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重重机遇与挑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并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当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路径。具体包括多措并举为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保障;以价值为导向拓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刘金林  卞之峣  董佳婧 《民族学刊》2023,(10):20-26+1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族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在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宝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在深入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强化学校教育,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李春华  陈蜀西 《民族学刊》2022,13(10):38-43, 133
民族高校博物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在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高校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载体;民族高校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功能可以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民族高校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以让束之高阁的科学研究转化为普及化的知识体系,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窗口;民族高校博物馆还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观众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认知。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高校博物馆应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在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中、在举办展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多措并举铸牢广大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的物质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内在一致性,其经济、文化和教育功能,通过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应重点从健全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动模式以及红色文化的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三方面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根铸魂作用,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征程的历史凝结,补钙壮骨,通今溯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严密的耦合逻辑。在政治上,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前提;在经济上,红色文化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族互惠指向,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红色文化标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国底色,聚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动力;在社会上,红色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认知;在生态上,红色文化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交响协奏的生命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生态底线。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省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民族文化进校园十佳示范校。近年来,该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党建铸魂、文化浸润、实践锻炼等措施,深入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要求下,本文从纪录片、电视新闻、新媒体视听三个角度,探析河北省纪实影像作品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纪录片要深入挖掘河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题材,不断拓展新选题新内容,推出更多扛鼎之作;电视新闻要加强引导,既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各民族交融汇聚、和谐发展的历史影像,又要做好“红色文化”宣传中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各民族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报道,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新媒体视听作品,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发挥贴近性、互动性、趣味性等优势,结合河北省民族题材进行多元主题风格创作。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群体认同意识,其深层体现的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从身份认同视角入手,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理解和实践推进。首先,凸显各族人民共有的中华民族成员身份、统一国家公民身份、命运共同体成员身份显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其次,消解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与次国家民族身份认同张力、消解国家公民身份认同与族裔身份认同张力以及消解各民族身份认同的排他性问题,展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价值;最后,通过系牢各族人民的共有身份认同纽带,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归属感、社会归属感和民族使命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拥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然而,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制约瓶颈。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不能忽视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利的相互作用,不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成是民族地区的专属事务和民族地区统战民族工作部门的专有任务,不能把汉族文化当成中华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不能只要共同性,不要差异性。在具体实践进路上,民族地区要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方向,夯实物质基础,坚持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平台,科学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寅  冯旭  银兴 《民族学刊》2022,13(11):41-48, 1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统一之基础、加强民族团结之根本、提振民族精神之灵魂。厘清河西走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生成过程,把握河西走廊之历史定位,统筹规划和认识河西走廊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大战略支撑作用,有助于在新时代战略框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铸牢河西走廊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切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地区经济互助,守正创新发展特色;深化爱国统一战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完善民族法治建设,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有效传承历史文化、缔造文化共识和实现文化教化等。然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着偏狭的民族文化观、乏力的文化传播、凸显的文化窘境和不良的文化活动等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提高文化认知、完善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认同和深化文化实践等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核心内涵。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文化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方面,且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是实现文化交融、文化输出的必要前提,更是体现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讲好中国故事、营造大国文化氛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庄勤早  李永政 《民族学刊》2022,13(8):24-31, 15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创新。英雄文化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为主轴,发挥英雄精神的导向作用,培育与提振英雄文化,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意义重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英雄文化新的时代意蕴,基于中华民族精神熔铸的时代精神、以民族复兴为核心凝聚全体成员的时代要义、坚持人民主体性的时代方略构成了新时代英雄文化的时代意蕴。英雄文化的独特内涵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从历史维度上看,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起步与发展;从民族维度上看,诠释与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从现实维度上看,彰显和汇聚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明确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培育方向,打造多元立体的文化传播模式,优化文化的时空情境建构,充分汲取英雄文化的教化激励价值,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搞鑫 《民族学刊》2021,12(9):28-34, 116
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实践对于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同心共圆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思政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主渠道。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为了切实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相关院校需要在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思政课主课堂,打通“学科、学院、课程”间的互联互动,打造“课程思政”助课堂,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6.
蒋彬  王胡林 《民族学刊》2022,13(6):15-23, 139
村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单元,民族旅游村寨中少数民族居民与外来游客频繁互动,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场域,探讨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有助于从基层视角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本文以川西北一个羌族村寨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考察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具体做法,从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文化创新、做好场景营造、注重深度互动等方面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永莉 《民族学刊》2021,12(12):1-10, 123
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民族团结、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确保边防巩固和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面临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民生发展水平滞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弱化和民族主义思潮影响等挑战。为此,要促进其经济均衡稳定发展、加强社会民生改善、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各民族宗教文化作用和构建周边安全命运共同体,从物质基础和思想意识等层面铸牢边境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汤夺先  王雯雯 《民族学刊》2023,14(1):23-31, 142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创、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在维系民族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为例,探讨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以及实践路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作为红色文化的物理空间、革命精神发扬的文化空间,其红色记忆和行动均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内容构成具体包括纸质文献、场所场地、用品用具、设施设备、文艺作品等。以红色文本为叙事载体再现中国人民红色基因,在生成中激活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价值、在阐释中提升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价值、在传播中延伸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价值。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普及红色文化教育和强化党政引领是推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西田林县福祥村黄氏宗族为例,从族谱、祖茔和宗祠的壮族祖先叙事中,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分。壮族祖先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互构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场域和展开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型塑着壮族祖先叙事。在当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背景下,对包含祖先叙事在内的民族文化加以合理引导和传承发扬,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开启信任密码.信任具有疏通、联结、整合、激励等功能,信任是民族平等团结的凝聚力量,是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通道,在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任密码开启路径是:坚持从国家认同到对国家信任,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从中华民族认同到对中华民族信任,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从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领导核心意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信任,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与道路根基;从中华文化认同到对中华文化信任,增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