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运用总体分析法,分析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括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比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深刻得多.系统研究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均衡理论,分析影响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对于拓展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实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在比较和融合西方经济学总供求模型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以下简称"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应用现代经济数学方法,构建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数理方程、推导总供求均衡条件。这个新颖的模型,以国际经济学界通行的数学方法拓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不仅将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实现数学化、使之能实际应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而且将国内经济学界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转化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便于与国际经济学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宋冬林  汤吉军 《北方论丛》2006,23(4):129-13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框架下,微观经济补偿与宏观经济补偿是企业和社会再生产价值运动中的补偿条件,沉淀成本作为核心范畴,构成分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物质基础的出发点。社会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理论的内容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中 《江汉论坛》2002,2(12):10-12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蕴含着相当于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理论的研究对象、出发点和中心问题等一般内容。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体现了表面描述和本质分析的统一,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统一,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的统一,较之西方经济学的宏观分析理论具有某些比较优势,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更具有直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提出宏观经济总量均衡理论,但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和总量平衡条件公式是两部类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公式所包含的内容,它以特殊方式实现了与社会再生产学说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公式的某些内容的沟通.对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或平衡公式加工、整理变形使之总量化、简化、动态化、长期化是对马克思两部类扩大再生产理论进行引申、拓展研究,建立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理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确立了以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为基础的宏观经济体系,其基于再生产理论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更是现代宏观体系描述增长与结构问题的雏形。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从而有效需求问题也就来自于资本家阶级对剩余价值即货币利润的追逐,由此联系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与危机。显然,这对于我们解决当前宏观经济中的有效需求问题和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1.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虽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式。但它却包含有一切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而关于社会再生产实现的原理,又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是“实现”的理论。正确地  相似文献   

8.
经典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资源、生态等环境因素舍弃掉了,只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内部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实物替换与价值交换.经典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隐含着一个假定:自然资源供给无限大,不计算自然资源本身价值并且人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然而,这一理论无法解释现代社会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需要对其拓展.本文在经典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第Ⅲ部类(即环境再生产部类)及对第Ⅰ、Ⅱ部类的价值构成拓展,得出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9.
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有着直按的联系。它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从经济上阐明整个社会生产如何发展的理论。它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此如: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的原理,关于再生产过程是  相似文献   

10.
开放经济下的马克思再生产模型及实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体现了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多年来我们一直以这一模型揭示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指导社会主义再生产实践,把握对积累与消费的客观制约。但是,马克思的再生产模型是科学的理  相似文献   

11.
再生产模型是马克思结合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对社会再生产实现问题进行的宏观总量分析。本文依据这个宏观模型,来探讨社会经济增长状态的识别、判定问题,即经济增长究竟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中:均衡还是非均衡、协调还是不协调?判别的依据是什么? 一、再生产模型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核心  相似文献   

12.
科学地区分社会再生产的类型,正确地选择生产发展的路子,是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胜利实现“七五”计划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指导。社会再生产类型的再探索建国以来,经济学界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类型的理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多数同志认为:马克思对社会再生产类型的考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批判地吸取无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从杂乱的废墟中清理出有用的材料,建立起无产阶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他整个经济学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经济思想并不是没有思想渊源的,它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特别是象魁奈这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等撰写的《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一书。本书收集了刘国光的《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及刘国光、张曙光合写的《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两篇专论。前一篇主要是解释《资本论》第二卷有关再生产的篇章;后一篇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回顾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很多重大问题,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都同我们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陈泽明 《西部论坛》2017,(6):121-122
萧灼基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战略、金融与证券市场理论的先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第六、七届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务委员、特别顾问、民建经济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等. 其主要著作有《萧灼基选集》《萧灼基文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纵论》《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研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宏伟战略目标》《中国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中国证券全书》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有效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今天,重新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于组织我国的计划经济,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仅依据马克思关于固定资本补偿和积累的原理,分析我国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但与社会主义经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要求有比较具体的理论来指导,因此如何循着马克思的思路,引入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把社会再生产理论具体化,就成为我们经济理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任务。本文仅仅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强调了经济和社会要和谐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要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相统一、经济资源价值和环境资源价值相统一以及经济系统再生产和环境系统再生产相统一的前提下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是再生产的客观条件马克思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从多种角度进行考察的。他对再生产的客观条件的研究也是这样。他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客观条件是既得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