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融合,就是将高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融为一体,建立“产”与“教”的有效链接。本文结合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意义和路径,尝试构建场域交互的教育行动者网络,希望能够为高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取泉州市10所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作为监测对象,构建由5个准则23个指标组成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并将组合赋权与TOPSIS方法相结合对产教融合质量进行综合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以科学合理地监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进行横向对比排序,又能很直观地获悉高职院校内部产教融合各方面发展水平,找出短板,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为决策者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为合理监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举措。深入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育人路径,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委员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多维度构建实施“2.5+1.5+(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4.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包装设计》课程应在重视培育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将实践性与创新性有效融合,并兼顾思政教育与项目实践。该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多种设计元素,有利于开展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以“项目化教学”为路径,结合《包装设计》实际教学案例,构建了“产教两结合、科教两融入”的教学新模式,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较强的全方位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其主要问题在于产教“两张皮”分离现象突出,企业缺失主体意识,产教融合的利益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是推动高职教育模式改革、实现产教融合的根本出路,而这需要学校主动作为、政府推动落实、行业积极尽责、企业增强意识等多方努力。落实到具体的推进路径,建议把实施现代学徒制作为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把推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的融合作为办学改革的着力点,从而共同促进校企“双主体”模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主要关注内容。当前基于成本补偿理念出台的产教融合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针对性不强、时效性欠佳、政策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产教融合政策困境源自“政策关注度”和“生产复杂度”二维要素组合形成的政策集在政策区域中的“越位”“错位”与“脱轨”。在关注产业升级对技术进步现实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产教融合政策的最佳效力,应进一步助推“最优协调”政策路径与“磨合中走向优化”的政策路径;同时,也应进一步规范与矫正“错位”“越位”与“脱轨”的政策,使各项产教融合政策能够“在其位”“安其所”“合其轨”,从而助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事业在广度、深度与精度上不断延展。  相似文献   

7.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是高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产教融合可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目标,同时可以为国家培养出符合未来需要的人才,促进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技术”课程创新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由于该门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使产教融合进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提出“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的新文科概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都要求高校文科专业进一步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与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实施文化投资学课程“双线”项目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展现了教改“双线”项目的特色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9.
黄家万 《国际公关》2023,(6):154-156
广西是“一带一路”的衔接门户,与越南陆地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具有区位、平台、人文和经贸优势。广西高职院校需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积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越南,为国家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的教育国际化发展体系,开发国际化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共建境内外国际化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共同开发建设线上课程资源库,开发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等国际化新形态教材,为“一带一路”发展贡献“广西智慧”与“广西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共识。本文从高职学生社会适应性和产教融合的定义谈起,分析了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必要性和影响社会适应性的内外部因素。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分别从学校、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坚持“德育并举”,落实“三教改革”,探索校企育人新模式,发挥企业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坚持五业并举,积极搭建校地交流合作平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学研究(以下简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阐析了当前高校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机构组成、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构建制度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强化激励措施、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探索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作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现代化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深化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直接影响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进程。现以宿州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以产业特点和需求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组织体系,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构建校企合作“互聘互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肩负着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使命。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所面临的产教脱节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产教的深度融合是破解之道。本文在深刻剖析产教融合在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三个贯通”(价值引领贯通、能力培养贯通)的育人理念以及“三个创新”(创新办学机制、创新培养环节、创新师资建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媒介深度融合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发展的需求。实践实训教学是全媒体新人才培养的重点,本文尝试打造“1+N”产教融合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以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为“1个锚”,以本区域内的众多融媒体中心为“N个网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云端技术,将分散在各个融媒体中心的实践实训基地进行整合,合作共建一个与校外各基地联动的“1+N”校内全媒体新人才培养实践实训中心,健全“校内+校外、人才供给+平台实战”的产教融合长效模式,最终达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及服务区域发展的全媒体新人才协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机械专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机械专业发展的关键。基于新工科建设及行业需求,加强产教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合专业改革和高校毕业要求,共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并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性路径。传统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忽略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妨碍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遵循“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理念,强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本位,突出多元协同的培养过程,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以财经素质链为核心,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构建内外协同育人平台;以多元协同为手段,构建双向协同育人平台;以“五大建设”为载体,强化产教深度融合落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及其技术体系,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提出“人工智能+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专业群分为“基座”专业和“板卡”专业两大类。“基座”专业和“板卡”专业的课程平台、专业实训项目、技术师资及实验平台共建共享,共同培养跨职业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智能服务。以天津职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群建设为例,创建了“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赋能人才培养模式。从组织体系设计、课程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搭建、实践基地、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多个方面提出“人工智能+专业”群赋能人才培养的实施与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特定历史场域下彰显职业教育跨界性和时代主题的新命题,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多重社会资本结构和多元行动者合力塑造的产物。以“起点—价值—行动”的逻辑理路构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分析框架,是新时期亟待探究和阐明的问题。以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逻辑起点进行考察,政策工具和制度安排、多元经济资本介入、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是诱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本要素。鉴于参与职业教育自主性嵌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构筑“政校行企”产教融合网络治理空间以及实现教育与产业跨界融通和利益调适的价值理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应实现从异域到本土、从功利到公益、从管理到共治、从失衡到精准、从空泛到具体的突破和跨越。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校企间缺乏交流沟通与资源共享平台,缺乏有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产教融合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适应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专业特色,即聚焦提升“适应性”与“特色性”,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和核心价值诉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客观依据,以供给侧改革为逻辑起点,以产教融合为实现路径,创新专业建设模式,探讨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对策,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是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