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封建时代的叛逆、反封建的思想家安藤昌益,以自然哲学观为思想基础,以批判封建道德为理论前提,创立了以平等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在日本封建社会的末期,表现出独自的特点,奠定了他在东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笔者试从东方伦理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探究安藤昌益的伦理思想。 从伦理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任何一位伦理思想家都曾程  相似文献   

2.
安藤昌益是十八世纪日本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政治学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因而,他的书籍在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里,始终被视为“谋反”之作而严遭禁锢。以至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成了一个“被遗忘的思想家”。直到1899年日本历史学家狩野亨吉的发现,才使昌益的思想为后人所知。1949年,驻日本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加拿大政府代表赫培德·诺曼发表了《安藤昌益与日本封建社会剖析》。1950年,诺曼又出版了《被遗忘的思想家安藤昌益》(岩波书店)的日译本,对昌益作了高度的评价。这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昌益的社会政治学说是日本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应当给予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家安藤昌益逝世230周年,“中日安藤昌益学术讨论会”于9月22~24日在济南山东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亚太所、日本安藤昌益会和山东大学联合发起的。与会代表共61人,其中中方代表36人,日方代表25人。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此次会议代表们集中围绕着安藤昌益与中国传统文化、安藤昌益思想的现代意义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上还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4.
陈化北 《求是学刊》2006,33(4):130-137
“真气说”和“平等与差别”思想贯穿于安藤昌益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安藤昌益的“人论”思想确实蕴含有“平等”的理念,但其男女观、人身人品观、职业身份观、国家民族观等思想中又潜伏着差别与歧视的观念。安藤昌益的“平等”与近代西方的“平等”是两个完全异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展开,学术界批判封建主义的呼声一时缄默了。有的人对批判封建主义问题讳莫如深,有的人则有意无意地把批判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立起来,似乎强调批判封建主义,就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例如有些论者在批判近代史上“全盘西化”的主张之时,居然不加分析地全面肯定封建传统文化,认为张之洞用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改革运动的“中体西用”说,“在维护固有传统价值与机制的前提下,采纳西学,以  相似文献   

6.
吴虞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反旧礼教和旧文化的著名人物。他认为 ,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提倡儒家思想 ,是因为其思想核心的“教”、“礼”等能在巩固其统治、维系封建社会秩序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故用其来驯服制御臣民。吴虞对封建专制礼教对妇女的压制进行了批判和揭露 ,主张男女平等 ,为中国妇女解放而呐喊。吴虞还提倡自由和个性解放 ,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 ,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相似文献   

7.
论汉代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世民 《唐都学刊》2002,18(2):47-50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基本轮廓的初步形成时期 ,其官学制度奠定了后来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私学发展更具特色 ,书馆———乡塾———精华舍上下相互衔接 ,创立及门弟子与著录弟子制度 ,为后世学术文化社会化开辟了道路。特别是“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与贯彻 ,不仅实现了两汉教育文化的儒学化 ,而且对后世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罪恶,提出了“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平等社会观,表现了他对个体主体性的重视。他在哲学上主张“盈天地皆心”和“穷此心之万殊”的命题,也主要着眼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性。黄宗羲提出一系列冲破程朱理学“成说”的精辟见解,主张思想解放。他的民主启蒙思想,体现了历史的自觉。  相似文献   

9.
卢梭及其人民主权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娟芝 《社科纵横》2006,21(2):106-107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作为政治哲学代表作,深刻批判了封建法权观点,全面阐明了关于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他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主张,为资产阶级使用“以暴抗暴”的原则推翻封建专制树起了一面政治大旗。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卢梭人民主权思想虽有为“人民”争取权利的反封建专制主义的进步性,但这种民主对广大被剥削、受压迫的人民来说,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一种空洞的许诺,所谓全体人民享有主权也只是一种幻想。  相似文献   

10.
明治时代末期浪漫主义歌人与诗人石川啄木(1886-1912),颇具国际化眼光.他不迷信权威,对托尔斯泰的作品并非一味赞赏,而是立足客观立场,明确承认受到了托尔斯泰的某些积极影响,同时,对托尔斯泰主张靠宗教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表示批判.托尔斯泰本着基督教博爱主义精神来反对战争,强烈批判与宗教对立的科学.对此,啄木并不赞同.批判“科学”,一切问题全靠“宗教”来解决,托尔斯泰的这个一主张发表后,在日本人中间产生了疑问.啄木批判托尔斯泰,焦点对准的是他的宗教感情.  相似文献   

11.
系统阐发资产阶级伦理观念,是谭嗣同思想的一个特色。他提倡『通商之义』,以『闭关绝市』为不仁;批判『崇俭』,謳歌『尚奢』;认为当今之世『不足言均』,主张以『争』使民由『不均』达到『财均』;反对『灭人欲』,主张『性情皆善』,『财货无不善』。这些伦理观念反映了维新派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反封建传统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謇是清末民初颇具影响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等人是同时代的人。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亡,人民涂炭之际。他和其他有识之士一样,为寻找中华民族自救自强之法,上下求索。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和个人的经历不同,他没有象康梁那样走维新变法之路,也没有接受孙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主张,而是从经济领域入手,竭力倡导“实业救国”,主张并实行“棉铁主义”,想以此找到一条救国图强的道路。在政治上幻想通过渐近的、更加温和的方法,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张謇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反对帝国主义入侵,抨击腐败的官僚集团,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经济、政治方面与封建统治阶级保持着密切联系,害怕民众革命运动的保守性和软弱性的一面。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改革主张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日近代新学“人”范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新学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哲学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它的实质是反对封建,开启蒙昧。它的表现是抨击封建专制,宣传“天赋人权”;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人性平等”;揭露封建愚昧,鼓吹“开启民智”;批判封建体制,实践“三民主义”。其中,“天赋人权”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人的本质的阐述;“人性平等”是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的尊严的赞美;开启民智是从人类文明出发,对人的德智的探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与近代国粹主义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粹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兴起的一股学术文化思潮。提倡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主张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却反对“醉心欧化”和“欧化主义”;批判封建旧学,却又要求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粹;重视史学,强调以历史激励国民的民族主义和爱国心:是国粹派学术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而章太炎作为国粹派的的领袖和楷模,对国粹主义思想的阐发,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藤昌益(1703—1762)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具有独创性思想体系的杰出思想家。从现存的遗稿中我们看不出昌益在幕末主要思想流派中的学派归属,可以说,他是在幕末思想文化的大环境中独辟蹊径的思想家。由于昌益其人和思想一度被埋没,加之遗稿大部分散失,我们很难准确地判断昌益在江户时代所起的作用。但是,从近世至近代日本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和现存遗稿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辨析出昌益的足迹及其在日本思想史上理应占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二宫尊德及其报德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才 《日本学刊》2005,(2):150-159
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农政家和思想家。二宫尊德逝世至今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了 ,但是他的名字及其提出的“报德思想” ,却一直活跃在日本的“历史舞台”。在德川封建社会 ,二宫尊德被誉为村藩财政改革和农村复兴的成功指导者和实践家 ;在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 ,他被树为“勤勉、节俭、孝行、忠义”的国民道德典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他虽因战前被恶用受到部分民主主义者的批判 ,但其本人仍被盟军总司令部 (GHQ)评价为“民主主义的先驱” ;即便是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长达十多年经济萧条和人口开始负增长的当今日本 ,…  相似文献   

17.
时任谦作是日本近代小说家志贺直哉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的主人公,是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生长在封建专制主义资产阶级家庭,是一个具有反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有理想有上进心的青年,后来,由于遭受到一连串的打击(三次大的打击),他在人生道路上逐步失去了奋斗、拼搏的热情,对命运产生了恐怖感。“过去不知佛教为何物,现在却对所谓涅槃、寂灭常在的境地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魁力”。因而走上了逃避现实的道路。从志贺直哉对时任谦作的描写、对现实的批判、对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虚构渲染来看,尽管其中留有自然主义的白桦派式的痕迹,但总的看来却是积极  相似文献   

18.
自汉武之世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家由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升入庙堂,儒学由私学成为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官学。迨至明代中后叶,与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阶层的崛起相适应,儒学呈露出由庙堂返回民间,由经院哲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儒学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这无疑是中国儒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儒学大师孟子的名言。这句名言的一般译法便是: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从而多年来,这句名言一直被戴上“反动”、“腐朽”的帽子,打入剥削阶级的死囚牢里。 但是,一查这句名言的出处,我们便发现:孟子是受冤枉了。那么,这句话的本义是什么呢?。 此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一章。该章记载,以研究神农学说为能事的许行及其门徒陈相等人,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只有自耕自食才算“贤者”,才能使天下大治。这种普天之下皆农夫的“亲耕“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反对剥削、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对儒家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作探讨。文章提出,儒家文化本身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是一个悖论。在政治观念上,儒学是一个导向封建专制主义的体系,但又主张开放改革,倡导民本、人本和民主意识。在经济观念上,儒学是重义轻利,甚至否认利的学派,但又主张重利节本裕民。在价值观念上,儒家主张“明哲保身”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惠意识,也是矛盾的。文章强调应以辩证逻辑的流动范畴来审视儒家文化的悖论命题,实现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础上的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