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职业》2023,(13):28-30
语文课程是中华文化和知识传承的载体,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使古诗文教学效果最大化,也能提高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对此,教师应当从多个层面挖掘语文古诗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重构教学目标和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推动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从中职语文古诗文的诗词、作者以及典故等方面进行思政元素解读,并探索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策略,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永红 《职业》2024,(6):8-10
在中职教育阶段,教师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本文主要通过综合分析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科教师思政素养水平不高、课程思政教学不平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等突出问题,阐述数学课程思政对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丽娜 《职业》2023,(3):63-65
本文以中职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中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一课为例,探索如何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革新教学手段等方式,实现党史教育和中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单智习 《职业》2022,(7):88-90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思政课融入中职专业课程教学必要性的分析,从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延伸实习实训平台、推动教学评价重构四个层面,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中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媛媛 《职业》2024,(4):23-25
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单片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种适合当前中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思路:明确单片机课程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并进行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思政课教学对于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各项事业逐步进入了战略发展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亟需把握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形势,加强思政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焦点和教育核心,更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也是我国中职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章就中职思政课的教育重要性作为切入,重点分析了中职思政课的教育困境,并针对当下中职思政课的教育困境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职语文在内容上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思政内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极为富。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要抓住“教材”这个主阵地,从“小”处入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政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化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8.
吴迎春 《职业》2023,(20):10-12
国家战略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大量具备科学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本文就如何把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和数学核心素养融入中职数学课程,以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进行探讨,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和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关系,根据三者关系和中职学生的特点选取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进一步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办法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王金然 《职业》2022,(7):91-93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在突出技能培养的同时,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数学课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因此贯彻落实课程思政义不容辞.本文阐述了中职数学课堂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从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内涵教育等方面落实...  相似文献   

10.
王亚达  孙立 《职业》2024,(5):52-55
本研究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中职体育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结合已有的相关思政素材和“体育+思政”创新素材,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的中职学校“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一三五”模式。为构建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提供论据和积累素材,为探索中职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提供研究思路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笔者德育课教学的经验,探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职院校线上思政课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谢睿桢 《职业》2024,(6):71-74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通过思想铸魂和专业教学提高育人成效。根据教育部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专业特色挖掘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实践体验中赓续中华文脉,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本文就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英梅 《职业》2023,(18):67-70
本文围绕如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中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理念培训强基础、协同组织搭平台、合作调研做支撑、思政元素提炼做重点,为全员协同育人提供保障;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牵引、联合备课为先导、课堂教学为关键、实训参与为辅助、其他活动做依托,为全过程协同育人明确方向;校内联动、校企协同、家校互动与社会融入,为全方位协同育人开阔思路。基于多元评价理念,探索出中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评价的内容、标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中职院校教师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网上教学。本文以中职思政课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介绍了如何将疫情融入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出彩网络课堂。  相似文献   

15.
长时间以来,中职院校承担着给社会培育与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还是思政工作实施的主战场。十九大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充分彰显时效性、时代性特征。为促进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进一步发展,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加以培育,便需有所改革。本研究先对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意义进行了阐述,而后分析了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菲  兰俊才 《公关世界》2023,(4):135-137
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是评价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的意义、造成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不足的原因,从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平台、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测评体系、完善思政课实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基于学生获得感提升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落实思政课改革要求,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戴薇 《职业》2022,(4):91-93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中职语文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可借鉴"言教并重""文道合一"的实施策略,稳步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育匠人""铸匠魂",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课程目标,极大地发挥语文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储海平 《职业》2021,(6):26-29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职思政课堂教学中座位的编排也需要根据大数据进行重构。教师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识储备、综合能力等进行异质分组,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拥有更科学的座位。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积极主动拥有课堂教学中的C位。课堂教学中的座位布局是激活中职思政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在虚拟与现实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精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快乐体验教学过程,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思政知识的同时,锻炼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达到乐德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周苗苗 《职业》2020,(12):44-45
教学活动作为认知过程的一种,涵盖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思政课教学并非简单地把理论讲授与概念识记相结合,还需要学生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及价值观等通过各种形式感知、认可、同化、升华,从而自觉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而情境教学就是这样一种通过创设典型场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触动,将抽象的思政内容具化为活动体验,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中职院校的学情,探索将情境教学法引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蔡爱娣 《职业》2022,(8):48-50
本文论述了中职思政教育发挥党建育人作用探索实践的意义,并以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为例,探讨中职思政教育发挥党建育人作用的实践路径以及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