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研究》2008,(1):F0002-F0002,F0003
阿里具有悠久的石窟文化和独特的石窟壁画艺术,新发现的札达县喀泽聂拉康壁画是阿里最早的石窟壁画之一。据初步断定,该壁画绘于11世纪,目前大部分保存完好,其独特的画法、色彩、原料、风格等在阿里其他地方很难看到,就连整个西藏地区也属十分罕见,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佛学文化等研究价值。喀泽聂拉康石窟壁画是继西藏西部阿里札达境内萨廓三石窟(又称皮央东嘎石窟)遗址发现之后在阿里札达境内又一次石窟壁画艺术的重大发现,反映出西藏西部阿里是辉煌灿烂的壁画艺术的故乡,既有深厚的壁画艺术文化底蕴,又是不可替代的博大精深的壁画艺术宝库,代表了11世纪藏族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壁画艺术智慧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西藏西部佛教石窟中的曼荼罗与东方曼荼罗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藏西部的东嘎、皮央等地调查发现了一批佛教石窟,这一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西藏高原佛教艺术的宝库,也填补了我国石窟寺艺术在空间分布上的空白,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重视与关注。 西藏西部石窟壁画中有大量的密教美术题材,其中尤其是以东嘎洞窟所绘的大幅密宗曼荼罗图最为精美、最为丰富多彩。作为一种特殊的密教图案,曼荼罗在东方佛教美术世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南亚印度、尼泊尔等国以及东亚的中国、日本等国历史上都曾经一度甚为流行。但现存于世的曼荼罗图案,却仅在藏密系统的中国西藏、尼泊尔、拉达克,以及称之为“东密”的日本密教中得以保存流传至今。本文拟通过对于西藏西部石窟壁画中的曼荼罗遗存与这些地区密教曼荼罗图像的比较研究,揭示东方曼荼罗世界在表现形式与精神象征等方面的异同,进而探讨其文化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乐金石窟     
古格&#;次仁加布 《西藏研究》2008,(2):F0002-F0002,F0003
这座新近发现的石窟位于西藏阿里札达县喀泽布林乡喀泽沟尾,在此植被簇拥、环境优美,曾有一座寺庙,已毁。这座石窟内的壁画虽风吹日晒有所毁坏,然基本完整,其色调、绘画风格、颜料及内容都独具特色,是喀泽壁画中的又一亮点,颇具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在此刊登,供从事西藏西部阿里壁画艺术和藏传佛教各教派从前、后藏向阿里传播史研究者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东嘎之谜     
在浩翰的阿里高原上,我又听说了一处宝藏。东嘎壁画,是西藏文管部门在国内有关专家配合下近期考古的重大新发现,它被称为有世界性意义的佛教石窟群。专家评价:它揭开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极为宝贵的画卷,填补了西藏西部古代石窟艺术的重大空白,是西藏至今为止发现的最...  相似文献   

5.
《西藏研究》2009,114(2):F0002-F0002,F0003
阿里札达县喀泽壁画艺术遗址形成较大规模的独特的壁画系统,是阿里,也是西藏地区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旷世奇葩。扎宗石窟位于离喀泽冬季居住地2公里处的土林崖坡上,石窟内壁画保存完整。藏传佛教内容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被生动形象地描绘于扎宗石窟壁画之中,所绘壁画无论从风格还是从主题评价,都是独一无二的。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富于变化,色彩多样,生动地再现了古格王朝时期的佛教文化生活景象及其艺术想象力;有个体也有群体;笔法古朴细腻,多彩用俯瞰式透视法,以几何结构描绘人物和风景,画面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阿里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霍巍 《西藏研究》2002,(3):52-60
佛教传入吐蕃之后 ,佛教石窟寺艺术也随之在西藏高原兴起。开凿石窟、雕刻塑造佛像之风在当时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中心拉萨初开其端 ,被称之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药王山查那路甫石窟 ,便是其中的一处重要的早期石窟寺遗存。① 但由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局限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西藏高原这一佛教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并未能够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两方面加以认真的识别与研究 ,西藏一直被认为是佛教石窟寺艺术分布图上一个几乎是空白的地区。近年来 ,随着西藏西部以皮央、东嘎石窟遗址为代表的一批石窟遗址的考古发现 ,②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7.
次仁加布 《西藏研究》2010,(2):F0002-F0002,F0003
夏千佛石窟位于扎达县东噶乡拜沟谷上部,石窟内的壁画约绘于12世纪,是古格王朝区域内上北与下北壁画艺术的主要枢纽和汇聚,它放射着古格早期佛教壁画艺术的光芒。同时,该石窟壁画向世人展示出一幅风格浩繁、地方特色浓郁、色彩斑斓以及内容丰富的艺术画卷。世人从中可以领略到阿里古格王朝时期,藏传佛教后弘期佛教新密壁画艺术的魅力,目睹古格石窟壁画艺术出神人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马蹄寺石窟群地处张掖市南62公里的祁连山北麓,洞窟大多开凿在临松山山谷间的红砂岩壁上,窟群由千佛洞、金塔寺、马蹄南北寺和上、中、下观音洞七部分组成,共有洞窟七十余个。尚存有文物遗迹的洞窟37个,窟内保存有北凉、北魏、北周、隋、唐、西夏、元、明、以来的珍贵塑像500余身,壁画1200多平方米。1996年,马蹄寺石窟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9.
作为唐代中央政权与龟兹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紧密的有力的历史新见证 ,阿艾石窟为研究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历史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在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末的一天 ,24岁的新疆库车县(古西域龟兹地区)维吾尔族农民阿不来提·买买提 ,在该县县城以北60公里的一条峡谷崖壁上采药时 ,意外发现了一座盛唐时代的佛教石窟。阿不来提·买买提深深惊叹于洞窟内精美绝伦的壁画 ,并迅速向当地政府报告了他的“重大发现”。得知情况后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的文物工作者二十多人立即赶到现场 ,对石窟进行了全面清理 :测量…  相似文献   

10.
<正>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广场的西南角、药王山南麓距地面约20余米处,依山开凿有一座石窟。看似不起眼,但它在西藏石窟史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堪称西藏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一座石窟,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座塔庙窟。这座石窟窟口向东,平面略作长方形,深约6米,宽约5米,高约2.6米。窟内中部偏后的位置凿有连接窟顶的长方形平面中心柱,围绕这个中心柱形成宽约1米的礼拜道。早期寺院的中心是佛塔,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是陇右地区北朝时期佛教和佛教艺术在传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遗存。在这一时期这两处石窟寺由于地域和风俗的相近,从开凿年代、方式、艺术表现形式都相互交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吴亮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60-161
麦积山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是陇右地区北朝时期佛教和佛教艺术在传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遗存.在这一时期这两处石窟寺由于地域和风俗的相近,从开凿年代、方式、艺术表现形式都相互交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窟是由何人所造 ?是怎样建造出来的 ?建造所需时间多长 ?这些一直是人们心中的疑问。日前 ,敦煌研究院的专家通过研究敦煌壁画的题记和敦煌文书及其它文献 ,找到了明确的答案。敦煌石窟的营造者大致分为 3类 :窟主 (即石窟的主人 )、施出 (出钱出力帮助窟主建窟的人 )和工匠 (石窟营造的具体操作者 )。而工匠又分为石匠 (打窟人 )、泥匠、塑匠、画匠、木匠等。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 ,需要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程序。一座洞窟建造时间的长短要受到洞窟规模大小、窟主的财力和势力、社会变迁等各…  相似文献   

14.
云冈石窟的雕像是用坚硬的岩石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石窟的南北长约一千米。云冈石窟在建筑设计、洞形、纹饰等设计上,与其它洞窟相比较,呈现出别样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云冈石窟壁画中的装饰纹样与鲜卑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冈石窟的壁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装饰风格也十分独特。基于此,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云冈石窟的历史及基本概况,其次对云冈石窟壁画技法进行解析,最后探究云冈石窟壁画中的色彩装饰。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465窟藏传佛教壁画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65窟是一个人们颇感兴趣以表现藏密题材为主体的佛教洞窟。位于洞窟区北段北端,覆斗顶,中央设园椎形四阶佛坛,元代洞窟,俗名“欢喜洞”。窟分前后两室,全为藏式壁画。表现形式为单身的和男女合抱双身的修密像,画法奇特,独具格调,在汉地佛教石窟中是唯一以藏密(双身)艺术来表现佛教密宗思想和修习过程的。逝去的岁月,带着好奇的心理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到处涂写刻划,加之壁画色彩蜕变脱落,壁面伤痕累累,壁画多模糊不清。为使这一珍贵文化遗迹能早日为人们所认识,所了解,揭开她的神秘感。试撰写此文。由于学识浅薄,对佛教艺术所知寥寥,而对藏密更是门外  相似文献   

16.
封面介绍     
正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查拉路甫石窟是西藏目前所知唯一的一座石窟。尽管它是一座很小的石窟,而且只有七十一尊造像,但因它的造像内容、风格有别于我国其他石窟寺艺术,所以,对查拉路甫石窟的时代、分期、造像风格及我国石窟寺艺术的起源、传播和发展等问题作些探讨是完全必要的。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不可能完成这样重大的课题,这里只想就个人的看法求正于专家和同行们,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雪芬 《西藏研究》2023,(3):101-107+162
炳灵寺石窟第132窟壁画系明代藏传佛教和道教风格,其中以藏传佛教壁画为主,壁画绘制精美,保存完整,内容复杂。分析壁画的空间布局和图像发现,该窟为藏传佛教密宗的实修窟,壁画内容围绕行者实修展开,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观想成就法象,二是入法界经变画,三是供养像,四是护法像。道教壁画占比较少,为明代流行的三霄娘娘、监生高元帅等与送子有关的艺术题材,表达了功德主们求子嗣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第127号石窟作为麦积山石窟最重要的壁画窟,壁画题材丰富、篇幅宏大、色彩艳丽,展现出当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体验。《西方净土变》作为麦积山第127窟大型经变画的代表作,对其进行构图图式特点探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风格以及表达方式的研究。文章以麦积山石窟127号窟中的《西方净土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分析壁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构图图式及特点,以期实现对壁画的美学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南北朝艺术体系复原工作的实现,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第127号石窟作为麦积山石窟最重要的壁画窟,壁画题材丰富、篇幅宏大、色彩艳丽,展现出当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体验.《西方净土变》作为麦积山第127窟大型经变画的代表作,对其进行构图图式特点探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风格以及表达方式的研究.文章以麦积山石窟127号窟中的《西方净土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分析壁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构图图式及特点,以期实现对壁画的美学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南北朝艺术体系复原工作的实现,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