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流通新政策:经济影响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了新的粮食购销政策,并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全面推行。新的粮食流通政策的内容可简单地表述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实现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如果仅从表象上看,这种改革实施起来应该比较顺利,但由于此次改革涉及面很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动作大,影响深,在许多地方,这种新的流通政策在运行过程中显得矛盾重重,困难与阻力很大。因此,对粮食流通新政策的目标及其经济影响作出基本的分析与评价,对于正确认识粮食流通政策的改革以及逐步完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一、粮食流通新…  相似文献   

2.
粮食流通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大问题。此时的中国形成了明显的余粮区和缺粮区,粮食的流通调剂极其必要,但事实上国内粮食流通困难,沿海地区与外国粮食贸易却异常活跃,形成了畸形的流通状况。禁粮出省的流通政策和竞争力低下是主要原因,国民政府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挥了政策优势,也面临一些问题。必须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以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更好地发挥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粮食流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都试图建立一套同其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采取相应的流通政策。因此在研究中国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时候,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分析国外主要市场主要国家的粮食流通体制,以便吸收其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加快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受省情、粮情、经营政策等因素影响,江苏省粮食流通中存在经营不畅、顺价不顺销、亏损挂账、库存庞大等现象。合理确定粮食企业转制切入点、构建平等竞争环境、改善粮食仓储设施、建立规模适当的粮食风险基金、调整粮食行业结构,以及规范相关政策等,是深化江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大体可以分为统购统销时期、双轨运行时期、初步市场化时期。虽然目前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引入了市场机制 ,但是仍然可以看得见第一、第二阶段的政策印记 :粮食始终无法摆脱“口粮”的范畴 ;粮食流通制度行政干预依然很强 ;粮食流通制度依然是以牺牲粮食生产者利益为前提来设计的 ;粮食体制始终无法走出“放—管—放”的环循 ;粮食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滞后。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关键要处理好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粮食的经济性质和粮食的社会性质的关系、粮食的支持保护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系、粮食生产和粮食经济安全的关系 ,处理好粮食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就当前粮食生产和 流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另是主销区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需要采取的措施,主产区在继续坚持“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完善粮食产销政策,到主销区的福建、主产区的江西两省进行了调查。 一、对当前粮食生产、 流通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预计今年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稻谷优质化进程将继续推进。近年来,针对粮食出现的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局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市场销路好的优质粮生产。从福建、江西两省情况看,这些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福建…  相似文献   

8.
对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供给能力的对策进行评析,将为中国提升粮食供给能力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发展中国家主要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等方面提升粮食供给能力,并采取了相应的促进政策,而加强对农业的支持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由于许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得到较好贯彻,其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短期政策较多,缺乏提升粮食供给能力的长期有效机制,且两者间关系不够协调。中国在提升粮食供给能力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建立长效的自然灾害防范机制,健全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及多层次的粮食储备网络,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粮食余缺。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历经流通补贴、消费补贴、生产补贴等多个阶段,有效实现了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两个目标。基于市场自发调控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以及各阶段的政策成效,总结以往和现有粮食补贴政策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总体走向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总揽全局推进粮食流通体制鲁晓东十四大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推进改革步伐,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由于这些举措都是在一定的粮食形势下出台的,受近几年粮食供求形势变化较快的影响,使有些改革政策已难以适...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重庆市商品粮基地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难点,记述了重庆的粮食流通与贸易政策,分别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粮食生产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是1995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粮食工作的实际情况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项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在今年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形势下,中央依然决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围绕粮食购销,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今年5月份,国务院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六个配套文件。这些重要举措,对实现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市场供应、搞活粮食流通、稳定粮食价格、调动...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的以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近年来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吉林这个粮食生产大省和粮食经营亏损大省来说,深深感到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粮改政策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已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在粮食供大于求,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的形势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难以顺价销售,导致库存积…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资源短缺但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中日两国的国情和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共同点,因而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十分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借鉴。本文从阐述日本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及干预粮食流通管理的政策入手,提出日本在粮食生产与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实行政府统购统销、封闭市场流通的政策,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稳定粮食市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局部地区“卖粮难”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新情况的呈现,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2001年,浙江、广东、海南等省率先放开粮食市场,一方面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另一方面为粮食主产区提供了市场空间。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了WTO,粮食产业将走向国际化,人们更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的影响。主销区的市场份额占有情况是否会发  相似文献   

17.
粮食流通体制关系到社会各利益层面的基本利益.从社会微观层面,透过对我国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入分析,大胆提出了"市场准入"、"准央行模式管理"和第二土地(化肥、农机、农药等主要农资)与粮食价格链式链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产销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 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 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布场化”转轨。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也伴随着“卖粮难”、“地区封锁”、“打白条”、“压级压价”、“拒  相似文献   

19.
选择理性的粮食政策目标导向尤为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历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正因为如此,政府一直将粮食问题放在首位。复杂的粮食问题使得粮食政策头绪繁多,而多方面的政策效应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如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粮食省长负责制”、“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一系列旨在保护粮农利益、稳定粮食供给、搞活粮食流通等政策措施却也伴随着‘卖粮难”、“地区封锁”、“打白条”、“压级压价”、“拒收粮食”等现象的此起彼伏,部分年份的决策失  相似文献   

20.
受清代盐业经济政策的制约,虽然清代内蒙古盐区被认为是不"裨国计"之地,而被排挤在十一大产盐区之外。但是"蒙盐"的生产流通在整个清代社会始终存在着,并于清末正式成为引地。"蒙盐"在清代经历了由自产自销到官运官销与商运商销相结合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清政府的盐业政策变革决定的。另外,内蒙古盐区的自然条件及盐湖分布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蒙古盐业在清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