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是具有独特文化特性的组织,它的文化特性主要体现为学术性、开放性、人文性以及民族性。基于这些特性,大学文化具有精神品性的引领功能、价值观的导向功能、理想人格的范型定位功能、“教与学场域”的营造功能。  相似文献   

2.
潘静  张春平 《社科纵横》2015,(1):161-165
中国百年大学的文化研究正备受重视,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百年大学呈现共同的文化特征,面临相同的文化困境,需要寻找相近的文化出路。适应性是文化的根本属性,也是百年大学文化的建设路径。文化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四种方式来实现,并将导致矛盾共存、适应融合和优化替代三种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3.
赵金科 《社科纵横》2013,(12):13-17
核心价值观是维系文化认同、社会团结和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内在精神与生命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核心价值观的诞生,对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7):105-110
目前国内学界在中西价值观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现有成果在价值观的维度分解及内容比较上均存在一定不合理之处。参考边沁的分类解析策略,我们可从自然观、政治观、道德观、宗教观、人生观等五个维度对中西价值观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始基开展内容上的比较研究。文化与价值观二者之间具有双向互动的关系: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同时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文化认同。因而,为促进当前我国的文化认同,首先,我们要在多元文化比较中实现优劣鉴别与共同发展,为文化认同提供科学"质料"与"活水"源流。其次,我们需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来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认同奠定价值论根基。  相似文献   

5.
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基本形态有三个:文化交流、制度输出、价值观传播。文化交流属于表层的、最常见的文化外交形态;嫁接美式政治经济制度属于美国文化外交的中层形态;传播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属于核心层的文化外交形态。这三种形态紧密联系,共同搭建起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有机体,成为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事实上,美国也的确把文化外交当作谋求"文化霸权"地位的有效手段;而以"文化霸权"为目标的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威胁。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政策在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张发钦  林宁 《社科纵横》2009,24(2):144-146,149
大学文化与政治文明在精神内涵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大学文化不仅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还为政治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当前大学文化的庸俗化、趋同化及简单化等状况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努力培育大学精神文化、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文化、积极坚实大学物质文化,自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模型、多维空间中的距离理论以及聚类分析方法,采用瑞典"世界价值观研究协会"世界价值观调查(WVS)问卷中的数据,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性、距离以及类型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东欧国家中,拉脱维亚、捷克、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和波兰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距离较小;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马其顿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8.
鲁阿凤 《社科纵横》2007,22(6):173-17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存在差异。本文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化在词汇、日常习俗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根本遵循。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着眼于解决“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提供思想引领,要着眼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为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提供精神指引,要着眼于塑造当代中国价值的解释范式,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方法论指导,为在国际社会上弘扬更加公平、正义的共同价值提供中国的价值主张。  相似文献   

10.
吴立保  王骥 《阅江学刊》2012,4(5):31-36
文化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中国大学模式的构建是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历程中摆脱依附、寻求自主发展和独立发展的探索过程,体现出文化选择的时代特征。在建设高教强国的背景下提出建构中国大学模式的命题,表明了中国大学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从文化选择的视角思考中国大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传承近代中国大学文化精神,立足中国模式,以文化包容的心态融合世界大学的共同精神,遵循世界大学发展的普适规律并形成中国大学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