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葛亮的审时明法和任贤律己思想王廷钰一代名相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励精图治,南征北战,稳定了政局,促进了西蜀经济的发展,使刘备父子“三分天下有其一”。虽然他最终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给后人留下的无尽的惋惜,但是他在为政期间,所奉行的...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与《周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与《周易》张崇琛近年来,学术界对诸葛亮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有一个问题却一直被忽视,那就是诸葛亮与《周易》的关系.1994年10月6日在山东沂南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上,展示了陈立夫先生为大会的题词:“明易先知”。然陈先生虽指出诸葛亮...  相似文献   

3.
琅邪文化与诸葛亮家族文化张崇琛诸葛亮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羽扇纶巾,鹤氅道袍,既儒雅倜傥,又聪明多智,实际上,他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了。但一般人对于诸葛亮的这种印象,却多半是从文学作品和艺术舞台上得来,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一回事。诸...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还是在评论界,《三国志演义》中的刘禅一直是反面的丑陋的亡国之君的形象。特别是在与诸葛亮的对比中,阿斗几乎成了政治上昏庸、才智上愚笨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看法。罗贯中笔下的刘禅形象乃是一个丰满复杂鲜活立体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文学典型,其身上蕴藏着颇多的审美价值和丰厚的文化意蕴,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在罗贯中笔下,刘禅的思想性格既有横向的美丑杂揉、优劣一体的多层构成复杂性,也有由美变丑、由明起暗的动态嬗变过程。这个过程以诸葛亮去世为分界线,可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刘禅…  相似文献   

5.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谋略特色崔积宝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总评中写道:“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也,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欠!”在进《诸葛氏集》的表文中,陈寿又说:“然亮之才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对陈...  相似文献   

6.
冉耀斌 《社科纵横》2003,18(1):60-61
自从《三国志通俗演义》流传以来 ,人们对魏延的形象一直持否定态度 ,但是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人 ,而是一位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大将 ,曾为蜀国立过汗马功劳。作者在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有意抬高诸葛亮 ,贬低魏延 ,可罗贯中又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在创作时力求人物形象符合历史和艺术真实 ,所以在塑造魏延形象时 ,内心也矛盾重重 ,塑造的魏延形象也并不统一、完整 ,以致在写诸葛亮时也左右为难 ,欲益反损。本文就魏延形象的塑造来考察作者的思想矛盾 ,给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以借鉴。  相似文献   

7.
最早行世的诸葛亮著作的本子,是《三国志》作者陈寿所编的《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大约在南宋初,这个本子就已残缺不全,再后竟至散佚。后来明清人屡次辑佚成书,其中较好的是清代张澍所编的《诸葛亮武侯文集》。1960年中华书局印行的《诸葛亮集》是根据张本整理校点的,所以篇章大多相同。这两个本子优点很多,但亦有不足之处:收文遗漏,有少数伪作混入;都未作全面考订;即使中华本作了校勘,也只是少数篇章;均无释译文字。所以用它进行有关研究的可靠性已成问题,今人阅读也多所不便。由李伯勋同志撰写,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诸…  相似文献   

8.
陈寿在《上<诸葛亮集>表》中分析诸 葛亮一生壮志未酬的原因时,说过这样一 段话“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 父,皆忖己之长,未能有兼故也。亮之器 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区也,而时之名将 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 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陈寿批评诸葛亮不过和管仲、萧何一 样,唯能理政,不善用兵,却不能象管、 萧那样有自知之明,自己专心理政,而另 荐将才出征,将相配合,外向相辅,共成 大业。这可谓深中肯綮。但说诸葛亮所以 如此,乃是因为“时之名将无城父、韩 信”,这却是出于对诸葛亮的厚爱,而曲意 为之辩解了。 …  相似文献   

9.
情系中华文化泽被士林学子──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记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审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在他的商旅生涯中,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把儒家的道德精华与西方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相结合,以“诫”、“...  相似文献   

10.
青冢千古     
到陕西汉中,首先想到的是拜谒武侯墓。汉中武侯诸葛亮,是我所十分崇拜的历史人物。儿时看小人书《三国演义》,就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惊叹不已,及至看到诸葛亮病死军中,还哭得十分伤心。和诸葛亮并非沾亲带故,哪来的这般感情,自己也说不清,只是觉得他是忠臣,是好人,应该成功,不应该失败。长大成人之后,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果要上升到理论上的话,那就是诸葛亮代表了国家统一的大趋势,他是智慧的化身,是尽忠报国的楷模,是中华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的“羽扇纶巾”所指当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认为是指诸葛亮的说法理由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2.
姜朝晖 《社科纵横》2006,(10):99-100
一切历史研究,都具有其当代性。咏史怀古诗歌对历史题材的歌咏,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蕴。本文考察论析杜甫诗歌对诸葛亮的吟咏,探讨杜甫赞颂、吟咏诸葛亮的现实意蕴、情感向度,并进而揭示出这一特殊题材的抒写与杜甫的政治理想、生活经历和情感心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事实上诸葛亮有一个关系网。他的岳母和刘表的后妻是亲姐妹,都是蔡讽的女儿,蔡瑁的姐姐。这样算下来,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诸葛亮本人则是蔡家的外孙女婿。刘表是荆州长官,蔡家是襄阳望族,曹瑁是刘表亲信,  相似文献   

14.
易鹏 《社科纵横》2020,35(1):104-108
从历史之维审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重要问题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进路是怎样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道路维度、现代化维度和民族精神特质维度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思想探索轨迹和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以思想启蒙使命和现代化图景批判解构封闭僵化的"天朝上国"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分的滋养,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汇聚力量进而推动中国历史巨变。明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进路及其贡献,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生成、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财务管理是村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上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山东淄川岭子镇党委政府建立了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目前,全镇普遍实行“一先五审一公开”制度,规范村级财务运作,收效甚佳。“一先”,即重大财务开支事项事先申请;“一议”,即召集村民代表和理财小组审议;“五审”,即对财务帐单分别由村委主任、支部书记、村民理财小组、镇综合科和包村领导逐级审核签字后,方可入帐处理;“一公开”,即审核无误后的财务情况必须再经过公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相似文献   

16.
吴彬 《阅江学刊》2009,(4):129-132
越调《七擒孟获》是中凤梅生前排演的最后一部“诸葛亮”戏,其风格归于内敛蕴藉,并引领了越调未来的走向。这种风格特征一是得益于唱词内在的张力,二是得益于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层开掘。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上海,作为最大的通商口岸,在聚散国内外商品和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自己的审场特点。开埠后,上海口岸在外贸的驱动下,近代营销体系逐渐成形。口岸与外国的经济联系比内地便捷,使其工业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又由于口岸城审在市场定价中具有制导权,口岸便获得了大量的货币“血液”。上海在各项市场条件上具有相对优越性,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投资引力,产生了一种聚集效应,从而使企业的素质不断提高。口岸在内外市场传动运作中迈向近代化,同时也造成了其经济发展的颇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刘琳  巩海平 《社科纵横》2009,24(6):81-83
设置上诉审制度的目的在于纠正错误裁判,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及统一法律适用。上诉审制度功能分析应以上诉审制度目的为指导。上诉审制度对当事人而言,有保障裁判正确、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的功能,对国家的法律秩序而言,具有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此二者属于上诉审制度的显性功能。上诉审制度还具有满足当事人的权利感情、增加当事人及公众对法院裁判的信任,以及社会控制功能等隐性功能。中国上诉审制度缺失统一法律适用这一目的,导致上诉审制度功能不完备。中国民事审级制度的完善,应弥补现行上诉审制度缺失的统一法律适用的目的及相应功能,针对地方权力膨胀的现状,加强上诉审制度的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谋略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谋略特色崔积宝司马懿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历史人物、谋略家。在三国后期,他是饺饺者,他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人,是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奠定了三国最后统一的基础。只有他能与《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号人物诸葛亮相匹敌。《三国演义》对他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我国培育、发展市场经济具有经济和通德两方面的历史必然性.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审场经济在道德层面上具有本善的性质.作者分析了审场经济迅德体系在训节市场主体行为时的特殊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并和旨出,承认市场制度内部存在着与运德善相背反的恶的因子,并不与我们培育、发展市场经济相矛盾,只要我们搞好制度性伦理道德秩序建设,就能将个人利己心转换为出增加个人利益又增进社会利益的利国利民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