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彩云 《公关世界》2023,(22):114-116
艺术设计专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型文科专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文科中的工科。在新文科发展背景下,新文科对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应将学术与实践相联系,以需求为导向,转变发展目标,赋予新使命;应加强创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学科融合,文理交叉,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化课程体系;应创造条件加强国际交流,增设对外交流课程群;从而顺应“新文科”发展要求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建设对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适应新文科“学科重组、文理交叉”特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既应保留传统课程,又应有新文科建设下新课程的融入。基于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实际,探索出“采取课程群分类建课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创新教学研讨形式和内容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以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等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温正喜 《职业》2024,(6):41-43
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专创融合”成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平阳县职业中等学校机械类专业为例,阐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以“专创融合”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导向,从育人模式、课程体系、产教项目、师资队伍、实践场地、社会资源6个方面对中职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子夺 《职业》2022,(19):60-63
“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是一种动态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反映职业教育内在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外部需求相互叠加匹配的发展样式。对此,本文从专业群构建逻辑、产教融合路径等维度,探讨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架构设计,推进多维资源空间实践协同。  相似文献   

5.
吴东森 《职业》2021,(5):60-61
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技工院校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和热点,核心课程建设是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课程建设如何满足学历制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非学历制技能型人才培训需要,促进专业群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技工院校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汽车运输专业群为例提出核心课程建设策略,以期为技工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媒体融合已成为目前媒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当然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现有广播电视专业教学内容还远远没有跟上媒体融合发展的节奏,必须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人才培养需要。以《广播电视概论》课程为例,研究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课程内容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洁 《职业时空》2008,4(5):126-127
随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启动,建设的核心落在了重点专业引领下的专业群建设上。国家将在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本文结合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情况,探讨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龙头,是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专业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专业群及课程群建设、1+X多技能分方向培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乔启成 《职业》2022,(21):46-49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标准、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立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等主要改革举措,总结了改革的主要经验和特色,分享了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10.
祁连荣 《职业》2023,(5):77-7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为学生创建专业课程则成为关键。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该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产教融合背景为基础,探究适用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在线课程,并提出具体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钱金星 《职业》2013,(5):17-19
以"高技能、高素质"为品牌建设"现代品牌专业群"是使具有较大规模的职校提升内涵、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展示了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品牌专业群所实施的主要举措,包括科学设置品牌专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组建专业职教集团和设立创新创业园区等六个方面,并作了如何实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段标 《职业》2017,(21):70-72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是职业学校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的抓手,本文主要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从专业群的建设方式、专业群的建设内涵以及专业群的建设内容等方面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赵琛 《公关世界》2024,(4):136-138
职业院校双高计划推进实施离不开技术层面支撑,新时期煤炭化工人才培养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入推进背景下,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煤炭化工专业实训教学,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成果开放共享,能够推动实践育人水平有效提升。本文在明确高水平专业群背景下煤炭化工实践育人体系构建重要性基础上,深入剖析虚拟仿真技术融合应用下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内容及应用保障,以此为推进虚拟仿真技术高效应用,提升高职育人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如何在专业群视域下推进课程思政,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焦点。本文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其次构建了专业群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路径,最后总结应用成效,得出研究结论,指出按此路径进行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佳 《职业》2017,(29)
自2015年起,笔者学校开始了焊接示范群项目建设.专业群以焊接加工专业为引领,辐射带动了机械设备维修、模具制造与维护和汽车钣金与涂装三个专业.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内强管理,外塑形象,融入社会,服务经济"方面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先后完善了四个专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学融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广了"创新型一体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元化人才评价模式;根据"内培外引"的教师培养计划,打造结构合理的"四梯级"师资队伍;完善了"政、企、行、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各专业建设的特色越来越明显,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张悦耳 《职业》2013,(29):55-56
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迎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有必要创立“现代品牌专业群”。本文以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展示了“现代品牌专业群”的建设途径,阐述了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做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效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缺少抓手、专业各自为政、课外实践缺乏引导、较少关注学生兴趣等问题。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提出建立以"知行合一"为目标,融合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制度建设、师资联合、互联网+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赵昱菁 《职业》2015,(6):36-37
本文围绕嘉兴技师学院在进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就改革、发展、示范、引领等核心问题,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总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并着重从专业基于“四个嵌入”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入手,来探讨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批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抓实产教融合,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文化,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打造多样化物流产教融合基地,提供更多的优质创新载体,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0.
郑平  熊威 《职业》2023,(12):48-51
本文基于对中高职院校珠宝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结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设需求阐述了育人模式创新的必要性、育人模式创新需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方法,提出了基于大师名匠工坊的“三线四通”育人模式的创新路径。该模式在教学、培训、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