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燕文化的价值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燕文化是在燕国时期形成而在后世得到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价值。燕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燕文化具有理论价值、历史价值,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燕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研究这五座都城的建立和几次迁都的过程,对认识燕国历史和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春秋》经记载燕国三传相同的有六次,前两次为南燕,后四次为北燕,《左传》多一次记载北燕;传文记载的燕国,《左传》有三种情况,《榖梁》全为北燕。考察与北燕相关的在周王室世代为王卿士的召氏家族,可知其子孙代代承袭职位不绝,是周王室有重要影响力的家族之一,其存在默认了北燕和周王室的关系。南燕可反衬出,北燕是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为周宗室国家,始封君召公功勋卓著,虽地处偏远为山戎所隔,仍为诸夏世界所认可。  相似文献   

4.
北京至少有 3 0 0 0年以上的城建历史。古文化遗址证明 ,北京地区至少在商末周初时就已经有了城池。《史记·燕召公世家》记 :“周武王之于纣 ,封召公子北燕。”可见 ,从公元前1 1世纪起 ,北京地区就是中原华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交往、融合之地。《史记》作者司马迁称赞说 :“燕  相似文献   

5.
“召南”不是国家,而是根据召公系诗,召公指历代召公的统称,不是一个人。召公有燕国和采地召封地,又曾和周公分陕而治,“召南”由燕风和贤臣身份的作品构成。西周以来,根据礼制,大夫也可以拥有礼乐。只是孔子删诗时没有保留,所以《诗经》中没有大夫这一种类诗。“周南”和此相类。十五国风不是曾猜测的根据区域决定,而是按照礼乐性质划分的,风雅颂也是如此。召公是周代著名的诗人,留下作品在十首左右。召公是燕赵文化的奠基人和缔造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召公采地的位置,李学勤先生在《青铜器与周原遗址》一文中曾有专论,认为在今岐山西南的刘家原一带,其论据,一是文献有关召公采地的记载,一是距文献所谓召公采地召享村不远的刘家原曾出土召公玉刀。如果召公采地的大致位置可以推定,对于在实际考古工作中寻找召公的遗存,遗物将具有指导意义。因为迄今在田野考古中还没有发现西周诸王及大贵族的陵墓,而一旦有所发现,其意义将不言而喻。近日翻检书刊,略有心得,可补证李先生立论,故从考古学与青铜器方面阐发一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北京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的研究主要围绕燕文化和玉皇庙文化展开,并对贯穿两种文化的遗迹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从中发现,燕文化贯穿春秋战国始终,而玉皇庙文化仅存在于战国时期。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研究,不仅可以对东周时期的历史有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将这一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北京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的研究主要围绕燕文化和玉皇庙文化展开,并对贯穿两种文化的遗迹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从中发现,燕文化贯穿春秋战国始终,而玉皇庙文化仅存在于战国时期。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研究,不仅可以对东周时期的历史有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将这一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简述山东史前文化发展序列蔡培桂山东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准确历史,是始于西周初年封邦建国时齐国和鲁国的建立。齐鲁之前的文字记载也见于先秦史籍,但多是传说,既不系统,又多矛盾。因此,山东史前史的研究只能依靠考古资料。山东地区的考古工作者经过艰苦努力,首要成绩...  相似文献   

10.
陕西周原考古队1976年在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接着又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群遗迹。这两处建筑基址的发现,引起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和古代建筑史学者的极大关注。后来由中国古代建筑史学者对两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复原。这是建国以来陕西周原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陕西西周考古研究的最大突破,为陕西周原西周考古和西周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岩下放言》系叶梦得晚年归老卞山后所作。既有一、三卷本之别,又有《稗海》中署名为郑景望的《蒙斋笔谈》的混淆。经考证,《稗海》之前,没有《蒙斋笔谈》的著录;宋代六位有"蒙斋"名号的人、宋代另外两位"叶梦得"以及郑景望本人都没有《蒙斋笔谈》的记录。《蒙斋笔谈》的大部分内容与叶梦得关系密切,且与《岩下放言》的中下两卷内容完全吻合。《蒙斋笔谈》应系宋元以后的人误托郑景望之名,裁剪《岩下放言》之内容的伪作。  相似文献   

12.
二晏论考     
晏殊、晏几道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词人,有关他们生平思想研究的论文虽数量众多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漏洞,因此文中从晏殊与欧阳修的关系,晏几道与新党的关系及《小山词》的结集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补充和辩正。  相似文献   

13.
炎帝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时代的英雄人物的象征和化身,把炎帝说成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具体历史人物,炎帝文明代表了某一地区的文明都是不确切的。炎帝神农氏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开拓、重视创新、重农尊农的精神文化。弘扬作为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文化,有利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对《燕歌行》主旨的理解 ,学术界见仁见智 ,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从高适写诗的背景 ,从作品的基调考察后认为 ,《燕歌行》并非针对具体的人和事 ,《燕歌行》的主旨既非歌颂 ,也非讽刺 ,而是为战士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叹息、不平。  相似文献   

15.
炎帝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兴起炎黄文化热。对于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 ,究竟是人、是神还是别的什么象征 ?通过考据学、考古学及近年有关学科最新成果的综合研究 ,人们认识到 :关于炎帝的种种神话传说 ,不过是一种文化现象。炎帝文化实质是长江文明。长期存在于学术领域内的“黄河文明 (黄帝 )一统论”或“中原中心说” ,应该纠正为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长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的古代先民共同创造了炎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严复对中国的道家思想比较关注。他认为《老子》《庄子》与近代西方的科学知识有相通之处;而且其中亦含有西方的民主与自由观念。文章以为,严复对道家思想的误解不是他的学术能力之不足所致,而是他的社会政治理想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红岩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象征,有其历史原因,这种象征意义不应任意改变.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国统区革命实践中培植起来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与同一时期产生的延安精神交相辉映,构成成熟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正确认识红岩精神,包括它的内涵和历史定位,不能脱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弘扬红岩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同乐院燕青搏鱼》中的燕青,是一个平民化的英雄人物,燕青形象更多的表现梁山好汉为民除害的侠士义气。《水浒传》里的燕青,是一个忠心耿耿、机智灵巧、了身达命的贤才,性格比元杂剧里复杂,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水浒后传》沿袭《水浒传》里燕青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将他塑造成一个出谋划策、智勇过人的非凡将士,一个出类拔萃的军师。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研究认为“短言”为人声、“长言”为去声或非人声。文章根据古代注释家对主动句用非去声、被动句用去声的原则及现代山东方言的西齐片中人声、去声调值演变的规律,提出了“长言”为人声、“短言”为去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