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由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不是由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其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现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其直接原因是由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大力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对促进农村各项产业协调发展,改变劳动力就业分布,扩大劳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想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问题,作一探讨。一、农业生产不足与农村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其变动规律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某一特定社会的人口问题。既受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也受其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制约。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所产生的人口问题,它在各个社会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及其连续性;而由社会生产关系制约所产生的人口问题,在各个社会又表现不同的特性。因此,“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3.
人日是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人口的状况(人口的数量、密度和增长情况)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或者延缓”的作用。人口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研究探讨其发展规律,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规律是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而且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马克思指出:“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一部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历史。而生产力性质的变化,则表现为生产力三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变化。对此作一番历史考察,对于把握历历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社会发展史证明,尽管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在任何时代都是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这三者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却迥然有别。在特定历史阶段上,其中只有某一因素在生产力体系中起主要的决定作用。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看,可以把生产力的历史演变归结为三个基本阶段:以纳入劳动对象的天然自然物为首要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以劳动工具为首要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以劳动者自身的自然力——主要是智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当前社会的最大国情。这个国情,一方面是由我国社会的既得生产力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我国现阶段人的素质所决定的。所以,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也就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的人出发,我们的体制和政策都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生产一般抽象出适于一切社会形态及其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客观趋势,规定着社会生产的主要过程和主导方面,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特别是决定着由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而左右的不同社会性质。依据这一规律,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一英明决定,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一简称《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我国商品经济的顺利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品经济作为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产物,义必将随者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亡。由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由商品经济发展到产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必经的三个阶段,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由低级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和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此外,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还有文化传统、科技进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地理环境、人口等。这些因素虽然不起决定作用,但其影响亦不可忽视,而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人口问题业已成为当今首要的全球性问题,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注目,且对世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人口问题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本文试图对人口增长对教育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农”概念的界定及其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学术界给"小农"一词所下的各种定义,一般都是对其主体进行直观的描述和概括,而缺乏"量的规定性"。小农经济形态的变化,既受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但其上限应由农民家庭劳动力的独立经营能力决定,下限由维持一个农民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决定。我国实行高度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已经超出了一个标准的小农计量单位所允许的最低限度,尚不足以使绝大多数农户过上温饱舒适的小康生活,它所具有的自我激励作用十分有限,必须重新塑造现代农业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人类社会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这是由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所引起的.因此,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深刘领会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使全社会都重视发展生产力,深入研究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形成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现代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制定和修正,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统治阶级及执政党的目标、目的和利益所决定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也由于立法者的判断认识和实践中诸多矛盾变化的缘故,经济制度不应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不断修正。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化与发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国策的变化和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制定和修正,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统治阶级及执政党的目标、目的和利益所决定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也由于立法者的判断认识和实践中诸多矛盾变化的缘故。经济制度不应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不断修正。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变化与发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国策的变化和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一、寓“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于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之中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是由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以及适应于这种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也就是说,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的观点看,不发展商品经济是不可能迅速而有效地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客观要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由当今国际形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把握生产力标准,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梁襄"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首先是由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观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和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的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乡村按照城镇发展的方向,在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思想意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镇现代化水平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要以民为本,这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实质.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的重点有两个:(1)从城镇化区域结构体系来说,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这是由小城镇的性质、地位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决定的.现在我国农村人口绝大部分都在中小城市辖区居住.发展和建设小城镇要坚持更新理念,提高认识;统筹规划,持续发展;扩大内涵,实现"三个转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运行物质条件;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因地制宜,各具特色.(2)从城镇化的内涵来说,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在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就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就必须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深化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的重要问题。社会生产力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组成因素在数量素质上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生产力优化规律作用的表现。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因素是生产力质变的标志,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关键和决定因素、首位因素是现代生产力的特性。只有从现代生产力因素系统功能、运行层次关系中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才能科学地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一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本命题。它告诉人们,社会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如果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它又是人们观察社会领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是自然历史的过程。这种彻底的唯物史观,为社会科学家分清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一个完全的客观标准。任何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始终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制约。社会政治现象发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生产力。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社会政治理论问题时,往往就阶级政治论政治,很少从生产力对社会政治的直接影响来研究政治问题。因而,也忽视用生产力标准来判断政治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里格比认为马克思文本中存在着另外一种区别于"生产力决定论"的立论基础,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形态变迁中具有首要性作用,并且宣称已经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了这种替代理论的文本依据。里格比的论证中有三个重要环节,即社会形式构成社会生产基本要素;据此可以区分各种生产方式;社会生产的每种形态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事实上,这些论据不能支撑所谓的替代性理论,因为生产具有社会性质,但社会形式绝对不是生产过程的一种要素,它发展的不同阶段恰恰是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本身不具有自身独立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跨越"设想是其东方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为俄国等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历史可能性.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马克思的"跨越"设想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跨越之后,在全球化和信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力如何发展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