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型小说的环境描写,依托于具体的景与物的描写。其形式可分为无景之景、全景之景、特写之景和白描之景四种。这些形式主要通过借人物的活动来暗示、借情节的跳跃来弹塑、借诗意的笔调来美化等方式实现。微型小说的成功的环境描写,往往不拘传统,超越自身,可谓颇具匠心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肖象描写,一般包括人物的面容、神态、形体和服饰等等方面。它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他的小说人物肖象描写中,表现出超绝的艺术腕力,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纵观鲁迅《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小说,从人物肖象描写的角度分析,可以归纳出三种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肖像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都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千方百计来展示人物的外貌特征。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顶峰《红楼梦》中,作者倾心注血,匠心独运,以传神的线条,浓淡相宜的色彩精心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人物肖像的长卷,达到了“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形神俱化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6.
《略论清代小说艺术上的进展》吹求李延年胡益民同志的《略论清代小说艺术上的进展》一文有这样一段话:“《金瓶梅》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写当代生活,其题材、人物、环境、气氛,都是地道的明朝中叶的。不过,在写法上,作者对历史的优孟衣冠还大有保留,——为了保证故事...  相似文献   

7.
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描写了一个女性的世界。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将叙事视角转向“自我”的心灵深处,通过对主要人物尹小跳成长过程的描写,追求一种人生的孤独。从人物的自我失落,到寻找失落的自我,作者探索的是女性自我生成的心路,展示的是女性对自我的审视与拯救。因此《大浴女》的叙事带有较强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8.
场景描写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马丁·伊登》中的场景描写,能够使读者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进一步深入理解这部作品。本文通过细节分析来解读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对人物刻画、情节展开和主题展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关福珍《鸿门宴》的艺术成就,当首推人物描写.司马迁善于在矛盾展开中描写人物,通过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来突现人,使之为形象塑造服务,这样人物形象就获得了高度的鲜明与统一,因而更具典型性。1在《鸿门宴》中,作者善善、恶恶、贤贤、...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本世纪初著名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大师。她的作品着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叙事结构又迥异于伍尔芙、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金丝雀》通篇采用内心独白,但作家在意识流动中通过不断变换视角、精心营造意象、多层次进行对比呼应,使现实主义描写与人物内心世界刻画获得有机整合,因而小说在深刻表现主题的同时亦获得诗一般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微型小说是我国近年新崛起的文艺体式,它自身存在的二难机制决定它不能使用一般小说常用的叙述方式,而变形表述是微型小说发挥艺术特长的最好方式之一.本文着重从微型小说变形的两种方式,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为微型小说制造"新奇化"、"陌生化"提供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哥特式艺术手法对英美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作品都采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哥特式小说通过超常的想象力、复杂的思维描写人物心理,小说充满神秘感和恐怖感。作家执著于书写丑陋、罪恶,揭露人类的伦理道德。在《呼啸山庄》、《简.爱》等小说中,正是哥特式手法的运用,才使其复仇主题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3.
对话性是小说《日瓦戈医生》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中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这两大方面。正是小说的对话性,使得人物显出内心思想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的特征;小说的结构也具有鲜明的对话性特征,即对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鲁迅小说《示众》的研究,说明该小说以三为结构支点,通过三次叫卖声串联起整篇小说的框架,用三组人物构建起立体艺术空间,并分别用三组细节塑造简洁、精确的人物形象。尚三性是鲁迅创作小说《示众》时的一种潜意识,而这种独特的描写艺术也是鲁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描写触觉的艺术,大小说家都重视描写手等触觉感官;描写触觉是为了触及人物的灵魂,并使其精神升华;描写触觉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犹如走钢丝一样,我国小说描写触觉已迈出了矫健的步子。  相似文献   

16.
爱伦.坡的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充满了恐怖和怪诞,追求一种独特的恐怖效果。作者以传统的哥特体式的恐怖、怪诞来讲述奇异、古怪的故事,其创新之处在于在恐怖的表达效果下展现人类变态心理的全景图,重在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扭曲的精神世界,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来探索人类心灵阴暗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梦回清河》是於梨华的早期代表作,作者通过环境描写铺开浓郁的地域风情,通过人物活动还原地域的历史真实,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中也融入多种地域元素以呈现小说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从“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出发,要求文学反映“全般”的社会生活。他通过“缩影式”的描写,把广泛的社会人生熔铸在长短篇小说的艺术建构之中,并且以多种艺术手法对社会人生进行理性评价。在实现再现社会人生和评价社会的过程中,茅盾极其注意小说本身的文学因素,着意突出它的审美个性。他的小说,精心结构故事,潜心描写场面,注重塑造人物。此外,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艺术手法的多种追求,又使其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风格是作品中语言和非语言的个性特征,也是衡量文学翻译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澄清了风格的定义,总结了风格的特征;其次概述了风格标记理论的含义,解析了微型小说原作《初秋》的五点语篇特征;最后运用风格标记理论中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方法,以张白桦译作《初秋》为研究对象,从用词特点、句式特征、段落安排、表意方式、人物心理描写等五方面来阐释译作对原作的风格再现,以期为微型小说风格翻译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