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实质与秉性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需要永远传承下去。伟大建党精神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优质资源,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课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具有内在统一性。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拥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根据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为了把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要融汇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方法,延伸实践活动空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而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和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价值导向相契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同时,要提高思政课的师资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丰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传统课堂主阵地作用,重视实践课堂作用,打造独具特色的网络课堂;建立健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也是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光荣责任和使命,要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其育人动能,要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四个维度的科学内涵,厘清伟大建党精神与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契合,着力构建课堂引领、实践淬炼、文化熏陶、网络渗透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4.
<正>1921年,革命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思想政治的精神之源,能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提供动力。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应该将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将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思政教学的方向。高校应重视伟大建党精神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将伟大建党精神列入大会主题,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也将其载入总纲。伟大建党精神多次被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概括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及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的历史地位为起点,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学界持续关注且持续深耕的重要议题。学界主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基础、科学内涵、当代价值、弘扬路径及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系等视角,对伟大建党精神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整体上看,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视角较为局限,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微观视角要素分析较少等,需要学界从回归理论、面向实践、拓宽视野等方面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的抗争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和凝聚了伟大建党精神,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不同时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在新的征程上,要从深化理论学习研究,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下理论基础;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和运用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物质基础;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营造良好氛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创造实践环境等方面大力弘扬历久弥新的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头的伟大建党精神,有着深刻的意蕴内涵。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核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根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本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旨归。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价值赓续和价值引领功能。因此,高校应打造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构建真信笃行的融入新体系;利用网络新媒体开辟新阵地,构建融入新模式;打造良好育人环境,构建融入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我们党可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具有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定大学生人民情怀与责任担当,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坚定大学生坚韧品质,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定大学生党性立场。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涵、际遇与原则,探赜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作用、揭示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密码、深挖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高校建设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强阵地。着力从多重维度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路,对实现融入的主要载体进行综合拓展、对实现融入的校园文化进行系统构筑、对实现融入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不懈创新,从而引导大学生将奋斗融入伟大事业、将青春融入伟大梦想,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两者都具备塑造人精神世界的重要价值。研究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能明晰二者的内在关联,又能为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提供参考。对此,本文紧扣融入,探究两者融入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深度融合的举措,即找寻两者融合的契合点,拓宽伟大建党精神在教学中的知识面,构建“学校主导”“教师主教”“学生主学”的践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系列精神的根与魂,伟大建党精神孕育、生成于伟大建党实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提供丰厚滋养。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为此,要从优化人才队伍、丰富方法手段、重视话语创新、拓展平台载体、筑牢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确保伟大建党精神理论传播有序有效推进,为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也是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厚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格物穷理、功崇惟志的精神特质,精忠报国、天下为公的深厚情怀,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无畏气概,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价值理念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新时代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谱写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史诗。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是重要的红色教学资源,能够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途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党史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源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先进性、实践性、革命性、政治性等鲜明特征。伟大建党精神对真理的追求与理想的坚守,表现持续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伟大建党精神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彰显彻底的革命性;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突出的政治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强党的精神之源、强国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理想之真、初心与使命之善、品格与德性之美,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伟大建党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是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为救国、兴国、富国提供精神支撑,是强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知、情、意、行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们要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在新时代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百年伟业中锤炼的精神特质,是留给后人创造新的伟业时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党的二十大上,伟大建党精神不仅被写入大会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也多次提及。  相似文献   

16.
历史使命、文化孕育、理论引领和实践探索四重逻辑交织催动,共同造就了伟大建党精神。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寻求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领和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建党实践中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概括而出的32字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建设的精神之源,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兼具思想性与革命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人民性相融合、现实性与理想性相联结的鲜明特征。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建党精神的传承机制,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促进党的精神谱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和发展的“根”与“脉”,伟大建党精神有着丰富的道德意涵,彰显出人性的善与正义。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传承、贯彻落实及发扬光大必须借助伦理道德的力量,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维度主要体现在4个层面:其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信念;其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实践;其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意志;其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价值取向。这4个层面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道德整体。伟大建党精神中内蕴的道德因素是支撑与推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实现接续胜利的重要动因,也是探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整体性脉络图景内在逻辑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井冈山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创造的生动展现,遵循和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继承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旗帜、根本原则、政治品格和价值立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需要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觉,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实现伟大梦想的接力奋斗者、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先锋战士、坚持人民至上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辟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开启新的百年征程的精神昭示。在百年奋斗的历史叙事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深刻把握理论强党的真理内核、为民初心的价值内核和自我革命的实践内核;在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承载了中国文明的强大精神合力;在世界发展的宏阔视野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回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探寻人类文明新形态、探求世界发展新路向。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立党之本、兴党之魂、强党之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蕴含着历史生成、文化孕育、实践锤炼和价值塑造四重维度。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养成并长期坚持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精神“红线”。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通融合及精神价值的高度表征。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沉、澎湃、持久的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点和原点,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奏响了时代发展最强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党、全社会不懈奋斗的精神源泉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