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全育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和新任务,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新要求。“三全育人”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从身心健康到知识能力再到理想信念的全方位教育。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和投入是实现“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础和关键,本科生导师制则为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平台。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本科生导师制,这既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举措,更是提升“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发展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凝练本硕博一体化八方面内涵;形成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顶端需求为目标,系统优化设计学科方向与专业基础相适应的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基于学生兴趣和能力,建立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3+X”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了激励学科和科研优势资源投入本科生培养的内生动力机制;立足服务国家科研育人,创建了以重大项目研究需求为导向的强化研究生素质与能力贯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家新时期战略部署引领高等教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酒店行业的升级转型亦亟须高素质人才。针对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岗位适配度不佳、人才培养效果与行业需求不匹配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缺乏有效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围绕市场个性化人才需求定位,基于供给视角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个性化课程体系、能力导向教学模式、高效育人质保系统”四维育人机制,倡导学生以兴趣驱动在不同维度中进行多元选择,最终形成了“以能力发展为中心,高质量产出为导向”的立体型一流专业育人模式。该模式对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国家协同创新战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侧的高质量培养和产业需求的逐步适应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法兼修”理念是高校法学教育落实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立德树人高校使命的应有之意,其对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的“德法兼修”与社会治理的“德法兼治”具有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新时代的法治人才既要从内心信仰法治,成为法治文明的接棒人,又要勇于投身法治实践,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者。只有在法律条文中适度兼顾道德精神,才能充分体现法治的温度和道德旨归。面对当前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传统教育模式应用局限、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高校应依照“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的总体思路,以专业知识带动思政价值理念,并最终落脚于法治实践,实现知识育人、铸魂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机融合,在“德法兼修”的价值引领下构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南交通大学秉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以构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树立全新育人理念。早在1996年,西南交通大学就以开展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契机,使本科教学工作步入了“五个转变”阶段。即:由狭窄的专业教育向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变;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转变;由单纯知识传授向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由以教师、教材、教室三中心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性路径。传统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忽略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妨碍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遵循“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理念,强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本位,突出多元协同的培养过程,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以财经素质链为核心,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构建内外协同育人平台;以多元协同为手段,构建双向协同育人平台;以“五大建设”为载体,强化产教深度融合落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主题的形势下,作为学校基础性、保障性部门的后勤如何更有效地为高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值得我们探讨与思考。后勤保障服务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后勤应围绕“以优质服务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这一个中心和“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两个基本点,结合后勤工作特色,发挥后勤服务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前专业课程思政是专业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与必然要求,以课程载道、师德铸魂、协同育人为价值引领,构建课程思政目标与内容“点面”融合载体,创新“相嵌—认知”的挖掘与联结、“融合—吸纳”的归并与整合、“深化—内化”的专项与系列、“示范—带动”的分享与激励等四重模式,实施开展“背景资料、经典作品、课堂教学、实践故事、反思评价”等五步环节,将有效增强幼师生的政治素养、师德涵养和专业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三个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清晰主线。这一主线分别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路径和性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理论进行了创新发展。在“培养什么人才”方面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阐发;在“怎样培养人才”方面从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等途径进行了新的论述;在“为谁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本科院校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科院校要明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人才目标定位,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构建育人新模式,培养具有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性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调整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探索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时候都更为迫切,国内高校也持续致力于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各项探索。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遴选高校试点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集聚育人资源、加大育人力度,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开花结果提供了丰厚土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招生选拔制度亦随之不断变化。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的招生选拔实践为例,立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新挑战、新思路,思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招生选拔制度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是提升其育人效能的内在要求。课题研究组通过对全国10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存在具体目标定位失准、内容育人功能失位、实施方式方法失当、评价标准结构失衡等困境。由此,本研究提出构建“一四三四一”的劳动教育体系,即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核心,“知、情、意、行”为维度的“一核四维”目标体系;创设具有“真、善、美”三重育人旨趣的内容体系;构建品德与技能统合、身体与心灵融合、人文与科技耦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四合一体”方法体系;建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共在的“道术合一”的评价体系,推进劳动教育的时代转型与创新调适。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环境的创设对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陈鹤琴的学前儿童环境教育理论,通过文献法归纳了 其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活环境”,包括智能化的“数字环 境”,自然创生的物质环境,主体导向的精神环境,与课程一体化的综合环境,兼容并包的校本环境,实践导向的育人活环境,以 期为学前教育专业环境创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出现。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不同的社会,这给德育提出了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发展的要求。德育功能将在坚持政治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同时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发展性”德育,这是中国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5.
为顺应时代发展、高校安全与稳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需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转换教育理念,建设一支综合素养良好的师资队伍,全面系统地发掘思政育人元素,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结合信息化技术与平台的使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基础”“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协同育人为目的”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待文化遗产一贯持正确的态度,其观念系统深刻、独具特色:早年对中外文化遗产都有丰厚积累,提出“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原则;五四时期侧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否定,却也敞开了“将彼俘来”“自由驱使”的襟怀;后期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多有辩证论述,提出了著名的“拿来主义”。鲁迅对待文化遗产态度源自其对反封建现实斗争的执著:以现实斗争的需要决定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以丰富的文化思想经验帮助和指导现实斗争。鲁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对我们建设新世纪民族文化富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集成电路专业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关键问题,培养具有芯片设计(EDA)、芯片材料和工艺、装备研制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人才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集成电路专业的设置及演化历程,分析了人才培养及专业定位,进而以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专业为例,面向国家对本领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立足北邮科研特色,提出了“思·专·创”创新人才融合培养模式,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建设“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一核多元”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搭建“三载体”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校企协同育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人才培养优劣标志着校企合作质量的好坏。本文构建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高校和企业为执行主体、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的吉林省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并提出校企双方共建管理委员会和信息交流平台、师资、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严格管理、人才出口严格把关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对策,为吉林省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不到位、综合育人模式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综合育人为目标重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岗位需求为锚点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融合“赛”“证”标准为抓手重定专业课程标准,以技能示范到技能实践为路径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建立多维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探究地质类专业不同阶段的野外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协同发展。以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构建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并针对地质类不同阶段的野外实践课程,实施“进阶式”课程思政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立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和价值观培养措施,进而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地质类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