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哲学作为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生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人生主体、人生主线、人生基线、人生导线、人生底线、人生成败、人生荣辱、人生质量等.研究和掌握人生哲学,建立科学人生观,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生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伴随每个有生命个人终生的问题。创建人生科学既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生主体解决人生问题的需要,更是人生科学理论研究的需要。人生科学虽处于初创阶段,但它将随我国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并将成为人们提高人生成效、实现人生幸福追求的理性工具。  相似文献   

3.
人生最优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人生最优观和人生最优化方法论的统一,或曰人生最优化哲学、人生最优学。人生最优化的取向要求是,最正确科学地认识、改造和创造世界尤其是认识、改造和创造自身,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生;基本方略是,立足人生,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实质要义是,按照人生最大价值效益取向与事物一定属性特点相统一的规定,向最好努力,向最坏预防;核心精髓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消耗,获得最大的人生价值效益;目的归宿是,全方位创造、实现和拥有最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人生论美学揭示了人生与审美之间相互建构的人文关系:人生是美或者审美的前提,美是人生的一种升华。这既是美学发展规律的要求,又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特定审美需求的体现,其时代诉求就是美学朝向人生的回归。审美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人生论美学理应成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审美教育也是美学向人生回归的路径之一。人生论美学对于审美教育的启示,既在于从现世人生升华出审美胸襟,更在于以审美胸襟纯洁化、高尚化了的人生态度去观照现世人生,从而确立起主体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人生风险是风险社会中人们生存境遇的真实表达,是可能发生的种种危险的总称,它包括自致性人生风险和非自致性人生风险。人生风险的认识归因和实践归因为探讨人生风险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个人主体、民间社会、政府国家三大层面的分析构成人生风险的复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生科学在我国的创建、兴起和发展,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具有重大的学术与社会价值:(1)人生科学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一定贡献;(2)人生科学的产生可以满足人生变革的需要;(3)人生科学的产生是对传统人生思想文化的新发展。开创人生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必须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寻找人生科学的生长点;同时还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加强人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生多磨难,人生多坎坷。要坦然地对待,理智地处理,勇敢地拼搏,才能激情地享受快乐、健康、清爽与积极的人生。积极的人生,源于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源于唯物辩证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人文环境都有了深刻地变革 ,现代社会对人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以科学的方式优化人生以适应现代社会 ,已经成为当代人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优化人生的意义所谓优化人生就是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人生的结构要素提升组合 ,从而使人生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这是主动改造人自身的过程。优化人生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根据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生过程可以分为人生的自然过程和人生的社会过程 ,二者是既相对独立 ,又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 ,人生的社会过程是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研究人生基本规律的方法原则,提出了人生交往规律、动力规律及人生完整性规律,论述人生三大基本规律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本文试图探索人生之谜,解答人生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和谐人生是个体和谐、美好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的反映.孔子对和谐人生的理解包括和谐的身心、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成就的方法;孔子对和谐人生的实践贯穿于他的一生,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轨迹就是对和谐人生最生动和最本质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杜鹃 《山东社会科学》2005,19(1):120-121
千百年来 ,围绕着人生价值问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观点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地位权势的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认为 ,人生的价值重在对于社会的贡献。作为体现人生自我价值的索取和作为体现人生社会价值的贡献 ,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但贡献是大于索取的 ,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准绳就是看他是否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郝永刚 《理论界》2013,(5):103-107
通过对王国维、冯友兰、蒙培元、张世英、冯契、唐君毅等哲学家对于“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界定的分析和参考,本文提出了对于“人生境界”这一范畴的界定,即“人生境界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心灵总体存在的状态和水平,内核是心灵感通或通达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它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作用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体现于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态度、外在气象和外在行为等各个方面.是人性能达致的高度和人自由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人生境界既是一个人生而为人取得的精神成就,也是人与人之间根本差异之所在”。根据对“人生境界”内涵的界定,本文认为人生境界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人生境界是内在统一的整体,人生境界是内外统一的整体,人生境界是差异性和共通性的统一,人生境界是既成性和生成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务实是邓小平人生思想的首要特点。邓小平从不抽象地谈论人生,而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对待和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重实践是邓小平人生思想的根本特点。“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注重实践的人生思想的经典表述。讲原则也是邓小平人生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善于把方法的灵活性与原则的坚定性巧妙地结合起来。邓小平人生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的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生理论。  相似文献   

14.
宋轶兰 《阴山学刊》2003,16(6):70-72
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于家庭、家族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中,且贯穿于人生历程,几乎每个人都需经历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传统的贯穿人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笄礼、婚嫁礼、丧葬祭礼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生礼仪逐渐褪去了宗教色彩,并删繁就简,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人生价值根源于人生需要。人生需要的性质和结构形成人生价值的类型。人生需要的满足和形式表现为人生价值的形态。各种类型的人生价值只有通过人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而人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就具体表现为不断地求真(认识)、求善(改造、占有)、求美(欣赏)的过程。因此,真、善、美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形态,美是人生价值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16.
船山建构了一个以"生以载义"为人生价值目标,以立志守常、君子日动、相天造命、珍生务义为人生原则,以豪杰和圣人为人生理想的人生哲学体系,系统地解答了人为什么活,人应该怎样活以及人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等问题。这一人生哲学体系对于今天的我们理解人生真相、解决人生困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生修养问题是传统哲学中重要的问题,各家各派都很关注。儒家认为它关系着人生的发展和意义,也影响社会的进步;只有从人生修养入手,才能解决社会的各种问题。因此,儒家十分重视对人生修养的探索,提出正心、好学、致知、躬行,是加强和提高人生修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这对我们进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生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概念。然而要具体理解人生的实质,尤其是认识人生“最值得”的价值标准,则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伦理学史,便是思想巨匠们探索人生奥秘的历史。 理解和认识人生,我认为至少要抓住这么几个要点。 第一,人生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过程。 所谓人生的生物性,是指人作为高等动物的生、老、病、死等自然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所谓人生的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动物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有幸读到了张增栓副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的科学成果──《人生学》专著,深感耳目一新。该书以人生的基本的规律和基本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第一次构建了人生学的科学理论体系。 该书从人生的主体研究入手,认为人是人生的主体,人的本质是人的根本,人生的过程就是塑造人的本质的过程。人的素质是人的基本状况。人的素质是人生活动的前提,又是人生的活动结果。创造美好人生,就必须塑造和丰富人的本质,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对人生的主体──人的本质和人的素质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人生的实质和人生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书指出,人、…  相似文献   

20.
人生     
走着,人生是一条路;跑着,人生是一阵风;飞着,人生是一片云。站着,人生是一杆旗;坐着,人生是一尊佛;躺着,人生是一场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