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使用2010—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将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PSM-DID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战略与11省市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战略对11省市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耕地质量和复种指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阐释了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环境的内在机理,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8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增长质量对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2)分区域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促进了长江中游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对长江下游和上游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明显,并结合东部、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了分析.(3)城镇化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改善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而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长江经济带并不成立.从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制定差异化环境治理政策等维度提出长江经济带绿色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绿色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可以推动绿色创新和实体经济增长,金融发展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分组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效果优于下游地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绿色创新渠道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但在下游地区绿色创新没有发挥中介作用。为此,长江经济带应当培育创新人才,推进绿色创新;合理配置资源,明确金融市场导向;注重金融监管,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实证考察长江经济带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战略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且结论通过了一系列检验;空间双重差分结果表明战略的实施对带内省市和周边省(区、市)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战略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上中下游经济发展,且为下游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要远大于上游和中游地区。研究结论为继续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发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经济发展“领头羊”的带动作用以及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察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绩效,利用2001—2010年间中国110个重点城市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环境的工业数据,逐步添加资源、环境污染产出和投入等变量,运用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等方法测算城市效率、生产力指数和环境生产率,描述中国城市工业增长现状。结果显示: 城市平均效率值是0.705;生产力变动是0.091,其按照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分解后分别为0.009和0.082,表明技术进步是生产力的提高动力,能源和环境管理效率提升并未显露;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污染治理投资是影响生产力测算重要因素;中国城市减排工作的压力要远大于节能工作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旅游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高度关联性,以2011—2017年数据为例,运用DEA-BCC模型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水平间的协调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综合效率均值介于0. 824~0. 908之间,且呈波浪式下降的变化趋势,综合效率水平较为理想,在空间上表现为长江经济带上游高于下游、下游高于中游地区的分布特征;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水平整体上呈先降后升趋势,经济增长趋于平稳,上游区域表现出强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区域间差异明显,在空间上表现为各年第三阶段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且由面状向点状扩展;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水平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U"型演变趋势,地区之间协调度差异较大,经济增长水平越高的地区两者协调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差。  相似文献   

8.
选取《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的评估指数量化环境创新的绩效水平,利用1995—2010年的西部地区数据,通过ARIMA模型对2011与2012年西部环境创新绩效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环境创新绩效具有稳定上升的趋势。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环境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外部溢出效应,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创新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实证结论基本符合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社会发展重要战略目标。长江经济带作为联动东西、衔接南北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把脉定向。这表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也显示出我国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的决心。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尝试将数字经济—资本、劳动力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探究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通过面板分位数、空间模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作用的"马太效应"、溢出效应及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且该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机制识别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修正资本、劳动力及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赋能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及非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相对更强,且存在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马太效应",即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及关于城市数字型特征的门槛效应。因此,文章最后建议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协调各城市之间竞争规则与发展模式,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同时构建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对上中游地区帮扶模式及加大对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长江经济带地区人才引进政策与打造良好创业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重点解决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经济带3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物流能力5类30个指标测算城市交通可达性和信息可达性。运用可达性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空间联系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宁波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和信息可达性较好,而与西部地区的可达性较差;宁波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地缘经济关系呈竞争性由强变弱的趋势,而与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变化趋势不明显;长江经济带沿线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性指数整体分化趋势明显。由此提出应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构建城市间便捷的立体综合联系通道,提高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档次,推动城市互补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对.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商贸流通区域差异较大,应建立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发展的战略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空间协调机制,制定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促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工业集聚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时伴随资源浪费、能源高耗、污染物直排等生态问题,而长江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其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重中之重。本文以2006—2015年为时间界限,以T1、T2、T3、T4和T55个时期为时间尺度,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尺度,从长江经济带、区域和市域视角,运用区位熵、熵值法,构建Tapio脱钩指数模型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研究工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关系,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使用ArcGIS10.4得出二者脱钩关系的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yna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open economy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ver 2000-2014. Moreover,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subsamples, Yangtze River Delta,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We find that, bo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pen economic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the larges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llowed by the Chengdu-Chongqing City agglomeration and the Yangtze River. The direct effect of trade and FDI on economic growth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an the others; moreover. We also find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pur economic growth indirectly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onl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2-2018年的数据,采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汇率变动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汇率变动对长江经济带各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不同.就长江上游地区而言,汇率变动仅对重庆和四川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长江中游地区,汇率变动对安徽和江西的影响较为显著.汇率变动对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浙江和江苏的第二产业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与第二产业不同,汇率变动对区域第三产业影响的差异更为突出.在长江上游地区,汇率变动仅对四川具有明显的影响.在长江中游地区,汇率变动仅对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安徽和江西两省产生了显著影响.在长三角地区,汇率变动对江苏的影响则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水污染治理。水的流动性决定了流域治理是系统工程,任何主体的单独行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实现上下游的协同共治。构建包含利益激励机制、监管机制和协调合作机制的长江经济带水污染协同治理系统,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水污染治理协同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污染存在整体协同治理能力较弱、区域联动机制不完善不成熟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流域区域利益激励机制差异大、监管机制整体重视程度不足、协调合作机制缺乏持续性等。基于此,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水污染协同治理水平的建议,具体包括构建利益激励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长期持续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安徽及沿江地区的产业结构总体处于“二三一”的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六大支柱产业布局各有特点,但是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地区相比,产业布局还明显地存在产业层次较低、产业布局经济效果差异大、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产业转移力度较差、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因此,以产业布局的全局性、经济性、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安徽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优化路径有:拓展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科学选择主导产业,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联动模式的创新,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产业发展区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影响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外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人均GDP、对外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聚度、利税额、研发人员全时当量、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数。由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因素不同导致各省市影响因素不同,其中,安徽省为出口交货值、人均GDP、对外开放度等,湖南省为出口交货值、外商直接投资等,云南省为出口交货值、研发经费投入等,四川为人均GDP、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等,浙江为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企业专利数等。建议通过提高产业集聚度、培育外贸竞争优势、提高科研投入的使用效益、加大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等措施提高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和基础,而绿色经济是生产生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检验高质量创新能否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基于高质量创新和绿色经济的内涵,测度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高质量创新系统与绿色经济系统的综合评分,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判两系统的协调性及滞后类型。结果显示经济带下游区域高质量创新与绿色经济达到勉强协调阶段,而中上游区域尚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同时,高质量创新显著影响绿色经济,而绿色经济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有待增强。为此,应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推动研发环保技术和高效率技术,开拓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探讨并研究如何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下,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特点,在"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建立修正多元空间经济模型,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进行空间数理建模,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系统性分析区域板块化模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哪种更适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板块化发展模式由于存在显著的行政壁垒影响,将导致经济要素在各主体之间流动存在较大难度,最终导致长江经济带发展出现平均化均衡,不利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限制地区经济活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将不断削弱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自身行政壁垒影响,改善区域内部贸易互通条件,进而提升经济要素在各省市之间流动的速度,最终促使长江经济带自发形成集聚化均衡,实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集聚化转型存在一门槛值,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将有效降低该门槛值,减少转型发展的投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长江经济带各省份近10年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数据,选择生均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生均图书量、生均计算机数量、生师比、专任教师合格率等8个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育层次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区域基础教育整体的均等化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