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日上街买鞋,当售货员递给我一双标有7~1/2的“宾度”牌皮鞋时,我有些疑惑,忙问:“这是41码吗?”售货员连忙解释:“这是美国码,和英国码25~1/2相等,都是中国的41码。”说完,又略带夸耀地补充道:“现在鞋码也要和国际接轨呢!”我不知道国际标准的鞋码是怎样标的,也无从考证售货员说的是否正确,接过皮鞋试了试,还可以,当时我干脆就穿上了新皮鞋。 回到家,换下新皮鞋,穿上母亲为我做的布棉鞋,脚竟有一种被解放的舒适感。母亲为我做了38年鞋了,仔细想来,她老人家可从来都没有标过码哟。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新鞋     
李增杰 《老友》2012,(1):18-18
母亲80大寿,我送她的生日礼物是一双老年平底皮鞋。一是为聊表孝心,二是为了纪念母亲为我们做鞋的那段艰苦岁月。 我们兄妹6人,自打蹒跚学步、读书、上山下乡,直至参加工作,脚上一直穿着母亲做的鞋。冬穿棉,夏穿单,穿破了,母亲再做;脚丫大了,次年母亲会给我们做新的。记得儿时,每逢新年第一天,我们每个人的枕边,总会摆有一双崭新的棉布鞋。这是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新年礼物。鞋底密密匝匝的针脚,  相似文献   

3.
两双拖鞋     
五一长假,有了空闲,我把母亲接到了城里。说是过节,其实我是想让老人家过几天饭来张口的日子,不能让一大把年纪的老人还守着农田劳作。不想才住了两天,母亲就说要回去了。我问咋了,母亲说“:你们城里太吵了。”我有些不解,咱小区物业管理好,喇叭和叫卖声几乎没有,哪来的吵声。母亲指指楼上:“楼上的拖鞋声。”我恍然大悟,再看母亲,脸色不太好,眼部有些浮肿,那是睡眠欠佳造成的。我楼上的邻居是做水产生意的,早出晚归,爱穿木拖鞋,喜欢拖着走,而且半夜三更还要起夜,每当这时,“啪哒啪哒”的木拖鞋声格外响亮。我和爱人因为年轻、加上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4.
为妈妈梳头     
母亲生病住进了医院,有一天,我偶然听到她对别人说:"我现在最怕、也最难的事是梳头。两只手好像有千斤重,举不上头。每梳一回,都是疼痛难忍、满头大汗……"可我每次去看母亲,见她的头发都梳得非常服帖、光洁。真不知道老人家为这么简单的事,竟花费了那般大的力气。作为人子,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唠叨     
《老友》2014,(8)
正母亲爱唠叨,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年轻时就爱唠叨。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因为唠叨,常常抵消了她的功劳。小时候,她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我穿上后很合适,心里对她充满了感激。可是因为我在外面玩时不小心让布鞋沾满了泥巴,母亲见了,先是大发雷霆骂了我一顿,然后就唠唠叨叨:"玩,玩,整天就知道玩,干脆不要穿鞋,省得我每天为你洗衣刷鞋……"她这一骂一唠叨,我穿新鞋的感觉、对她的感激全没了,还平白对她生出许多埋怨。父亲生病在床,母亲一直照顾得很周全。可是母亲  相似文献   

6.
鞋子的故事     
《新天地》2007,(2)
这一生穿过无数双鞋,记得幼儿园时穿过一双紫红漆皮束带皮鞋,虽然好看,但因新皮鞋穿着不舒服,那老照片里的我是一脸苦相。上小学一年级过春节时,母亲让鞋店做了一双大红灯心绒的蚌壳棉鞋。因为脚长得太快,等吃罢年夜饭,母亲取出新鞋,唤我们姐俩试鞋时,  相似文献   

7.
我母亲的第一个优点是讲究“义气”,她见到有好感的人就“自来亲”,广交朋友。无论走到哪里, 她都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周围人的好感。我姨妈较多 (母亲有8个姊妹),有几个姨妈嫁到另外的乡镇。我母亲去几个姨妈家玩的时候,往往会交结一帮朋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6,(3)
天落急雨,行人莫不脚步匆匆地奔走。匆忙中我看见:一位母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偌大的米黄色雨衣,而母亲却尽着衣服淋雨,头发和衣服都已经湿漉漉了。“喂。你穿上雨衣,让孩子钻你背后不就得了?”骑车超过她时,我忍不住多了句嘴。其实这常识性的做法她一定晓得,我多嘴的原因,也有些是缘于好奇。“儿子喜欢看雨,钻到我后面就  相似文献   

9.
《新天地》2007,(3)
母亲永远闭上那双慈祥的眼睛,是在她享年87岁时。临终前,老人家眼含热泪,用地地道道的绍兴话断断续续地对我说:“玲儿,勿可忘记我!”“妈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永远!”我向她承诺。  相似文献   

10.
母亲在乡下,买衣服很不方便。每次打电话给母亲,总会问一下她最近缺什么,回家时好带回去。可母亲总是淡淡地拒绝,说:“我年纪大了,原来的衣服就够穿了,家里也不缺别的。你的钱就存起来,多吃点好的给自己补补身体。”于是,我每次便真的空手回去,也从来不知道母亲喜欢什么颜色、穿多大尺码的衣服。  相似文献   

11.
刘小兵 《老友》2014,(3):41-41
正春节前,我把一直住在乡下的母亲接到了城里,除了春节团聚外,更多的是想让母亲好好安享晚年。母亲来城里后也很高兴,可春节一过完,她就闲不住了,每天忙里忙外的,不是搞卫生,就是把我们一家以往过冬穿的厚衣服拿出来浆洗、翻晒。总之,她很少有坐下来的时候。我见母亲一天到晚都闲不住,生怕她因过于操劳累坏了身子。这天,吃过晚饭,我和妻子出去散步,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话题就聊到了母  相似文献   

12.
去年四月在南京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上认识了香港女作家陈娟,虽是初次见面,谈起来还很投缘。陈娟胖胖的,浓眉大眼挺福态,看样子年轻时很漂亮。她1942年出生在福州一个官僚书香门第。父亲希望女儿长得娟秀,取名陈娟秀,及长,女儿自以为不够“窈窕”,也不喜“作秀”,便减去“秀”字,为尊父命,保留“娟”字,以别男性。 “小丁玲”进了“医卜馆” 陈娟遗传母亲基因爱医学,遗传父亲基因好文学,受祖父母濡染喜玄学。当作家做医生都是她少年时的美梦。她自幼好读书,最爱上作文课,颇为得意的是曾被同学戏称为“小丁玲”。她母亲懂得很多单方,从小看母亲为人治病,见到许多人在病痛中挣扎,又立志行医,数理化都学得不错。1960年高考前临报志愿时,因担心自己  相似文献   

13.
桂萎香存     
易呈学 《老友》2015,(4):19
1925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母亲董桂香出生在武宁县箬溪镇港畔村的一个小山沟里。外公喜得长女,情不自禁地说:“好!好!好!先花后果,这是人生之得。就取名桂香吧!”母亲的名字随着岁月的流逝,飘香了90个年头。2014年农历闰九月初三晚上9点18分,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跪在母亲的床前,望着她老人家的遗容,双眼还没有闭上。我懂得母亲的心思,因为她的小女  相似文献   

14.
为母亲找乐     
沧桑洗礼,曾经受尽苦难的母亲一年比一年老了。为了使母亲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变着法儿地逗母亲乐。20年前父亲去世,我怕母亲生活寂寞,就给她买了一台高灵敏度的袖珍收音机。从此,这台收音机便成了母亲日夜不离的伴侣。她不仅爱听戏,爱听评书连播,而母亲90岁生日那天,我这个65岁的儿子为她老人家南腔北调地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且还爱听新闻联播。每当我回到家里看望她时,她就和我聊新闻,话社会。老人家知道的天下大事还挺多的呢。只是因为耳背,有些话听不清楚,和我交谈时,不免张冠李戴。譬如,前几年她常把美国总统“克…  相似文献   

15.
河西 《社区》2010,(5):44-44
拿破仑是位非常注重节约的帝王(有时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小气),到了他当皇帝的那一年,他穿的鞋依然是他在军校读书时为他做鞋的鞋匠做的。他的心腹侍从孔斯坦觉得这也忒寒碜点了。就叫来鞋匠给他做双新的。拿破仑问鞋匠:“做一双鞋要多少钱?”“十八法郎,陛下。”鞋匠毕恭毕敬地答道。  相似文献   

16.
老鞋匠     
乔芳在商场买了一双皮鞋,没穿一个星期就出了毛病:一只后跟脱落,一只底边脱线,鞋头裂开一个大口子。于是,她气呼呼地拎着这双皮鞋找到商场,谁知那个卖鞋的柜台已转租给别人了,她只好拎着皮鞋来到新村路口的修鞋摊。 修鞋匠是一位老人,两鬓已灰白,面颊红润。他见乔芳拎着鞋站在摊前,忙放下手里的活,接过皮鞋看了看问:“这双鞋穿多久了?”  相似文献   

17.
陈甬沪 《社区》2014,(8):19-19
马是母亲的生肖,她老人家若还健在,已是84岁。每每看到马,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们讲述马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理念,其中“马马虎虎”的典故以及所引发的处世为人理念,也一直影响着我,以致宠辱不惊,演绎出的“尺寸之论”,也为一干文友所乐道。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我们兄弟五人的衣服、鞋子全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有一年腊月二十左右,我脚上的鞋破得实在没法穿了。母亲说:“先穿新鞋吧,反正离过年也没有几天了。”我高高兴兴地穿上新鞋,去找小伙伴在一盘石磨上玩拍球。  相似文献   

19.
老丁: 您好! 我母亲是纺织印染厂的退休女工,今年51岁。本来她是个性格十分开朗的人,可是自打退休后,她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整日腰酸背困,心慌起来坐卧不宁,头痛起来直发脾气,性格也不像以前好了,人也老了许多。我们做儿女的怀疑母亲得了什么病,便陪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除了血脂高,血压有点不正常外,什么病也没查出来。可母亲就是自我感觉不好,我们只好再度陪她去医院求治。医生查了半天,还是什么病也没查出来,说她是更年期综合症,让她服用“更年康”。  相似文献   

20.
所有的亲戚当中,姨妈来我们家最勤,每月至少一两次,来回几十公里,就为了跟母亲唠嗑或送点她手擀的面条。现在姨妈已经70多岁,腿脚也不太灵活,于是我让母亲劝她少跑动。母亲摇了摇头,说:"我知道你心疼姨妈,可亲人间‘见面’才是最好的礼仪。""见面"是最好的礼仪?我想了想,还真是这个理儿,我从小就觉得姨妈是亲戚中最亲的人。既然这样,我何不试试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