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地方高校学报存在机构建制设置不合理、专职编辑缺编、专业编辑人才奇缺、办刊经费投入少,刊号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地方高校学报如何生存和发展,编辑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建设一支编辑业务精、开拓创新意识强、定位明确、专业结构分工合理、爱岗敬业的职业化编辑队伍,探索一条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创新之路:创新学报管理体制,创新学报编委会工作机制,创新编辑队伍建设的机制,确定学报编辑主体地位,提高编辑的创新意识和出版人的角色能力,才能实现地方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丽岚 《理论界》2004,(6):212-213
学报编辑主体意识是指学报编辑人员对其在学报的编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的认识。学报编辑主体要充分认识其自身在编辑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编辑的自身价值。创办精品学报需要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体现为开放意识、信息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奉献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学报文化是知识缔构、知识积存、知识传播的文化。学报编辑活动的目的是建构学报文化,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中,必须强化学报编辑的文化意识,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增强学报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报编辑的文化意识主要包括学术意识、前沿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学者意识和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期,高校学报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学报编辑人员亟需提高自身素质,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专业品质服务水平。结合现今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现状,提出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从建设学习型编辑部、加强业务培训等方面探讨了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刊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期刊数字化出版改变了学术期刊出版的形式、内容以及服务机制。从高校学报编辑过程的数字化变化、印刷出版过程的数字化变化和产品形态的数字化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带来的影响。高校学报要适应数字化出版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学报编辑应增强学习意识、网络意识、策划意识与法律意识,才能成为数字化出版时代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6.
韩芳 《阴山学刊》2012,(2):123-128
伴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及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也逐渐成为学报同仁关注的焦点。2011年,学报同仁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进行论述和研讨,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编辑的职业发展和改革、编辑的素质与意识;编辑的职责与职能、编辑心理与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报是特殊的学术载体 ,编辑意识是其学术活动的灵魂。作为其基石的首先应该是现代意识 ,其次是创新意识 ,再次是精品意识。确立三种意识不但能够在策划、组稿、编辑几个方面得心应手 ,而且还足以为新的学术观念的确立寻到支点 ,始终保持高校学报的个性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作为知识和信息重要载体的高校学报,其优势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学报编辑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根据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特点,分析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编辑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加强继续教育、从事第一线科研工作、在编辑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学成才等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提高学报编辑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作为高校学术研究和交流的阵地,也受到极大的挑战。学报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适应形势,走创新发展之路。编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则是学报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如何培养编辑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工作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全面提高学术质量,建立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1.
韩芳 《阴山学刊》2011,(6):120-124
伴随着高校改革和高校学报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学报同仁关注的焦点。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关系到学报的生死存亡,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学报编辑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对2010年高校学报同仁对编辑的研究进行综述,有利于学报编辑的发展和高校学报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编辑是编辑队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该文探讨了高校学报编辑与其他编辑的职业特点的共性 ,同时分析了由于高校学报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学报编辑的职业特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是高校学报编辑的立足之本;求真务实、坚持原则是高校学报编辑的守正之魂;精准细致、一丝不苟是高校学报编辑的制胜之宝;博学广识、多谋善断是高校学报编辑的立业之功;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是高校学报编辑的修身之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分析学报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韩芳 《阴山学刊》2021,(2):79-88
学术失范现象不断发生的今天,高校学报编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科研的学术阵地,对维护学术尊严、捍卫学术精神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高校学报编辑作为学报把关人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校学报编辑要实现“互联网+编辑把关”,要从“编辑”到“编辑+”转变。数字时代的到来会使人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容易使编辑工作重心产生偏移。不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编辑的学术素养仍旧是高校学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冰 《理论界》2010,(2):168-169
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事关学校形象,同时学报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的提高与学报编辑自身的素质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提高学报编辑的自身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及如何提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势是要以体现学报的学术特色、在内容上确保学术品位、在编辑工作中实现现代化以及在学报编排中要实行规范化。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高校学报必须要实行学报编辑角色的转型与重新定位,以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学报编辑的导向是由学报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学报编辑的导向具有特殊性,学报编辑导向意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武文茹 《北方论丛》2002,(6):155-158
高校学报不仅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物质载体,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学报编辑不仅是作者的科学发现能否物化的裁定者,更是"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自身的伦理秩序的构建与行为规范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报办刊质量的高低。在比较分析人员素质结构的二分法和三分法基础上,根据高校学报的质量标准要求,提出学报编辑人员应当具备政治素质、学术素质、编辑业务素质、出版业务素质和服务素质等。阐述这些特定素质要素的基本内涵,再以人员素质结构的三分法为基础,提出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全面素质结构模型。并结合编辑工作对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进行论述,这对提高编辑人员素质以及对之进行考核评测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