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主体在从素材到题材的嬗变中应具备写作灵感、胆量意识、洞察力、想象力和审美情感等写作素质,好的作品正是写作主体上述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写作文离不开构思,所谓构思,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及事情的经过,安排文章的结构,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等等。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在记叙文中常见的构思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说起作文。同学们就愁眉苦脸。为什么他们怕作文?原因在于:(1)头脑中是空的。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2)语言贫乏。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广泛地搜集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一、题解作文素材是为了达到特定写作目的而选用的材料。同样的素材,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上为不同的目的服务。在考试中尤其足高考时,一方面,由于紧张,或由于平时素材的积累还很薄弱,面对话题,考生会有“咬断笔杆不放松”而发出“巧妇难为无米炊”的感慨;另一方面,对于素材的认识和运用,考生往往又易陷入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社会好比七彩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多姿多态,而我们一些学校的学生几乎天天生活在“两点一线”(学校、家庭)范围内,阅历尚浅,生活面窄,导致写作素材匮乏,每写作文往往感到无米下锅。即使勉强作文.总凭过去积累的素材,吃老本,结果写来写去仍是那几件老掉牙的事,几个面孔熟悉的人。学生一写作文就感到枯燥,毫无兴致。因此,解决学生素材缺乏的问题迫在眉睫。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写日记的习惯外,还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社会的大海洋中,积极去搜集挖掘富于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听到初中生这样嘀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怎能写…优美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然妙笔生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否则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7.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所掌握的众多素材,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分析素材,才可能真正全面地掌握和占有素材。只有全方位地掌握了素材,才能在写作过程中真正做到信手拈来。我们往往强调素材积累,有时却忽略了对素材的分析和理解,以至于我们积累了很多素材,在写作过程中真正能运用的素材却比较少。  相似文献   

8.
正确引述论据是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议论文要进行说理不可能不用论据,而用论据尤其要学会引述作为论据的鲜活素材。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虽占有相当可观的鲜活素材,但却在引述时或拖沓冗长,或不得要领。那么,写议论文时到底应该怎样引述论据,用好素材论据呢?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解决作文“写什么”比“怎么写”更为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写作文发愁的便是没有材料。这个“没有材料”还分几种情况,“一无所有”,没有与主题相应的材料;“山穷水尽”,选材单一,不足以突出主题;  相似文献   

10.
积累写作素材,做好高考作文的冲刺准备,十分必要。但如何将自己在平时阅读中摘抄的素材科学地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呢?除了分门别类地将素材意义整理清楚外,还应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素材,学会提炼话题或者感点,并且做到审题立意时确保对准靶心,击中要点,从而把握该素材的运用方向。下面提供一些实际事例,为作文素材运用提示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学常常为没有写作的素材而烦恼,也有的同学为有了写作的素材却不知道如何与话题相结合而烦恼。这其实还是不懂得如何在写作时消化已有的素材,没有掌握一定的素材运用方法而已。在这里,专门为各位同学介绍一种极其简单而实用的素材运用技巧——“人物组装”,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根据作文议论说理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素材,如何紧扣作文的中心对所选的素材进行分析论述,如何根据作文的中心的需要适当地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这些都是现在生活面狭窄、素材积累少的高中生在作文中比较头疼的问题。下面就结合一些作文片段写作的示例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相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执教语文二十余个春秋了,教学实践中,目睹一些学生上作文课兴趣索然,写作时搜索枯肠难以下笔,平时个个伶牙俐齿,一到作文却反应迟钝。笔者认为,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因此,作文教学要从积累素材抓起。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丰厚的素材积累,是难以写出佳作的。议论文的写作尤其如此。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在背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之后,仍然难以如愿地写出好文章。守着粮仓吃夹生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高考的话题作文,给中学生的写作带来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它减小了审题难度,降低了跑题的可能性。那么.在偌大的写作空间之中,如何把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知识素材.快速组织起来,选择最能发挥学生写作能力的题材,快速进入写作状态,则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厚积只因苦搜寻 唐朝名诗人李贺,为了寻找写作的素材,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锦囊,饭兜,骑上一匹瘦马,沿着小溪漫游,他细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即景吟诗,每逢吟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中,直到天黑才回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提到作文,学生最头疼的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用。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差不多忘记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记很多的材料,有时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学过的课文中的材料拿过来,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加工,为我们的作文所用,丰富我们作文的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办法。现就高中六册的语文课本进行写作素材的梳理,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材料问题提供一些方便。  相似文献   

18.
一、量裁 就是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块布料,剪裁师傅根据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缝制出不同特色的服装。高考命题千变万化,但年年都有人利用同一则经典素材写出不同内容主旨、不同风格特色的佳作,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这则素材,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中是这样“量裁”的: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它来比喻写作,也是很恰当的。“妇”即是作者,“炊”就是写作,那么,“炊”用的“米”,便是构成作品的材料了。没有米,再巧的媳妇也做不成饭,没有素材,再高明的作者也写不出作品。由此可见,搜集材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位的工作。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搜集的及写入文章之中的事实或论据,它包括素材和题材。有许多同志,拿起笔来,往往感到脑袋空空的,没啥可写的,这多是由于缺乏材料的积累所造成的。心中没有一个“材料仓库”,写作起来势必会捉襟见肘,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养成搜集,积…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语文的重头戏。面对写作,有的学生提笔起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有的学生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提笔在手,搜肠刮肚,最终无话可说。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情况,其原因在于他们写作材料的占有量不同。我们知道,占有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脑子里积累了足够的材料,作文时自然得心应手;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忧,走出素材贫乏的困境?我认为关注课本,挖掘课本素材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