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把若干年的创业经验浓缩为一个字,这也许是个难题,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举重若轻。在他的眼里,联想集团迄今26年的创业历程,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想”。目前,在成都举行的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暨天府创业论坛上,柳传志与青年创业者分享了他作为掌门人的创业体会。  相似文献   

2.
2000年10月20日至23日,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携集团数名高层做了极为匆促的西安之旅,向省市有关领导汇报其战略,看望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领导、同学。在此期间,柳传志两次与公众谋面,一次是10月20日晚的“联想集团与陕西媒体沟通会”,一次是10月22日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向广大师生发表演讲。两次设坛论道,柳传志妙语连珠,令许多与会者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3.
高峰 《职业》2012,(13):61-62
联想集团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披荆斩棘,缔造了中国电脑的第一品牌。2000年,面对联想取得的夺目成就和纷至沓来的荣誉,57岁的柳传志却高兴不起来。一个难题正摆在他的面前:已近耳顺之年,联想的未来交给谁?不是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而是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许多声名显赫的企业家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柳传志,作为联想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柳传志所具备的企业家智慧几乎体现在联想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上。联想的成功,就是柳传志眼光和能力的成功。构传志的传奇属于联想集团,亦属于中国。  相似文献   

5.
前沿     
柳传志领跑“企业家公众形象榜” “2011华德奖一全球企业家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活动近日公布,联想集团原董事长柳传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位列“2011中国500企业家公众形象排行榜”前三。  相似文献   

6.
杨生文  强音 《职业》2020,(3):9-12
说起柳传志的联想集团,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然而在上个世纪的中关村,还有一家与联想集团齐名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却如一杯低调奢华的葡萄酒,日久弥香,隐蔽在中关村大街中。这家公司,就是北京希望电脑公司,现在的中科希望集团,它也是中国第一代计算机软件公司。  相似文献   

7.
经济类     
中国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根本原因,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只有制造业才能更多地容纳这么多人就业。——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接受某周刊访问时谈中国制造业前景  相似文献   

8.
2000年,杨元庆在他36岁时出任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裁。其后他领导联想电脑公司取得了业绩的进步和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前不久,本刊记者和他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访谈——记者以下简称记:从FM365、柳传志上中央台“谈话”,到近日多家媒体大写联想拆分,杨先生作为接班人浮出水面,请杨先生谈谈为什么联想如此受关注?作为联想电脑控股的少帅,请问杨先生的近期目标是什么?杨元庆以下简称杨:联想之所以得到业界内外的关注和投资人的垂青,与联想一直以来骄人的业绩息息相关。 联想集团是国家120家试…  相似文献   

9.
《现代交际》2005,(3):28-29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前联想公司总裁、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后,柳传志的创业神话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以身作则保证企业文化传承怎么让文化能够形成和贯彻呢?这句话是我在美俐公司的墒上看到的标语,话说的有点绝对,仍是在我自己体会中我觉得真的是最承要的一件事,这句话足“以身作则,不是劝导他人的重要途径,而足唯一途径。”唯‘途径的话说【苦】然最了点,但是以身作则确实足这个企业里能_;能树立这个企业文化的根小琏础。有的分公刊整个形成自己的小帐号,要把小公州拉出去,但是往调整的过程中,确实要以领导以身作则努力宣传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1.
《职业时空》2005,(3):12-13
"系统思考是一种方法论,任何问题都要系统看待,不能脚痛医脚,"与彼得·圣吉同为系统工程学背景的联想集团副总裁、首席知识官张后启曾仔细研读过《第五项修炼》,并认为系统思考的方法论对他的职业生涯大有帮助。张后启介绍说,在联想,也一直在强调系统思考、统观全局的思维。"老柳(柳传志)有句名言,钉钉子不能光一个钉子钉到底,每个钉子都要敲几下,不能光补一个短板。"张后启认为,对联想这样快速发展的企业,系统思考的思维尤为重要。彼得·圣吉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石。工业社会中片段看事件的恶习,降低了人们整体观照的能力。所谓系统思考,是学习深入了解因果互动与变化间的关系,藉以更有  相似文献   

12.
言论     
《金色年华》2013,(12):10-11
·柳传志:对于看不清楚的路,先走两步,踩结实了,然后再跑,回头看看,没问题了,再撒开脚丫跑。走了两步,发现不对,赶快折回来,脚上沾了点泥水,没什么了不起,换双鞋寻找新路再往前走。  相似文献   

13.
强音  高乃明 《职业》2013,(16):4-6
编者按:创业,对任何一个有志者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课题。俞永福从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中悟出“打群架”理论,是对柳传志理论的发展和升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创业首先要组好“班子”,单枪匹马不能成就大事业。组班子的前提是“志同道合”,大家互相。越看越美。。三国时有刘关张三人创立蜀国基业,今人俞永福也推崇三人组合。相信这个短访会给创业者,乃至所有企业管理层一些别开生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陈扬  王桂馨 《职业》2001,(1):8-9
2000年,杨元庆在他36岁时出任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裁.其后他领导联想电脑公司取得了业绩的进步和新业务的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5.
这个盛夏,69岁的柳传志要和一帮年轻人冒着酷暑徒步穿越敦煌沙漠。熟悉他的人说,这样有点冒险、又自找苦吃的旅行,在老柳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也最符合他这一辈子不折服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6.
柳传志,如雷灌耳。他,一手点化联想成为巨人,砌起一座令中国 IT 界仰视的大厦。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运筹一个庞大的军团,在商场中叱咤风云,可谓是一位谋略大家。但在柳传志的谋略中,却有一种让人感到莫测的谋略——妥协谋略。  相似文献   

17.
周斌 《职业》2005,(5):34-35
柳传志,不能光说"对不起" 凌志军的新著<联想风云>中,用大量篇幅记述了去年联想公司的那场大规模裁员.在这之前,尽管原董事长柳传志已把权力移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等人,但他仍然认为,这次裁员和以往不同,是一次"战略性裁员",即任何一个员工被辞退都不是因为他本人表现不好,而是因为公司的战略发生了变化.对此,柳传志也坦率地承认"有一部分员工被裁和领导的决策失误有关,和战略制定的失误有关,这是非常沉痛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向被裁的员工诚恳地说对不起."  相似文献   

18.
慕然  程鹏翔 《职业》2013,(13):20-21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 作为中国商业有名的少帅之一,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的职业发展历程堪称中国企业家界的奇迹。有人说他运气好得出奇,有人说他功到自然成,但不可否认的是,杨元庆的迅速成功,与他整整二十四年都卧槽联想的经历密不可分。在一次访谈中,杨元庆说:“跳槽很正常,不跳槽也并不可怕。”杨元庆用事实证明,卧槽同样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11个完全不懂市场,不懂经营管理的科技人员,靠中科院计算所20万元投资起家,创办了联想集团的前身——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5年后的今天,联想使20万元整整翻了16万倍,发展成市值40亿美元的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联想的成功堪称中国IT领域的神话,那么,这一神话又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名人名言     
《老年人》2011,(3):15-15
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联想总裁柳传志的用人之道。 宽容是一种生活方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宽容一词的理解 我们的职责不是去崇拜任何领袖,而是始终把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看看他们有没有辜负公众的信任。——白宫记者海伦·托马斯谈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