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鄂西土家族民歌中的衬词大多数出现在民歌的曲首、句首、句中和句末,与民歌正词一起构成整首曲子,决定着民歌的风格、意境和情感等,一般以语气助词、称谓词、拟声词、习惯语或俗语的形式出现,具有描述当地土家族生活、抒发土家族情感、弘扬土家族艺术精神、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功能。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的形式与功能相统一,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民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湘鄂川黔一批热爱土家族文学的专家们,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修纂的《土家族文学史》即将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湘鄂川黔四省土家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喜事,作为鄂西土家族苗汉等各族人民自己的大学——鄂西大学,更是倍感亲切与兴奋。在此,我代表鄂西大学二千名师生员工,向《土家族文学史》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正> 文学是一定社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从一个民族的文学来说,它必然要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现实生活,民族发展历史有所反映.因此,在编写文学史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学史与民族史的关系.土家族文学史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考查的结果证明,土家族文学是随着土家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土家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家族神话产生在远古时代,有开天辟地神话,兄妹成亲神话,卵玉射日神话,太阳和月亮是兄妹神话等.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是各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撒落在民族文化深处的瑰宝,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璀灿明珠,也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五年多来,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这对于弘扬鄂西各民族的光荣历史传统,活跃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  相似文献   

5.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的短篇小说集 撒尔嗬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土家族的人文景观、动人的故事,演绎出土家族痛苦而完整的生命流程。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文学观念和民族改造意识,有力推进了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上起远古,下至宋元,在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以本民族语言创作和传承的民间文学是土家唯一的文学。直到明代中叶,汉文化的传播在土家族地区空前广泛,才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土家族的作家文学。但与浩若烟海的民间文学相比,二者还不能同日而语。到新中国成立时,民间文学也仍然是土家族文学的主流。在丰富多彩的土家族民间文学中,民间传说这种体裁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时间形态上看,它上与神话承接,下与近代民间故事相交融,传承久远,基本上覆盖了土家族的历史发展全过程;从空间形态上看,湘鄂川…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土家族和清江流域,着眼于土家族的社会生活与土家族地区的山川风物,去着力挖掘和热情吟唱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风情,以诗的语言集中表现土家族的整体艺术形象,刘小平是第一人.他熟悉自己的民族和土地,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土地,且又执着于做人和做诗的追求,因此,《鄂西倒影》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亮丽的人格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虎蜒氏族的历史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廪君是父系氏族时代巴人的祖先,这已为研究清江丈化和土家族文化的学者所共识。但是,在廪君之前,古代清江流域还活跃着一个以巨蜒为图腾的蛇人氏族,人们对此知之不多。本文将探讨这个巨蛇氏族与白虎氏族在清江流域斗争相融合的历史过程,揭示鄂西土家族远古历史中的一段悲壮史诗。一、廪君的祖先鄂西建始县高坪龙骨洞曾出土早更新世晚期的南方古猿化石,长阳下钟湾等地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长阳人”化石。这表明清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原始人类生存。但是,在“长阳人”与廪君之间的清江流域人类文明史,文献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仅《世本》有“廪君  相似文献   

9.
鄂西民族地区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鄂西地区的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其人口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对土家族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大体上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20世纪90年代以前,鄂西地区土家族研究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进入90年代后,鄂西土家族研究的这种被动局面开始得到改变。纵观鄂西地区90年代土家族研究的态势,大体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统一认识,树立信心,健全机构,凝聚队伍的蓄势阶段,后期才是出批量性成果和真正起飞的阶段。其显著标志至少有下列两个:其一…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具有直爽、强悍和豁达等诸多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无论是在土家族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本文仅就这诸多特征中的“悍”略加论及,以就教于学者。 1 土家族性格特点中的“悍”,在鄂西土家族地区的有关史志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记载。如《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有“隶土籍者,悍而直”的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传统情歌创唱者的心理状态是土家族传统情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鄂西土家族传统情歌的总体梳理,发掘土家族传统情歌创唱者心理状态的嬗变性、交揉性、稳定性等特点.并从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历史变迁、民族心理积淀等方面探寻了情歌创唱者产生诸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同时阐发了这种特点发掘与原因探寻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十八日,鄂西民族研究学会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召开了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经过民主协商,选举了学会理事会。理事会选举向延槐为会长,李辉轩为名誉会长,田寿延、余建方等为顾问。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同志交流了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十八篇,并分别就鄂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文化教育问题、民族艺术问题和民族历史发展问题等进行了认真讨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土司文学所反映的土司时期武陵山土家族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所蕴含的国家意识、中华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和开放包容精神等思想文化内涵,为解读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世代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也是土家族和中华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的有力例证。土家族土司文学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土家族土司文学的时代价值,反映了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融入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演进逻辑,是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相似文献   

14.
战争是文学最重要的对象和主题之一.从总体上看,战争文学和战争描写从个体、他人、群体、民族、国家、人类等的临界状态透视个体的体验与命运,构成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民族情感认同与人类情感认同、历史见证与心灵见证等复杂的矛盾关系,由此形成战争文学丰富的人性内涵、历史内涵与审美内涵.从战争感觉传达、动感画面创造、生存本能与攻击本能揭示方面看,战争文学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攻击本能释放、生存智慧开启等则成为读者对之接受和喜爱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近出版的《土家族文学史》成绩斐然,令人可喜,它是当前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中一项重要新成果。它不仅是湘鄂川黔广大土家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对弘扬土家族文化、振奋土家恢民族精神、促进土家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而且为光大(?)文化,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为编纂我国多民  相似文献   

16.
对民族认同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家族在同各民族长期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其语言、服饰、经济活动等同汉族的差异基本消失,但该民族成员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本文认为,在民族认同的实践过程中,原生性和工具性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土家族自我认同的重要维系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节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节日是—个民族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并随着该民族历史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革,构成该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居住在湘鄂川黔边界的土家族同其他民族一样拥有自己的节日风俗.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说神奇的节日风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土家族节日文化,对于发掘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促进土家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居住在湘西、鄂西一带。早在两千年以前,他们便定居在这里。大约自五代(公元910年)以后,鄂西地区土家这一稳定的共同体,便逐渐形成单一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土家族形成了自己独特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山歌即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土家族的山歌有情歌、战歌、诉苦歌、劳动歌等。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     
地理分布和人口概况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悠久,分布集中。根据国家民委1979年5月提出的数字,全国共有土家族77万多人(据目前了解远不止此);集中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交界的广大山区。解放前,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土家族一直得不到承认,有些人被迫隐瞒了自己的民族成份,不敢承认自己是土家族。解放后,党和政府了解到这种情况,先后在湘西、鄂西、川东等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从元代起,封建中央王朝开始在土家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代进一步发展至完备。唐崖土司是鄂西历史上以军事武功著称的几大土司之一,明季势力达到鼎盛。加强唐崖土司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研究,对深化和拓展鄂西乃至整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研究与民族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覃氏族谱》和地方史料,对唐崖覃氏世袭及其征调进行初步梳理和讨论,以期对鄂西乃至整个武陵山区土司文化与民族文化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