青少年犯罪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中家庭原因是最重要的原因。几乎每一个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都能找到家庭方面的原因。因此,研究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护未成年一代健康成长,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社会是用一小块砖、一小块砖——家庭组成的巨型大厦。只有砖头结实,房屋才能坚固。如果砖不结实,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危险的。”聂荣臻同志在谈到家庭教育时指出: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环境的影响;二是教育问题;三是青少年生理因素的影响。对青少年犯罪的态度应是惩罚和教育相结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省发生的大量事实,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指出青少年犯罪是当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全国12亿人口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入占1/3以上,加上18岁到25岁的青年,他们占全国人口比例就更大厂。因此,青少年的状况如何,事关改革开放的前途.事关21世纪中国的命运,世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近几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仍然是执法部门查处的重点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状况是现实社会的一面特殊的镜子,也从反面反映社会文化、道德素质、人们精神面貌.反映甚至暴露出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端。可见,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探讨引…  相似文献   

19.
柏桦 《晋阳学刊》2009,(4):73-80
清代律例中规定文武官弁有“务将所属地方实力稽查”的责任,而“捕役兵丁均有缉擎盗贼之责”,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维护社会治安是文武官弁及捕役兵丁的专责。从官方维持社会治安的角度看,王朝的所有机构都应该有维持社会治安的责任,参与到维持社会治安体系中来,然而,在清王朝律例所规定的主要责任者是防范与缉捕的汛兵与捕役,以及指挥他们的文武官弁。要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各种犯罪,维护王朝的社会秩序,保障王朝的安全,就必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敬业尽职官方机构与人员,但统治者没有从根本上关注这些官方机构与人员如何达到高素质、高水平和如何敬业尽职,律例规定与社会发展脱节,其弊端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女性犯罪有二大新情况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是青少年女性犯罪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二是青少年女犯中,道德教育缺陷的因素十分突出,道德水准普遍比较低下。我们在对全监青少年女犯的问卷调查、重点谈话和对部分家庭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当前妇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女犯的道德缺陷提出了若干矫治对策。一、青少年女性犯罪的社会环境问题1.社会商品化过程带来的冲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造成了一些人理智的丧失、人性的沉沦和道德的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