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人都在建立自身的"识别系统",他们一般有张固定的照片出现在报刊上,让你觉得不把钱交给他去替你花,你就对不起那张和蔼的脸营销界特别能出产有意思的人,叶茂中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营销界,如果不知道叶茂中,就如在"玉米界"不知道李宇春一样荒诞。8年前,我采访叶茂中时,他的"标准照"就是在公众面前戴着帽子。我好奇地问他,你睡觉也戴着帽子吗?叶茂中不置可否地笑笑。  相似文献   

2.
捧一个天天嚷嚷“没有好创意就去死吧”的策划人,其难度不亚于辅佐本拉登。接通叶茂中的电话.说《北京纪事》约写他的专访,他的回答倒十分干脆:“在圣彼得堡呢,就那点陈芝麻烂谷子,你看着办不就行了?”我一时语塞,北京人骂人特痛快的那个字一家伙就蹦出来,靠——十年前那个没事就往“李老师”传真机上传“想法”软磨硬泡要求变成铅字的叶茂中不见了。“你就意淫吧”,叶茂中死不认账。  相似文献   

3.
借鉴标杆管理理论,通过横向比较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5所高校满足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基本条件的情况,从师资队伍、投入和产出3个方面找出了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学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努力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标杆管理的方法和对策,对地方院校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管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因为这一向太忙,张开焱先生的两部专著没来得及细读。翻看了一下梗概,更多的是注意注释这些技术性问题,看看引用了哪些资料。这才发觉,这几年国内介绍了这么多西方的东西。我是搞英美文学理论的,对叙事学也有点兴趣,但从来没有考虑过怎么切入的问题,看过一些书,只是自娱性的。翻看了张开焱先生这两本书的大纲,倒是受到些启发。因为没有细读内容,所以不好展开讨论。书中谈到一个“叙事危机”问题,我就介绍一点西方有关的背景性资料吧。  相似文献   

5.
劳凯声先生在长期的科研与教学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学术训练方法。本文从培养阅读习惯,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自主创新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劳凯声先生的科研与教学方法。劳凯声先生的科研与教学方法对于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学术成长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有很多汉语文本改革的尝试,主要是标点符号的创新使用.对我们今天研究汉语文本改进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陆锡兴先生《词分裂的初步研究》发表于1989年3月出版的《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第92—98页。文章对汉语词分化问题的研究颇有新意,使笔者很受启发,谨此向陆先生致谢。但对先生提出的“字形分裂构词法”这个概念,我认为还有必要做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狄运昌,创意界的”大叔”,备受广大的业界新人尊崇。现任TheGate大中国区主席兼创意执行官。有一本书叫《红与黑》,在广告江湖也有一本书,两位主角的《红与黑》,他们是狄运昌和叶茂中。狄运昌有一顶标志性的红帽子,也是他个人品牌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时间     
有个骆驼贩子来到一个村庄卖骆驼。他的骆驼品质好,价钱也非常便宜。村里每个人都买了一头,只有胡塞普先生没买。  相似文献   

10.
近读钱学森先生对现代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联系当前高校教育情况,使本人很受启发。钱学森先生把科学技术从横向分为十大门类,即:  相似文献   

11.
也论"经过"的词性——兼与曹起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曹起先生《试论"经(经过)"的词性》一文,很有启发,但曹文认为"经过"只有动词用法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利用语料和语法化理论证明"经过"应该有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大门的时候,才从臆想中清醒过来,发现难望蛮夷小国战斗力之项背。 叶茂中这厮爱喝茶。但最早接触茶企时,却震惊于一个事实: “中国有七万家茶企业的年总产值,竟只相当于立顿一家。”  相似文献   

13.
[摘要]哈佛大学长期以来要求学生在专业以外选修一系列课程,其最近的2009版通识教育课程计划为全世界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本文考察了2009通识教育体系中占相当重要比例的哲学通识课程,分析其主要特点,认为哈佛大学的哲学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与方法基础。这对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哲学通识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哲学通识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贵颂 《社区》2011,(20):13-13
著名作家林非先生曾说:“从读书来说。希望被感动和启发:从写作来说。则希望感动和启发别人”(《思想者的心声》第123页)。这是一个老学者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5.
从《万古相依》油画作品中解读苏天赐先生的文化传承、艺术追求。苏天赐先生早年在林凤眠先生引导和启发下,开始东西方艺术融合之路的探索,他将东方的精神,融入到油画作品中去,使外来的油画充满了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16.
我听过这样一则幽默:一位先生在书桌前写文章,坐了大半天,也没写出一个字,急得先生抓耳挠腮,唉声叹气,眉头皱了一个大疙瘩。妻子问:"难道你写一篇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先生瞅了妻子一眼,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你们女人生孩子难,肚子里有啊。我肚子里什么也没有,怎么叫我不  相似文献   

17.
张风塘 《中华魂》2013,(2):42-43
著名学者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人问他谁写的书法最好,启功先生幽默地说:“自古以来,中国两种人书法写的最好,一是三岁孩童,二是积学大儒。”启功先生的话道出了书法艺术内含的本质与境界,给人很深的启发与思考。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就是启功先生所说的积学大儒,他的书法艺术,犹如他的国学成就,让人产生无限的仰慕。  相似文献   

18.
于全有先生的《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作者把语言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即底层本质、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他认为,语言的底层本质是实践、一般本质是表现、特殊本质是符号。于先生重构的语言本质理论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各家的看法 对于东巴文字创制时和发展中是否受到汉字启发与影响的问题,各家看法不一。 唐兰先生说:“世界上旧有的及现在还存在的文字,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和中国文字(指汉字——笔者)有亲属关系的。中国西部有椤椤(指彝族——笔者)么些(指纳西族——笔者)等文字……”唐兰先生的意思是汉族的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之间有着亲属关系。李静生先生认为:“纳西先民创造的文字不可能与汉字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笑话     
别字父子 从前有父子俩,都是出了名的别字先生。有一回,儿子外出经商,走到半路,忽然下起大雨,他没带伞,遂提笔写封信给父亲说:“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有命(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