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经营模式"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得到了广泛承认,它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形成了鲜明对照。从内容上看,日本经营模式既有自身文化传统的因素,也有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战后对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改造。就功能而言,日本经营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带来了日本企业经营的成就,也暴露出内在缺陷,包括忽视员工权利、过度精神主义、因诉诸惯例而缺乏理性化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三种社会整合方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学术交流》2003,(4):107-110
社会整合方式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社会整合方式与西方、与日本的社会整合方式一个很大的区别 ,就在于其缺乏中介意识。因此 ,我们不仅要解决好结构层面的问题 ,进行制度、规范创新 ,强化新的制度安排 ,探索社会有序运行的机制 ;还要解决好文化层面的问题 ,进行文化创新与社会心理变革 ,完成价值体系的重建 ,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3.
王晓德 《日本学刊》2007,23(3):105-117
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社会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二战之后更为显而易见。美国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在日本向现代消费社会转变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给日本传统文化的延存与发展带来严重的考验。具有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传统的日本,并没有被“美国化”,相反在保留本国文化传统的同时,从美国大众文化传播中吸取了很多有利于本国发展的成分或观念以及形成现代消费社会的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历史来看,自身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外来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国文化的性质。在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催化下,日本文化是直接从仅有逻辑思维的原始白文化而跳跃形成的,失去了自我定型的机会。因此,被称为被动定型的"有色无根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可塑性强、流动性高、发展性和多元化突出的特性。日本文化自身的这种特性,促使日本在历史上多次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飞跃。本文从日本历史发展历程的四个重要时期——两次中国文化和两次西方文化的全面引入,来阐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体系一般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佳运作,并达到营利目的而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系列因素共同结成的经营有机整体,从结构模式上看,主要分单一企业体系和系列企业体系两大主体。就一般规律而言,企业体系是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必然派生物,是与社会经济制度相适应而产生发展的,因此,研究企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调整和完善社会经济制度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广义上说,日本的企业体系是适应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企业文化而建立起来的,但从狭义上看,日本融资体制的变革对企业体系的演进发挥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它是在日本固有信仰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神道教首先是一个历史产物,按其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分为自发的原始神道、神佛接触的神社神道、国家神道、现代神道四个阶段.同时,神道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日本历史上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神道教是大和民族成长的要求,是日本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神道教是构建近代日本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神道教是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摒弃政教合一,回归神道本性的现代神道教是现代日本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柱之一.探讨神道教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民族心理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日本强震之后,国际社会和日本各界迅速投入到救灾的行动当中,而这些救灾的队伍里有一群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日本最大的黑帮组织山口组。他们行动迅速悄无声息就把救援物资送到了灾区,总价值超过50万美元。日本黑社会是日本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产物,也是日本政府以及社会民众同恶势力妥协的产物。本文从日本黑社会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具有"合法性"的原因,探究其发展前景,认为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其"合法性"只会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日本黑社会最终将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由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共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方针并非是它所特有的现象,而是重视科学技术达一当代的普遍趋势在日本的发展战略上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日本的“技术立国”方针是针对当今日本的具体国情、针对日本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及其科技发展模式而提出的。就历史  相似文献   

9.
倪文凤 《学术交流》2005,(5):177-179
作为主流新闻的主流文体,深度报道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特定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把“五个W”要素中一个或若干个要素予以深化,用社会学原理透视社会现象,并使社会学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具体化;它紧扣时代脉搏,关注个体生存与发展状态,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它是现代人文精神的产物。受众头脑中的“文化构图”对深度报道具有客观影响。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重建“文化构图”是新闻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日本社会,无论从它的哪个侧面来看,都给人一种东方与西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感觉。政治制度、经济结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无一例外。来到日本,似乎来到了东西方的结合部、古今文化的交叉点。  相似文献   

11.
绪言:文化的二重性本文试图从文化的二重性出发,在现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轮廓中,探求国民党和共产党两种制度下的教育发展情况。研究的重点放在知识结构的变化上,而不是知识者的阶级成分上。本文试图从传统中国文化中推论出社会观念,以此来说明在现代中国,学科组织中的固存结构与变化结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结构的主导思想是集中。它对中国帝制的持久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在1911年以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这种文化的多方面固存引起了矛盾,直到1966年,矛盾不断激化。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周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问题,学者们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至今并无定论。本文拟从文化结构变迁的视角出发,将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结构不断建构与重新建构的过程来把握。...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城市圈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居住功能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而且实现行政管理圈、工业生产活动圈、流通集散营销圈、居民生活居住圈、文化娱乐活动圈等多结构并存,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也正在开发“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一系列大城市圈,因此,研究日本的大城市圈开发建设无疑对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都市圈”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的进步是以其整个文化的进步为标志的。在“历史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史”的今天,各民族间文化的碰撞、冲击、融合的范围就会愈来愈大,程度也就愈来愈深。文化整体结构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民族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表现,是推动民族文化进化和社会历吏发展的内在机制。笔者试图用结构学的原理,讨论日本文化结构的特性、成因及其功能,这对于认识日本文化结构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于重构中国文化以推动今天现代化的实现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一方面注意坚持自身民族文化,一方面又努力促成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的融和,这是日本文化的一个传统,也是不断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如此,明治维新亦是如此。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日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激烈冲撞,也发生了变异,但是它的一些主要特征不但延续和继承下来,而且在实现经济高速度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突出强调了社会工作如何在社会—文化系络下的工作发展模式和途径问题,认为社会工作其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因此,它必须遵循社会—文化的规律去寻求发展,无论多么行之有效的西方先进技术,也必须有机的纳入社会—文化系络,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相关联性和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突出强调了社会工作如何在社会—文化系络下的工作发展模式和途径问题,认为社会工作其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因此,它必须遵循社会—文化的规律去寻求发展,无论多么行之有效的西方先进技术,也必须有机的纳入社会—文化系络,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相关联性和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文化与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它虽直接承传于传统文化,但西方浪漫文学、特别是重感情和幻想的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却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而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多呈现的是不同质的互补,相同精神的吸收和充实后的文化变异现象。现代中国浪漫文学观正是基督教文化与道家文化、禅宗文化互补、变异的产物。本文试图从人生哲学的选择和审美情趣的表现等方面来探讨基督教文化对现代中国浪漫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约生 《日本研究》2003,46(4):41-47
城市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化 ,从广义上说是指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上说 ,它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人口迅速集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功能更加适应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历史过程。1本文将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2 0年代作为日本早期城市化的阶段。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是日本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化的发展 ,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  在前工业社会 ,农业始终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城市“不…  相似文献   

20.
商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各种文化一样,商业文化也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实践的产物。它的概念在文化事实的历史分析过程中才会逐步清晰起来,就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的:“定义对于科学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们总是不充分的,唯一真实的定义是事物本身的发展……”为此,我们只能从商业发展事实中,从商人的实践过程中追寻商业文化的踪迹。 商业是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级为标志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