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古代社会,教育与闲暇紧密结合。近代以来,尤其产业革命以后,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日益紧密,同闲暇的关系则呈疏远趋势。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劳动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和闲暇教育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现代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将劳动与闲暇融为一体,教育将面向整个人的生活,培养人类生活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劳动与闲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只有同时主宰自己的劳动和闲暇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原始社会,劳动、闲暇与教育融为一体;阶级社会,劳动与闲暇的分离与对立,造成了教育的异化。现代社会人们重新认识闲暇对于人类生存的本源意义,并在与劳动和教育的融合中寻求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分工和私有制的起源。在私有制条件下,私有财产关系的本质是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关系,而分工本身包含资本与劳动的分裂,并且分裂程度的不同也决定了私有制的各种中间形态。这种分裂所造成的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得到充分体现。由生产力决定的分工的发展决定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由机器大工业和分工决定的生产社会化促进了私有制的最后一种形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大规模应用使人类迈入“智能+”时代。从批判“异化劳动”到提出 “消灭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分工造成的“异化劳动”思想在“智能+”时代已具有经验的现实。“智能+”时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消灭异化劳动”创造了日益充分的条件。“软工作”兴起意味着劳动复归为一定程度的人的本质活动。资本与劳动的博弈出现了有利于劳动的趋势。“智能+”时代,“软工作”兴起,变革僵硬的劳动制度、建立新的劳动认知框架成为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整个社会应遵循协同、互利、合作、共赢的价值准则。资本主义历史暂时性和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更加凸显,劳动正义必将成为整个社会共识。信息革命以来劳动形式和劳动内涵的不断嬗变确证了“智能+”时代是复归人的本质时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和社会都纳入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去把握,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本质,社会道德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社会道德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社会的道德关系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物质生产劳动进步带来的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是社会道德关系矛盾解决的根本力量,伴随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发展,社会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统一性将取代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真正的幸福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产生不幸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解放劳动,才能真正复归劳动幸福。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应当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加强人们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民共同参与劳动,尊重劳动,以此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才能完成,扬弃异化劳动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来构建和谐劳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当前经济事实出发"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层次:第一,劳动者对劳动产品异化;第二,劳动者和劳动活动异化;第三,劳动者和类本性质异化;第四,人和人关系的异化。这四个规定层层递近,层层深入。但是,作者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从现有经济事实分析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导致二者因果关系的颠倒。作者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认识到私有财产占有权之形式并非一开始导致异化劳动,而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化大分工,最终导致致私有制的形式,并从历史的角度阐明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导致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企业产权制度中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科学地处理和管理各种类型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是经济改革的新课题。本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对国有企业、私有制企业和中介经济性质的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分别进行剖析,认为造成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关系及其管理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同。因此,理顺劳动关系,规范劳动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0.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应仅仅看作是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而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同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当然也存在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1.
企业之哲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劳动的观点辩证剖析了企业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劳动方式、企业与劳动所有权、企业与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的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认为 :企业是工业文明社会人类劳动方式的主体 ;企业是生产社会形式和物质内容的有机统一 ,是现代生产方式的实现形式 ;企业是人类物化关系发展的产物 ;企业是劳动所有权矛盾运动的结果 ;企业是符合人性发展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7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适度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对资本的研究提升到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高度。经济哲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目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充分体现出他正视现代性,重视现代性,又通过批判现代性而超越现代性的内在理路。资本的运行逻辑及其人类学后果构成了现代性的经济形态;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又造成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私有制是现代性的政治形态;普遍的交换和全面的需求体系使基于资本运行逻辑之上的广泛交往成为必然。于是,一种超越地区、民族和国家边界的世界历史交往得以形成,全球化、世界化是现代性的社会形态。只有彻底消灭劳动异化,消灭违背正义原则的私有制,才能回归人本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简约地说,资本、私有制、世界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构成了马克思研究资本逻辑的内在结构,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揭示这种结构的方法论基础。这些哲学画面勾勒出马克思资本研究的一个清晰内在逻辑:资本——私有制——历史交往——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历史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日趋凸显。针对新时期劳动关系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必须加强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宏观调控;完善劳动法律法规配套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劳动关系调处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针对性地批判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他着重批判拉萨尔“劳动超自然创造力”的论断,科学剖析劳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揭穿拉萨尔“劳动所得平等分配”的幻想,探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社会历史条件;驳斥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为废除私有制而实现劳动解放指明方向。对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批判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发展唯物史观的思想进程中,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由和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和谐的交换关系和和谐的分配关系的有机统一体。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和谐要在所有权排他性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均衡、法律法规健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站在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立场上,扬弃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结合辩证法的思想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主题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所呈现出的异质,即阐释劳动异化问题的观点。引入国民经济学中“私有财产”的概念以及阐述其与劳动异化的关系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说”、“私有财产决定异化劳动说”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互为因果说”的观点。通过对三个观点的辨析,来把握住马克思异化观点的实质,并为当下市场经济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视域,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视角对资本主义劳动的不正义现象进行了历史性解构与批判。他在对资本主义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劳资关系和交换实质以及社会劳动财富分配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永恒正义”的虚伪性和雇佣劳动制度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作为科学的真理,对培育“因劳称义”的社会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应该被看作是仅仅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而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归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同时并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二者之间不存在一种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