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缄默知识是编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和拥有丰富的缄默知识有助于编辑的专业成长。编辑专业成长是编辑个体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基于编辑缄默知识内涵的剖析指出缄默知识是编辑专业成长的标志,突显了编辑的创造性,使理论走向了实践。缄默知识的获得和显性化是促进编辑专业成长的两种方法,编辑的内隐认知和显性知识隐性化是缄默知识的获得方式,社会化和外化是缄默知识的显性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编辑灵感的捕捉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灵感在整个编辑活动流程中处处都可闪现.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的更新、编辑基本素质的提高是促使编辑灵感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特点,从意识层面、知识层面、科技规范层面对其编辑行为进行了立体化剖析。剖析结果表明:科技期刊编辑行为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的特点。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编辑行为是编辑主体的意识体现,是编辑人员加强编辑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的体现,是编辑人员了解科技期刊规范、执行规范的体现,是形成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拥有知识是编辑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探讨了编辑应具备的知识及其类型。能力足编辑做好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分析了不同能力对编辑工作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意识的涵义,强烈的意识以具备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对编辑工作质量及水平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足知识和能力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由于其自身的学术特性,要求其编辑应具备学者型编辑的意识,最终成为学者型编辑。高校学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报编辑的学者型编辑意识。树立学者型编辑意识,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正确处理编辑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2)培养编辑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全局观;(3)学习新知识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编辑知识、外语知识和公关知识。这些知识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不可缺少或分割开来,应综合发挥其效应。而继续教育的目的则是促使编辑知识结构的不断合理、完善,不断更新知识,其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结合《湖北电力》实际情况,从电力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编辑出版知识、一定的外语知识及编辑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几方面,论述了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提高编辑人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它立足于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追求相对自由的创新氛围,在促使编辑形成个性化的理论知识(隐性知识、个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同时,通过关注编辑个体层面的生涯史叙述和共同体层面的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实现编辑专业发展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作为在科学技术事业中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作用的科技期刊的编辑,其自身科技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从微观层面看,编辑人员的科技素养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编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编辑人员应该学习编辑学知识,把握编辑出版标准,推出规范化学术期刊;学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运用先进的编辑手段,编出现代化学术期刊;加强专业理论研究,铸就精品化期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谈编辑的知识结构陆丽凤,李书堂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编辑人员的职业活动主要是通过图书选题、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来实现的。编辑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文化劳动,编辑人员的知识水平高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整个编辑群体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波特价值链设计出由知识管理主要活动(包括知识审计、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吸收、知识保护与知识应用)与辅助活动(包括知识领导、知识协调、知识控制、知识组织、知识测评)组成的知识价值链,并对知识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管理从价值活动划分标准、价值活动种类与范围、竞争优势来源、核心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与知识的利用程度、价值活动的协调机制、价值链扩展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建议企业采取诸如执行系统化知识审计、建立战略联盟、开展知识协调、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组织学习、建立知识型组织等策略来实施知识价值链管理。  相似文献   

12.
首席信息官(CIO)知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德尔菲方法,提出一套首席信息官(CIO)的知识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十个知识模块。其中初级模块包括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系统知识,中级模块包括流程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公共管理知识,高级模块包括信息变革知识、信息战略知识和信息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企业中由产品知识创造代理引起的创新决策权配置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产品知识体系和产品知识创造维度的基础上,研究了始于个人默会知识的组织知识创造机理; 在明确技术创新与产品知识创造的关系后,进一步探讨了组织知识创造的代理问题,并基于此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创新决策权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由于产品知识体系由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和外围知识构成,产品知识创造既有改善产品核心知识或辅助知识的功能维度,又有将默会知识转换为形式知识的默会认知维度; 个人默会知识始于其为解决问题而检索相应知识所形成的知识集群,其基础是默会知识集群; 默会知识集群在个人优化产品功能的努力中不断默会地融合和重塑,最终形成作为SECI模型起点的默会知识; 产品知识创造是创新的离线决策阶段,由于默会知识难以转移、产品知识创造过程难以复制和转移,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产品知识创造代理的组织层级位置密切相关; 有效率的技术创新应当考虑将创新决策权向知识主体或知识创造主体转移; 创新决策权转移的最佳位置取决于知识创造的代理成本及缺乏知识或知识创造下决策有效性所导致的成本之总和。  相似文献   

14.
IT外包中客户—承包商间的知识转移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知识转移过程和机理尚不明确。为揭示组织控制机制对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组织控制机制与知识转移的关系模型。模型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内化3个阶段,研究组织间控制机制(合同灵活性、关系规范)和组织内控制机制(知识共享机制、知识整合机制)对知识转移过程的联合作用。以中国承接IT外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80家IT接包企业中的员工数据为样本,应用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合同灵活性和关系规范正向影响组织知识获取;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知识应用与知识内化间均显著正相关。此外,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机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明显,知识共享机制促进了知识应用,知识整合机制增强了知识内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以实践社群为对象, 利用进化博弈方法, 综合考虑实践社群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知识重组、知识集聚、成本损失、组织制度、社群成员知识期望等, 构建社群成员知识转移的得益函数, 对社群成员的知识转移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探究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发现:社群成员的知识收发能力、社群成员知识转移的知识集聚效应、社群成员知识转移的激励奖惩机制、知识转移成本、社群成员知识的异质性、社群成员个人期望等是影响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的因素, 可从这5个因素着手提高实践社群知识流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以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主客观影响因素为基础,构建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模式。其中内部隐性知识共享模式包括馆员、部门和图书馆三者间的知识导入、知识溢出和知识交流,外部隐性知识共享模式包括各图书馆之间的知识导入、知识溢出和知识交流。  相似文献   

17.
异质性知识整合促进了新兴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新兴技术知识网络在创新过程中呈现出跨界融合趋势。基于知识层级和知识行为,分析新兴技术跨界融合过程中知识演变机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跨界融合趋势推动网络中的知识元素数量不断增加;不同知识群的知识行为有所不同,核心知识群承担了主要的知识搜索与吸收行为,引导知识群的层级衔接作用较强,对外搜索行为较突出,扩展知识群的非核心性明显。通过知识跨界搜索、知识吸收存储、知识融合重构三种知识行为,提高了知识网络中知识存量和知识水平,使得整体网络知识状态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8.
组织知识创造研究强调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转变的核心环节,然而这一环节的前提是默会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以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说为切入点,认为默会知识有分析性和综合性两种,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将蕴涵于相关显式知识之中而又不为意识所意识到的知识发掘出来,而综合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认知主体在其显式知识结构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推演规则,并据此推演出相应的默会知识。组织知识创造所涉及到的默会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转变为显式知识。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转移情境的知识转移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从知识接受者的心理层面将知识转移成本的概念界定为知识接收者自身感受到的知识接收、寻找、或者吸收的难度。其次,提出了在个人层次的知识转移中,知识的隐含性,知识距离,物理距离和职位距离以及信任是影响知识转移成本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文献分析及理论演绎得出知识隐含性、知识转移双方的物理距离或职位距离与知识转移成本成正相关关系,而转移双方的知识距离、接收方对转移方的信任则与知识转移成本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认知心理学认为长时记忆知识体系中包含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为提高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学习者需要将其陈述性、程序性知识转化为条件性知识。只有当这种转化在大脑中达到自动化程度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使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