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积淀、发展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个人层面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修身之美,社会层面以仁爱和合为核心的和谐之美,国家层面以命运与共为核心的大同之美等丰厚的美育资源。在新媒体时代,要更加重视新媒体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中的载体功能,彰显其独特优势,不断推进新媒体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的自我革命,以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2.
向传统致敬     
根据教育部网站4月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需要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和信息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之举。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新的挑战,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包括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营造教育初心与育人使命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华人企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和延续的成果之一,其文化渊源主要来自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华人居住国的本土文化三个方面。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华人企业文化中的比重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华文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教育在华文教育内容体系中却处于缺失状态。当前,应从加强华人企业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将“华人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编入教材,对华文教师作系统的有关“华人企业文化”的教育与培训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华人企业文化研究,并将其纳入华文教育内容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标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可以科学回答“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从何处来”这一根本性的民族根脉和源头问题,对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水平等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由传承意蕴、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和保障体系等构成,具体解决为何传承、由谁传承、传承什么、怎样传承以及如何保障等核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建立良好的文化传承生态,以及加强现代话语体系、传播传承机制、实践养成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建设,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位主要表现在缺乏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系统性的培育机制、多元化的输送方式三个方面。究其原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以及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应搭建立体的文化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素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以促成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为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有效手段。在高校思政课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有利于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促进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有新的生命增长点。同时,它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并筑牢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家国文化、君子文化都与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契合,是我们推行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关键素材。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并尽量运用自主探究模式促成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认同。  相似文献   

9.
大学要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的重要日程。其主要作法是: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寓于大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心育等素质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围绕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在改进中创新,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促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教师引领示范等路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向传统致敬     
正根据教育部网站4月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中的比重。看到这里,笔者不禁联想起最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国学为何能够"热"起来?简单来讲,这是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中道德素养教育、爱国精神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都是现在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高校要提高认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优势及资源优势,多方面、多形式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决定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它是彰显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更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文章分析了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打开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模糊、方式单一、环境欠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革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策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相似文献   

15.
华人企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和延续的成果之一,其文化渊源主要来自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华人居住国的本土文化三个方面。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华人企业文化中的比重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华文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教育在华文教育内容体系中却处于缺失状态。当前,应从加强华人企业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将华人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编入教材,对华文教师作系统的有关华人企业文化的教育与培训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华人企业文化研究,并将其纳入华文教育内容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真善美的品质,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哲学思想、精神观念,其塑造理想人格、增强文化自信、扩大文化认同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现,要遵循育人与育才、传承与创新的规律。在教育实践当中,教育主体要增强文化自觉,以优秀文化育人;教育客体要优化思想品格,推动传承创新;教育介体要推陈出新,深化承载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文化创新、文化认同等都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育承载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处世之道、立世之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历史教育相嵌合是增强教育生命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题中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历史教育,必须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厘清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又是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现状,提出加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引领、推进传统文化渗透课程建设、重视传统文化隐性育人格局等措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9.
要圆满完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战略任务,就必须纠正关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原则,在实践中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太原师范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搭建了"研究平台+课堂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四位一体教育机制,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其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其三,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