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电视中的少数民族文/天粒中国人比较直观地看到第一个“音乐电视”是在80年代中期靳羽西女士那部风靡全球的旅游风光片《看世界》中出现的:迈克尔·杰克逊在一群人中间载歌载舞。不出10年时间,这个新的艺术形式已占据中国人文化视野的显著位置。音乐电视(又称...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的音乐是什么样的音乐?这是一个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以有着确凿考古实证的河南舞阳贾湖骨笛作为中国音乐的肇起,那么在长达八九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各族人民,在渔猎农牧的劳作中、在婚丧嫁娶的仪式中、在刻骨铭心的爱情中、在生老病死的苦乐中,创作出的那些如星芒般璀璨的音乐,就是中国人的音乐。这些音乐照拂着中国人的一生,也滋养出中国文化的韵味。中国人世代生活在音乐里,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无论金戈铁马还是古卷清风,  相似文献   

3.
“乐”字源于甲骨文,其承载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沧桑,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变化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乐”字的读音与内涵也不断丰富与深化。本文通过追溯“乐”字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其体现的中国古典审美意蕴,并以此为线索,提出“乐”字所暗示的美育方向——音乐之“乐”以其政治性、规范性来陶冶情操;人生之“乐”以其生活性、愉悦性来温润心灵;超然之“乐”以其哲理性、超越性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4.
“保护、开发和利用西部的人文资源”,最近我一直在想这个题目。我们研究人类学,研究人的文化。人的文化今后最高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吃饱穿暖了之后,就要进入一个艺术境界,文化里面的最高一层领域就是追求美,追求艺术。我从1984年、1985年就开始研究和注意西部问题,当然,我那时想解决的还不是艺术问题,而是怎么让西部人民吃饱穿暖的问题,因为我一辈子的目标就是“志在富民”。1938年我写了一本书叫《江村经济》,最后的结论就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贫穷,就是生产力太低。我们中国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提高我…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从中国出现最早的乐器算起,中国音乐经过了近万年历史发展进程。在“自创”和“吸纳”的过程中,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既拥有乐器、乐曲、演奏形式等音乐实践层面的丰富性,也创造了乐调理论、审美内涵、人文特性等音乐理论层面的独特性。这并非中国人的自夸,是世界上有关多元音乐认知的共识。然而,近一百年的中国音乐也曾在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碰撞中徘徊。因此,音乐领域中的“文化自信”依然需要进一步坚定。  相似文献   

6.
人论“浑天”最常被引用来形容中国人的天论的,是一首北朝蒙古族民歌。这首民歌里说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八个字,基本上符合中国人的天地观的意境。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在这首影响深远的民歌被传诵之前,中国人的天地观中,既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境,又充满着一种不同于这种外在天地观的“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人类中心主义”长期贯穿于中国的历史之中,对我们的祖先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深刻影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国文字里的“天”字,是在“人”这个字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在古文中,“天”一直是指“至高无上”,如《说文·一…  相似文献   

7.
“傣”这个字在傣族语言里,一说是和平的意思,另一种解释说“傣”就是犁。不管“傣”字的含义是和平也好,是犁也罢,总之,这一点是不错的:傣族,这是一个爱和平、爱劳动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韦颖琛 《中国民族》2023,(4):112-116
<正>绿油油的稻田承载着农人的希望。春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遍布山坡平坝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正在以人工或机械化方式忙碌地插秧。隆安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下游两岸,有着“中国那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河道纵横,湿地密布,水、土、热资源丰富,发展稻作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孕育出了极具特色和价值的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那”是壮语,意为水田、稻田,“那文化”就是壮族的稻作文化。隆安“那文化”底蕴深厚,被著名学者梁庭望先生称为“壮族稻作文化最集中、最灿烂的展示地”。2015年,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太不了解中国在访谈中,我们有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美国人太不了解中国,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包括民族政策及各民族的发展情况知道得很少很少,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直可说到了无知的程度。例如:中国人的肤色都一样,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民族?中国的目标是不是让一个...  相似文献   

10.
创意是前沿、富有诗意的词语。中国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悠久和灿烂的文明国度。世纪之初,如果把创意和中国连系到一起,其结果是中国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辉煌。因为,文化产业被公认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甚至国外学者不无夸张地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若把文化产业比作一块奶油蛋糕,那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蛋糕顶部的奶油。  相似文献   

11.
声乐艺术是通过人声、语言和音乐的各种手段表现的,纵观我国各民族众多剧种,虽然唱法不同,但在民族声乐传统中,对演唱的吐字要求上,大多为“咬字归腔”、“字正腔圆”;在声音色彩上,多强调“甜、脆、水、美”,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手都是如此。我国各民族在声乐欣赏习惯上不外乎“字、正、腔、圆、甜、脆、水、美”。字正腔圆,要求吐字要有力,准确地掌握力度的变化,归音要到家,就是把组成每个字的各个音素交待清楚。概括地讲,字头起音清晰短促,字腹放音响亮,稳定而不变,字尾要迅速收清。只有正确分析、研究民族声乐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音乐之独特,在于其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在于其能触及心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精粹。知名音乐学者田青早年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后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推广。近日,田青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就中国传统音乐如何体现“和而不同”讲述了自己的看法。他称,自己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学习、研究,才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就像中华民族一样,是一个“多元一统”的小宇宙、大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心仪很久的地方,那个纯厚而崇高的“乡下人”──沈从文就歇息在这里。  这是一个山岙,竹林葱茏,绿草茵茵;山下有潺潺的溪水,水中摇曳的水草青晰可辨;再下就是蓊郁的山影凝重而迷离,透彻中隐着某种神秘。唯有对岸那排不成格局的水泥房子不免有些煞风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它说明了“当代文明”的无序闯入,是很有些霸蛮而没有文化的。  这个在外面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游子,在历经漫长的流浪之后终于又回到了这块土地上,为自己的人生轨迹画了个完整的圆。用他表侄画家黄永玉的碑题,那就是“一个士兵不战死沙场…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音乐自古以来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与天地同和,且与礼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中国的第一份世界记忆遗产恰恰就是音乐。199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成为中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珍贵档案,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音响档案。这份珍贵的音乐档案让世界震惊,令国人骄傲。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几代前辈学者满怀对传统音乐的热忱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一个人毕生的工作就是为大家“制造”快乐带来笑声,那该是怎样一项高尚而有意义的事业啊。的确,单是听到相声这两个字时,你就已经做好了笑的准备了。此刻面对着我们的就是以施乐布笑为业的侯耀文——相声大师侯宝  相似文献   

16.
引子认识克里的这个夏天,闷热而令人烦躁,一切似乎都被凝固在天地间了。来自云南山地的他被气候折磨得不停地说想念山里了,想念老家,如果不是为了等去日本演出的签证,他不会在北京这么呆着。他的汉族名字叫吴志明,克里是他按哈尼父子连名的名字。我们聊天的时候,一直在听着瑞典人班得瑞取自瑞典山林和河谷那一尘不染的音符合成的美妙音乐。谈到音乐,我说,现在最受欢迎的音乐应该就是这样的,来自大自然,让人放松。克里对我说:“如果给我一个很现代的音响设备,我同样会让我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音乐也成为都市人热爱的艺术。”他…  相似文献   

17.
一次和朋友聊天,偶然谈到民族音乐,我问朋友:“你知道麦丁吗?”“嗯──不知道。”“那你听过《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吗?”“那是50年代就传唱到今的名歌了,我还能哼几句呢……”是呀!音乐作为听的艺术,我们用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却听不出作者的名字。 麦丁,1927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5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乐创作中,与少数民族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定要写出好作品,用音乐来歌颂和赞美新的生活,这个愿望就像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曲,时刻在激励着…  相似文献   

18.
再论八思巴字蒙古语中的''''ülu''''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思巴字蒙古语护寺文书中经常见到这么一个句子:’üéledu·esu mud(其单数形 做 他们式mun)basa’üluu ayuGun(其单数形式为ayuGu)“如果做,他们岂不怕?”在元 又 不 怕代汉语“白话”翻译中,把此句译作“做呵,他每更不怕那什么。”由于这个译文难懂,加上在现代蒙古语里这种句子结构已不存在,学者们做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和翻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ülu’u的理解上。尼古拉·波普(N·POPPE)教授在其专著《八思巴字蒙古  相似文献   

19.
浅释“吐蕃”一词的由来及其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都是有其特定的语源可供探索。“西藏”一词,则是汉藏两种语文的混合产物。“西”字是汉语,表示西藏这块地方位于祖国西部。“藏”字是藏语,就是“卫藏”(亦即乌斯藏、乌思藏)省掉“卫”字,只留了一个“藏”字,用来包括全藏,加上了汉文的“西”字,合成为“西藏”。这就是“西藏”的由来。这一汉语名称出现很晚,正式使用于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民族论坛》2005,(11):64-64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商场里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各种中式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都是,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矣。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吃的第二大境界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