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悲剧《孔雀东南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林 《社科纵横》2004,19(1):85-86
《孔雀东南飞》悲剧中 ,焦仲卿、刘兰芝在宗法社会孝文化及礼教压力下 ,艰难地选择了以死相殉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个人”和“自由”的观念而导致焦刘在邪恶势力面前反抗无力 ,只好“不自由 ,毋宁死”。死后精魂化为异类说明其悲剧在传统佛道文化中无法肯定升华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萍 《唐都学刊》2003,19(3):22-24
《史记》人物传记以外形彼此一致的显形结构 ,和暗含着以人物极盛为临界点 ,由此盛极而衰 ,分全篇为两截的隐形结构 ,互为表里 ,完成了司马迁“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的著述目的。传记内部各叙事单元以时间为顺序联结 ,首尾圆合 ,强反差情调交叉使用 ,转换交错 ,增强了叙事的张力 ,使结构参差变化 ,波澜曲折。  相似文献   

3.
江弱水 《浙江学刊》2022,(5):165-173
有意义的生命总是故事化的。一个人需要持续的叙事来维持其身份,建立其自我。但《野草》经常取消动作和事件,强调单数的个体,从而悬置了群体身份,消解了故事,使自我的完整叙事成为不可能。《野草》是鲁迅内面精神的静谧花园,呈现为以沉默为主调的失语之语,和以雕塑为聚态的不动之动,与“无地之地”“无物之物”形成了同构关系。这种“言无言”的悖论式写作,实现了一种非故事的故事,反叙事的叙事。而归根结底,是主体的分裂与流动,造成了话语的支离与乖悖。  相似文献   

4.
王进宝 《社科纵横》2005,20(5):212-212
入选中学语文课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和优秀的民间爱情诗。很多语文教师对主人公爱情婚姻的悲剧因素从不同角度作了探究,但都忽视了中学语文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邓庆猛 《社科纵横》2006,21(6):83-85
《夷坚志》是体现小说文体叙事性特征的重要文本,但以往学者多囿于成见而对其忽视和否定。对叙事性特征和结构形式的着眼,是探讨《夷坚志》等笔记小说丰富内涵及独特价值的有效方式,而且对叙事学进一步“中国化”,以及开拓笔记小说研究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凯 《学术交流》2005,(12):197-199
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的参照下,可看出王晓春的小说《女乞丐王》具有如下的叙事特征:在叙事结构上,通过扬善与惩恶两项叙事功能的深层对立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叙事语法上,通过角色的对立转化,来营造一种完成型的组合形态。在文本策略上,通过民俗意象和转喻手法增强作品的诗意内涵,升华思想和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论《断头台》对《圣经》叙事的全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贤 《学术交流》2005,(2):182-184
艾特玛托夫在小说《断头台》中塑造了阿夫季这一耶稣基督式的人物,他以典型的意识流手法,借阿夫季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宗教、善恶的一系列思考。小说中穿插了《圣经》中的很多故事,但他所展现的耶稣基督形象和《圣经》所记载的完全不同,同时也将东正教传统中的典型观念如末日论、基督的受难及复活等放在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全新阐释。艾特玛托夫宗教探索的目标是寻找一条拯救堕落的人类和濒将毁灭的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孙丘克 《阅江学刊》2014,(6):109-119
《金瓶梅》以五大意象群为其叙事结构的基础:宗教意象群具有形而上的地位,统摄了小说劝世意图与叙事结构的对称效应;心理意象群具有张本作用,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大体走向;时间意象群具有推进作用,形成了人物和家庭命运发展的大致时序;空间意象群具有写实意义,呈现了人物关系和场景发生的典型环境;人物意象群具有核心地位,承载了主人公及其家庭由暴发至没落的完整过程。《金瓶梅》的叙事完全打破了此前中国长篇小说的单线型结构模式,构建了《金瓶梅》的综合立体叙事结构,充分表现了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性格的生成和发展,成为《红楼梦》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9.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畸形的恋爱在社会评价体系之下的悲剧,但是作者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地讲故事,在故事的背后是作者对人性的拷问.这种拷问恰恰是通过小说的双重叙事结构表现出来.表层结构中,纳博科夫在讲一个关于正常社会评价体系下的道德故事,但是透过小说的深层结构纳博科夫在探讨着人本质的灵魂充满了欲望,又被无情的现实和超我之力量所压迫,在二者不断妥协和调和的过程中,痛苦的、现实的自己得以最终展现.  相似文献   

10.
谭思健  林素君 《学术交流》2003,(12):158-161
"婚恋"比兴在《离骚》中几乎构成了一条贯穿全诗的结构主线,大抵络结了全诗的主要内容,在结构上一是起着"横向挽结,纵向启源"的作用。二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还赋予全诗丰富的美感,如深浓的"艳"色与浪漫主义色彩,生动的故事性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