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现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有增无减。结合笔者在学习、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剖析我国医疗事故和纠纷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若干我国医疗事故相关立法简要回顾,说明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法规在立法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医疗事故纠纷目前已成为我国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践中,医疗事故责任难以认定,消费者的知情权无法充分的实现,又由于涉及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医疗纠纷案件难以处理,息诉服判率十分低.本文从医疗事故的含义、性质、医疗事故的鉴定、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免责事由以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张峰 《理论界》2006,(9):133-13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发布实施,在解决医患纠纷,缓解医患冲突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仍然应当清醒地看到《条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对医疗纠纷诉讼产生的影响。笔者试图对医疗纠纷民事诉讼中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几个问题作简单的探讨,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技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医护人员对患者受到的人身损害享有豁免权。由此而引起的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院不应负赔偿责任。明确医疗行为豁免权的内涵、特征和免责事由,重申设立该项权利的法律依据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普及与医疗行为豁免权相关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5.
提高法律意识 防范医疗纠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由于社会上一些人对医疗卫生事业抱有一种为社会福利事业型的成见,在诊疗治病过程中稍有不满意就往医疗卫生单位闹事,引起医疗纠纷。本文从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入手,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做到以法律管治医院,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医疗纠纷的投诉逐年呈上升趋势。卫生人负责任心不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卫生立法滞后,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不合理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防范对策是:①加强卫生立法、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卫生法制环境;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院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③加强医患交流,尊重病人自主权;④实行医疗风险保险制度;⑤深入开展卫生法制宣传工作,提高医患双方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7.
骆桂娣 《南方论刊》2005,(5):39-39,38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以下简称医鉴工作)作为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专业性工作担负着维护医患双方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也呈上升之势。如何有效提高医鉴质量,更好地维护医患权益?笔者认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积极探索新时期医鉴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高水准高质量高效率地组织开展医鉴工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中华医学会各级学会是全国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国消费者协会直接收到有关医疗纠纷的书面投诉逐年至上升趋势 ,医疗投诉在全国消费者“愤怒”程度排行榜上位居第五位。① 医疗事故不只关系到医学 ,也触及到法学 ,所以应以医学与法学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医疗事故 ,使医疗纠纷处理的合法、公正、科学。尽快完善我国医疗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共识。本文拟提出些粗浅看法 ,以期能抛砖引玉。一、我国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性问题目前 ,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 ,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是 :( 1 )基本法即《民法通…  相似文献   

9.
生命健康权是每个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人身权利。目前 ,侵害患者权益的医疗事故日渐增多 ,医疗纠纷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法律的不完善 ,以及现有法律法规适用上的争议等原因 ,使得医疗纠纷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为了切实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必须解决医疗事故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和医疗纠纷中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已经生效,但其制定过程中所产生的立法争议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平息。该条例将行政调解明列为一种独立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并对医患双方自行和解不设定索赔额的限制,是综合考虑各种意见所作出的理性抉择。未来,该条例的立法名称应当修订为《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并系统整合医疗损害和医疗事故的规定,以全面取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功用。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应更加明确地规定患者有权复制全部病历资料,同时尽快启动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的专项立法,着力构建科学、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医疗价格体制改革对医院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医疗服务价格由于在形成和调整机制上的不完善,致使原来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明显不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的要求,给医院经营设置了重重障碍。部分地区新出台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进医疗技术进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的作用,使医院经营延着科学、有序的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损害是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疗行为对患者产生的不利益的事实。医疗事故是行政法上的概念,与医疗损害存在本质区别。我国目前关于医疗损害的相关立法在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冲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仅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不能成为解决医疗损害民事赔偿的法律依据。完善我国医疗损害赔偿的立法方向应该是在理顺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协调其冲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患者法制意识的增强,医疗赔偿纠纷不断涌现,而我国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相对不完备,致使处理此类纠纷时遇到不少疑难困惑。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对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涉及的损害赔偿责任、诉讼举证责任以及赔偿请求权等问题进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疗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在任何诊疗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万无一失几乎是不可能的,都有可能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不断上升。因此,医护人员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病人为中心开展规范化服务,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用精湛的业务技术解除患者的痛苦,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力排除非医疗护理过失的纠纷,可以使医疗纠纷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发生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暴力是医患关系走向极端的表现,它的存在不仅会威胁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医疗机构的财产安全,而且会影响医院的医疗秩序。从真实案例分析入手,研究医院暴力的概念、特征、成因及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医学术语通用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术语是医学领域里的专门用语,用来指称医学领域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等,一般仅在医学专业范围内通行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术语逐渐突破了专业局限,汇入了全民通用语词汇的洪流,走上了通用化的道路,这种现象称为医学术语通用化。了解医学术语通用化的具体表现,分析通用化的途径和原因,对汉语词汇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如何对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制度改革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虽然目前存在较大的难度,但与制度改革相伴生的各种问题却不容忽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目标相悖。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性要求,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并使其向公共服务性回归,对不同政府机构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中的职能进行合理调整和适度归并,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的财权和事权,以有利于现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质量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评价医疗质量所使用的指标,无论是在体现现代医疗服务质量概念,还是在指标的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医学作为一门实用科学在整个人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大有裨益;但是医学同样还是一门不断摸索前进的科学,人类基因的不断变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身体机能的因人而异,都使医学在发挥作用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医疗损害的发生在所难免。医疗损害的严重后果往往会超过侵害人的承受能力,但靠传统的侵权责任赔偿无法填补医疗损害,所以,顺应时下多元化救济的理念,实现责任风险的分散化,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机制已为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20.
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发挥着弥补受害患者损失、减轻医疗机构赔偿压力和分散医疗风险以及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作用,在市场机制暂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时,通过政府介入,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是必要选择。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可以有两种方式———以行政命令手段或以法律手段,且立法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必须解决科学厘定保险费率,同时应加快制定与医疗过失责任的法规相匹配的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