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以银行客户为调查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并用Lisrel18.7软件验证三个影响因素对服务补救预期三个维度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服务失误越严重,服务失误归为外因,介入程度越高,顾客的补救预期就越高。其中,服务失误归因中的稳定性对服务补救预期各个维度的影响最为强烈,稳定性越高,预期越低。  相似文献   

2.
陈可  涂平 《管理科学》2014,27(3):104-113
探讨影响服务补救中顾客参与的因素以及顾客参与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把服务补救中的顾客参与概念化为独立参与和共同参与,基于动机、机会和能力模型(MOA模型)提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调查方式收集356个消费者数据,运用SPSS 18.0和LISREL 8.80进行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机、机会和能力中,顾客动机是促进服务补救中独立参与和共同参与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动机与能力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独立参与和共同参与行为,能力越强,动机对两种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大;机会(补救可得性)负向影响独立参与行为,正向影响共同参与行为;独立参与行为对总体满意度无显著影响,共同参与行为对总体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应该推动顾客社会化过程,合理设计补救可得性,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服务失败导致顾客的不满和投诉,进行有效的服务补救,有助于企业减少因服务失败所造成的损失,重塑企业形象和声誉,挽回因不满而失去的顾客,维持甚至提高顾客满意度.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顾客满意的企业内部服务补救策略和企业外部服务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4.
服务补救是指对失败服务的弥补或修正,消除服务失败带来的不利影响,求得顾客的谅解和信任,进而赢得他们的忠诚度。从许多企业的实践看,有不少顾客在接受了服务补救后仍然向周围的人诉说该产品和服务的不足或干脆转换品牌。为什么企业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的服务补救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服务失败都不可避免。当发生服务失败时,迅速有效的服务补救可以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此,服务提供者应该进行预应性设计,以降低可能的服务失败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对服务补救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了服务补救的三个理论,并对三个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给出整合了三个理论的服务补救研究框架;最后提出应对服务补救的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关键事件法的服务失败原因及补救战略效果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立印 《管理科学》2005,18(4):63-70
利用关键事件定性分析法对餐饮服务业的服务失败和补救战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员工没有礼貌的行为和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导致服务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员工和管理人员有诚意的解释和说明、负责任的态度、真诚的道歉等无形的精神方面的服务补救能更有效地提高服务补救成功率和顾客满意度.在餐饮服务企业中,企业实际提供的失败补救措施与顾客的期待尚有很大差异,服务性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对一线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服务提供系统、库存系统等方面的管理,通过灵活运用无形的情感补偿战略来消除顾客不满,重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常亚平  罗劲  阎俊 《管理评论》2012,(3):100-107
探明服务补救悖论的形成过程对服务失误的控制和服务补救策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满意度变化过程为主线揭示服务补救悖论形成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服务补救悖论形成过程可由服务失误和服务补救两个不同的过程来描述,在服务失误过程中,失误频率、失误严重性和感知失误可控性都会显著促使顾客满意度降低,其中,失误严重性的影响最大;在服务补救过程中,实物和非实物补救水平都可以恢复消费者的满意度,并且二者的差异不大;关系强度对这两个过程的满意度变化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关系强度低的顾客对于失误频率和失误严重性更加敏感,并且更注重实物补救水平。  相似文献   

8.
服务补救中顾客情绪对顾客满意之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丹 《中国管理科学》2011,19(3):166-173
在顾客服务补救满意的研究中,本文引入情绪变量,提出了包含服务失败、服务补救整个过程的研究模型,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顾客在服务补救后的满意,受顾客服务补救后情绪的影响,而不是受顾客服务失败时的初始情绪的影响。其中,补救后积极情绪对补救满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补救后外在归因消极情绪对补救满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系品质对服务补救效果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关于服务补救的文献中,许多研究过于强调服务补救属性本身对补救后顾客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其实,它们不仅仅取决于类似于特定服务补救属性的感觉要素,还取决于类似于关系品质这样的知觉要素。为了揭示知觉要素对服务补救效果的重要性,本文以关系品质作为调节变量来考察它对服务补救过程中顾客的态度标识参数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发现关系品质对于服务补救效果确实存在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并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最后,文章给出了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服务补救研究认为服务补救应该和服务失败匹配,没有深入探讨顾客心理差异对补救效果的影响。本文提出服务补救应和顾客特征相匹配,从"自我调整导向"角度区分顾客的心理特征,研究顾客的个体差异对服务补救效果的影响。服务补救方式被区分为"多获利"型和"少损失"型两类;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有"趋利"和"避害"之分。本文选取餐馆行业,采用实验方法考察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与补救努力的交互作用对顾客感知的补救绩效和补救满意的影响。通过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当补救努力与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一致时,顾客的感知补救绩效更高,对补救更加满意;对于"趋利"导向的顾客,"多获利"型补救方式效果更好;对于"避害"导向的顾客,"少损失"型补救方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1.
顾客在排队系统获取服务时,会存在心理上的期望等待时间,该期望会影响顾客在排队系统中的行为变化和流动,从而影响企业收益。本文以传统的M/M/1排队系统为背景,基于顾客存在期望等待时间的前提下,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应基础理论和模型假设进行介绍;其次,对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情形提出三种新的策略:重新定价、通过折扣对顾客期望值进行调整、提高服务率;然后,分别对上述三种策略进行优化分析,并同现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种策略都比维持原有定价带来更大收益;当折扣力度较小时或顾客对费用感知强于时间感知时,折扣策略优于重新定价策略;当折扣力度较大或顾客对时间感知强于费用感知时,重新定价策略优于折扣策略;最后,通过对最优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对于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的服务定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与客户交易时并不会一帆风顺,当客户面对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时,不同服务补救措施会如何对客户感知、满意度和信任度产生影响?本文区别于以往实验或准实验法为主的定性或定量研究,引入组织行为学的公平理论,采取真实客户服务数据,基于不同客户类型深入探讨服务补救质量对客户满意、客户信任和客户忠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补救质量对感知价值、满意和信任均会产生正向作用;大客户对服务补救过程中的"互动公平"最为重视,公众客户更为强调"结果公平"的影响.这就告诉服务型企业应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大客户看重过程,一般客户更看重结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服务补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3.
价值导向的服务补救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艳武  苏秦  陈婷 《管理学报》2010,7(2):248-253
着眼于企业成本控制,关注企业最优补救策略的决策机制设计。首先,基于顾客价值感知,将服务差错和服务补救系统进行了概念化建模;在此基础上以过程补救投入、结果补救投入和补救时机为决策变量,建立起企业服务补救决策的数学最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企业可以在满足顾客基本补救需求的约束条件下,制定出成本最优的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要求企业不仅能够服务顾客、赢得顾客,更重要的是要留住顾客,而服务恢复战略对留住顾客至关重要。服务恢复战略以受理顾客投诉、发现服务缺陷为起点,通过圆满解决顾客问题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通过系统学习以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最终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rvice recovery judgments between pre-recovery emotions and post-recovery satisfaction, and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firm reputation in this mediation context. Using a moderated mediation framework, the authors test the model with data from 366 customers who experienced a banking service failure and complained to a third par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stributive, procedural, and interactional justice dimensions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recovery emotions and satisfaction. Firm reputation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s and satisfaction via distributive and interactional justice, but not via procedural justice.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notion that pre-recovery emotion is an antecedent of service recovery process and firm reput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威胁的概念来预测顾客抱怨的原因和抱怨的行为意向。首先,本文在回顾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顾客抱怨当前研究状况总结与归纳,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为了改善这些不足,本文结合相应的自我概念,从理论上深层次地分析了顾客抱怨产生的原因,解释了顾客抱怨意向的选择,并围绕顾客抱怨产生的原因与行为意向,提出一个概念模型,即基于顾客自我威胁认知的抱怨选择模型。紧接着,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与讨论,得出了一些关于顾客服务感知与抱怨预测的有益启示。文章的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失误归因与顾客感知的公平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礼珊  龚金红 《管理学报》2008,5(6):903-911
通过对广州市内几家餐馆的顾客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顾客归因、服务公平性及顾客信任感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失误归因包括内控性、外控性和普遍性3个组成成分,这3个组成成分对顾客感知的服务公平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内控性对顾客感知的服务公平性影响最大,其次为普遍性和外控性。顾客感知的服务公平性包括程序、交往、结果和信息公平性4个组成成分,该4个组成成分均显著影响顾客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观念基础之上,即营销资源和活动必须与企业所面临的目标顾客相互一致,同时,顾客价值不是由制造商或服务提供者创造的,而是由顾客在其价值创造过程中创造的.企业的资源、流程和能力并不是企业的生产(如产品)、管理(如网站)、财务(如结算)、法律(如顾客申述的处理)及其它活动过程的结果,而应当被视为顾客价值创造过程的投入要素.因此,供应商的作用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恰当的资源要素,如产品、服务、信息、服务补救、个性化关怀等来支持顾客价值创造过程,并与顾客资源形成互动,惟此,顾客才会感知到价值被创造出来.要以此方式运营,企业必须将自己看作是服务企业,而且真正地为顾客服务.为强化顾客价值的生成,企业必须将其客户关系中的所有要素"服务化"(Servicizing),无论是与制造或服务相关的,还是管理、财务或者法律等常规活动.这些常规活动通常属于"隐性服务"(HiddenService),它们在价值创造中的潜力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相反,这些要素对顾客价值的生成过程常常起到破坏而不是支撑作用."服务化"意味着要将所有与顾客关系相关的要素,不管它们的类型和特性如何,转化为顾客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投入要素.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在顾客关系管理时代,如何配置企业营销资源及营销规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