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2011,(34):21
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员工敬业度调研结果这样描绘了中国员工当前的敬业度状态。相比美国市场(81%)及全球高绩效企业(85%),中国员工整体敬业度得分仍偏低(78%)。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模是闻名遐迩的掏粪工时传祥,80年代的全国劳模是声名远扬的水电修理工徐虎,那个以敬业奉献为特征的年代似乎已经远逝,经济利益至上、梦想奢华生活的价值取向,让雄心勃勃、不屑于做小事的85后内心充斥着怀才不遇的感伤。  相似文献   

2.
《职业》2011,(34):23-23
专业咨询服务公司韬睿惠悦“2011年中国员工敬业度调研”结果显示,相比美国市场(81%)及全球高绩效企业(85%),中国员工整体敬业度得分仍偏低,为78%。  相似文献   

3.
员工敬业度是企业组织绩效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国内外学术界和现买的企业管理和企业的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总结、梳理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员工敬业度的综述及其分类,介绍了目前研究中测量敬业度的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  邓维 《职业时空》2008,4(1):7-8
员工敬业度是组织成员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履行职责、以工作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并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具有奉献精神、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一种工作态度。然而,根据韬睿咨询公司2005年对全球各类企业的8万名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4%的被调查者具有高敬业度,而近25%的敬业度极低。  相似文献   

5.
张春英 《职业》2009,(12):29-29
员工敬业度的提升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切的问题,也是最棘手问题,如何有效地理解和提升员工敬业度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员工敬业度调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备工具,以此来检验企业管理的健康程度。员工敬业度不同于员工满意度,它不是简单地了解员工对现状的满意程度,而是从员工的所思、所感和所行的角度了解员工对组织在情感和智力上的参与承诺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谁最敬业?——2010中国员工敬业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SC 《职业》2011,(1):70-71
仅有21%的员工属于敬业者 此次调查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正面评价程度将员工分为敬业者、比较敬业者、从业者、怠业者、不敬业者五类。  相似文献   

7.
强音 《职业》2012,(22):49-51
随着企业对员工敬业度的关注加强,研究员工敬业度和公司盈利之间关系的报告也不断涌现。研究表明,员工态度和企业的财务成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薪酬、福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3,(7):16-17
在历年的“福布斯最佳雇主”“培训杂志125强”“名人纪念堂”中,记录了优秀企业对人才的管理经,本文据此结合企业员工培训,为您揭示企业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相似文献   

9.
有人勾画出这样一个三层金字塔来解释企业获利的基础来自于员工满意度:从下至上依次为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赢利。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也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就提高5个百分点,而利润可增加25%-85%。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呢?从人的本性上说,员工的需求是无法完全满足的,若是一味无原则地满足,企业最后肯定是要被牵着鼻子走,既被动又无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但如果通过一些方法、技巧以及沟通,企业与员工是可以在需求与满意上达到相互的平衡点的。  相似文献   

10.
员工敬业度的提升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切的问题,也是最棘手问题,如何有效地理解和提升员工敬业度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员工敬业度调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备工具,以此来检验企业管理的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11.
王晨 《职业》2008,(6):27-27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从组织角度,对员工从事的职业、岗位所进行的~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职业生涯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和实施,逐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封供电公司自2006年以来一直探索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引入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先后出台了一些关系员工职业发展的新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管理通道、技术通道、技能通道、产业通道等四条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的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12.
荆嫣红 《职业》2010,(11):34-34
目前中国有些企业为了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敬业度及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目的,将员工的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与国家法定年假结合在一起,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绩效考核方式无论从法律还是管理的角度看,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操作方法。僵化地把员工钉在绩效考核上面,仅仅把企业单方的期望值用几张表给员工的个人贡献盖棺定论,难免有失偏顿,也偏离了实施绩效管理的初哀。  相似文献   

13.
视野     
《职业》2005,(12)
敬业 调查显示80一代最不敬业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2005年 度调查报告》显示,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上个世纪80年 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最不敬业。其表现是自我为主,眼高手低,适应 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其社会原因是“80一代”面临着更多的就业 压力和更小的职业选择机会,这往往会导致他们盲目就业。就像一 名受访者所说的,当一个人做的工作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的时 候,敬业度往往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际》2009,(5):48-48
如图1所示,以一定时期的业绩为横轴、同期组织内达到目标业绩的员工数量为纵轴,可以得到近似正态分布的曲线。其中,前面20%是明星员工,中间70%是活力员工,后面10%是即将被淘汰的员工。员工的业绩不同,就应该区别对待,否则企业就会陷入十分严重的用人误区。  相似文献   

15.
吕翠  闵罡 《职业》2010,(7):70-71
招聘,作为员工和企业直接接触的第一站,是人才“选、用、育、留”的起点,是员工进入企业的“过滤器”,也是员工了解以致认同企业的开始。招聘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阶段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敬业度。在经济复苏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企业招聘的效果、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是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麦清 《职业》2008,(6):26-26
员工高频率流动的现象在酒店业已经普遍存在。有关资料显示,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酒店员工的流动率在30%以上,有的酒店甚至高达80%。  相似文献   

17.
员工敬业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一庆 《职业》2006,(9):28-29
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告诉企业的管理者,在其他给定的条件下,提高员工的敬业度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那么,如何对员工敬业度进行测量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结合世界领先管理咨询机构的相关理论模型和实践,为你揭示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利器  相似文献   

18.
专业社会工作起源于欧美国家,上世纪20年代开始被引入中国。浦爱德(Ida Pruitt,1888~1985)和步济时(John S.Burgess,1883~1949)能够称得上中国早期社会工作的引进者。  相似文献   

19.
最新研究显示,亚洲地区继续面临持续升高的员工流动率挑战,亚洲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从2004年的14%增长至2005年的16%。而员工离职的最主要原因正是为寻求更高的薪酬。  相似文献   

20.
卞文志 《职业》2008,(7):24-24
壳牌是一家有着百年发展史的企业,它的业务分布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11.5万名员工在它的血管里流动。这个全球化运作、本地化思维的公司,是怎样培育和管理在中国90%以上的本土员工,并且持续克服了“水土不服“带来的种种能够表达却又难以表达的难题的呢?有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说,壳牌的员工招聘、培训和管理其实就是一种“挑衅”文化,这注定是一笔双赢的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