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建军 《领导文萃》2015,(7):116-119
阅古知今,历史上的吏治故事,总能给今天带来启示。比如晚清名臣张之洞,之所以能在险恶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其为官之道,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值得后世思考。为官之首要:忠正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他勤于政事,一身正气,用权不结党,用人不谋私,始终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一、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任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3.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期,看了很多有关张之洞的资料。看着看着,就被张之洞这个人迷住了。这里且不谈他的经世之学、济国之功,单说他为官从政之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就很值得我们今天大大小小的官员学习。敢做大事,敢为人先。《清史稿·张之洞列传》说张  相似文献   

5.
游宇明 《领导文萃》2013,(20):56-58
我喜欢读名人遗嘱,觉得人之将死万事无求,可以说点心里话。最近偶然读到两份晚清重臣的遗嘱,觉得颇有意思,也很值得玩味。190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生命即将油尽灯枯,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6.
朱韬 《决策》2010,(Z1)
张居正有句名言: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领导者只有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才能开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后期洋务派的杰出代表。他早年中举,中年封疆,晚年入阁,观其一生为维护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鞠躬尽瘁。而他生前口碑却不很好,时人也颇多诟病,其罪状之一便是自命清高、张狂傲慢。但是,张之洞的识才与用人之能,却值得称道,是一个被毛泽东称为不该被忘记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梁纪锋 《领导文萃》2012,(14):37-4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异的怪癖。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  相似文献   

8.
正晚清时期,张之洞担任封疆大吏29年,励精图治,在重工业、纺织工业、军工制造、军队建设、教育体系、农业、财政、金融、司法、狱政等各方面展开探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当时,国内仍然是保守主义占据主流,张之洞和其他洋务派大臣一样,面对推动改革的巨大阻力,其克服阻力推动改革的认识、方法,今日回首,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吉樟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一名重要官员,在当时动荡多事之秋,他重视慈善教育、有远见卓识、尚忠诚气节,因而能在仕途中顺利进退,受到褒扬。他积极的为官之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他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做京官,属于“清流”(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一景,人称“青牛”,与之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清扬浊,讥讽时政,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张之洞在京城做清流的时候,向以敢谏闻名。1880年,宫里出了件惹得朝野大哗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正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并称晚清三大中兴名臣,三人同朝为官,为人处世和行事风格却大不相同。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处世圆融,严于律己,近乎完人。李鸿章善于投机钻营,适应能力极强,左右逢源,太后喜欢他,洋人也喜欢他,屡战屡败,依然屹立不倒。曾国藩和李鸿章都特别会做人,谙熟官场潜规则,不轻易树敌。左宗棠却是个直性子,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敢于直言,动不动就得罪人。曾国藩权势如日中天之  相似文献   

12.
<正>识人用人、选贤任能,可谓千古难题。但作为晚清扶危救难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于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确有独到见解。居官入仕者,倘能思之、鉴之,必能大受裨益。话说,李鸿章曾向曾国藩举荐三个人,恰好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就让人在厅外等候。那承想,曾国藩散步回来,从察言观色中已有定论,当李鸿章请他当面考察选用时,曾国藩却直言相告:"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服务的工作;中间那位阳奉阴违、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参与并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其一生波澜壮阔,饱受争议,既有“中兴名臣”的美誉,也被冠以“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曾国潘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持家教子、管理军队和为官理政方面的思想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值得后人反复体味。  相似文献   

14.
<正>官德是固政之本,为官者以德为先,官无德则无为、乱为。我国的官德有着完整的历史传承,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制度均有对为官者职业伦理、职业操守的阐述和规范者,因此也就出现了忠实践行古代官德的典范。这些典范的为官人格、为官思想、为官经历,对当代社会的官德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与借鉴作用。苏轼为官以积学深、见理明、议事切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颂,其丰富的治国思想、坎坷的为官经历和显著的为官业绩系统地体现了苏轼的为官之德,堪称古代官德的典范,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雷颐 《领导文萃》2010,(7):100-103
<正>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滔天巨浪一个紧接一个扑面而来。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圜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仅安然度过一次次严重危机,反而权位更重更高。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张之洞学问大,"中体西用"风靡一时;而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相似文献   

17.
正时代与英雄的关系历来为世人津津乐道。近代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但人杰英雄辈出,或左右政局,或力挽狂澜,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晚清名臣翁同龢即是这样一个人物。翁同龢是晚清政治舞台的要角,且为两朝帝师,对政局之影响甚巨。翁同龢从政之得失,对  相似文献   

18.
正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创者,他经手筹建官办新式企业无数:在广东,就有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调任湖广总督后,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并开办内河船运和电信事业。别看他承办了这么多实业,可是他生活却过得很清苦。他为官清廉,从不索贿受贿,因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实在挺不过去,他就派人典当衣服过日子。张之洞在自我评价时说:  相似文献   

19.
<正>"食君俸禄,担君之忧。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行其责",古人将其列为处世之根本、为官之信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更需秉承品德为首、勤业为本、廉洁为根,要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惶恐之心,以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让人  相似文献   

2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各行各业,均应各守其德,师有师德,医有医德,官有官德,对为官从政者来讲,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必须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政治操守和为官底线,这便是政德,也可以说是官德。领导干部只有讲政德、崇官德,才能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其功方能垒土成台,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对国家有用,对人民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