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际互补指多模态语篇中的文本模态和视觉模态相互协同、补充,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符际互补理论从多模态语篇的纯理特征、人际特征、成分特征三方面对视觉模态与文本模态的互补进行分析。符际互补理论对于解读多模态语篇中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二语课堂教学和多模态教材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逻辑语义视角分析语言与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功能、层次、现象三种维度共同构成了三维语义空间框架,意义完整生成过程中政治漫画多元性、系统性及功能性被揭示,既为构建逻辑语义范畴视域下多模态符际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尝试实例分析多模态语篇提供了逻辑语义描写框架,从而加深对符号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基于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以及Kress和Van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对新闻漫画《内部装修》的意义构建及符际关系进行多模态分析。在这理论框架上的定性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也可以延伸到新闻漫画中的非语言符号上。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可以协同互补,共同构建语篇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礼德的语域分析框架和马汀的语类分析框架是同属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的语境分析框架,在基本概念和理论层次却存在诸多的差异。马汀和韩礼德之间在"语类"概念上的分歧,指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的语境分析框架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语言学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本,语用学以哲学和逻辑学为本;二者在理论基础、核心思想、语言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对二者差异的探讨固然重要,但其区分也并非泾渭分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均关注语言交际,且在功能、语境和意义方面存在着共核平台,因而在借鉴互补上存在着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大量运用非语言和跨学科手段传播信息的网络和各类视频广告等新型传媒的广泛运用,使传统的语言翻译手段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交际活动的需求。由于多种原因,国内对符际翻译的研究一直处于翻译研究领域的边缘,至今尚未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从文献数量、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研究特点和未来研究趋势等几个角度,透视符际翻译研究的现状,同时阐释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前景,以期给国内未来符际翻译研究者提供进行深度研究时可以参考的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小句条件成分为例,借助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的理论模式,表述条件成分的概念框架及其语法体现。其理论背景为以语符关系为研究重点的Lamb的神经认知语言学。CF是程琪龙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模式,主要功能为解释语言系统及其操作,即语言系统和概念系统的激活延伸过程。借助CF框架针对小句及句组中的条件成分的概念结构及语法体现进行分析论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转移”和“转换”观念出发,以符号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为标准,将雅克布逊的符际翻译划分为符际转移和符际转换两类。其中:符际转移要求符号属性在翻译前后保持一致,强调各感官符号及空符号间的转移,拓宽了广义翻译研究的范围;符际转换凸显了翻译前后符号属性的变化,又可进一步分为影响翻译选材的一级转换、解构原文的二级转换和决定译文生成的三级转换。严复翻译实践的考察证明了上述分类的可行性,也为严复以及翻译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网页宣传册这一信息载体主要以多模态形式呈现,其不仅富含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包含丰富的人际意义。本文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理论、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理论为基础,辅以人际符际互补理论,从多模态角度出发,探讨多模态世卫组织网页宣传册人际意义构建及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文本模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视觉模态则侧重读者体验;两种模态在构建人际意义时协调互补,相互加强。该个案分析不仅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多模态文本人际意义的可行性,拓宽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也为世卫组织网页宣传册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系统是语言的基本范畴。人际纯理功能、概念纯理功能和语篇纯理功能是语法构建的不同意义模式,实现语言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语篇分析把篇章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语篇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其能动性使受话者在语境中(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更能清楚地认知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从而使人们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来阐释交际的过程,这一突破性的尝试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分析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语境的概念和在交际中的功能,阐述关联理论所构建的语境特点,指出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语境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系统功能语法在20世纪下半叶的语言学理论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元功能作为该体系中的核心思想之一不断地受到的质疑和挑战,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回顾元功能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描述该思想发展的现状以及介绍理论框架本身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该理论框架的几点探讨性的思考,从而为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框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概念框架:一个有新意的小句概念语义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的概念框架是小句概念语义的表述形式,是表述语言系统的认知功能模式的概念语义部分。认知功能模式的理论背景涉及语言和语言学之间关系的思考。概念框架的构建涉及它和相关西洋理论模式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后者的舍取。在验证概念框架过程中,我们发现概念框架在表述方面有着相当可观的优势,这些优势同时也是它的新意所在。作为构建概念框架的学术思考,笔者经历了对相关西洋理论模式的批判继承的过程,并再次意识到将汉语事实作为验证理论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之一,这一理论的运用在文学中的研究地位也越来越显著。本文以《秘密花园》中玛丽和玛莎的对话为例,在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理论框架下,通过对语气和情态两方面的分析,分析小说文本中玛丽和玛莎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际关系,以此来表明功能语言学可以为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其整齐简约的言语之中透着深邃悠远的意境。而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认知机制,近年来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认为是解释人类一系列的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分析宋词的意义构建模式,为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搭建一座新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属于语言学两个不同的学派。结构语言学派强调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研究约定俗成的语言结构 ,即语音、单词、句子等语言单位在语言系统中的关系与地位。功能语言学派则侧重于研究结构变体。这些变体所反映的各种语境、语用功能因素 ,能够给予这些结构以功能上的解释并认为语言是社会交际的一种工具。然而 ,语言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其社会属性表现出结构、功能语言学说二者互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以Martin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语言学出发,结合Stibbe关于话语的三种分类即破坏型话语、有益型话语以及模糊型话语,分析《印度时报》和斯里兰卡官方媒体《每日镜报》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料,可以建构生态话语中的评价意义,提出生态化的介入分析框架.该框架基于"和谐共享,共有共富"的生态哲学观,将源于语言本体研究的介入理论生态化,实践"超语言学"研究,延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介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礼德建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篇分析建构了一个可适用的理论框架,然而从该角度对英诗及其译文的鉴赏在我国并不多见。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概念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对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五种汉译版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从新的视角诠释翻译研究中原文与译文对等转换的差异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汉译本的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具备应用性;英诗汉译的原文与译文很难实现"对等转换",因此在翻译评价活动中应避免机械地照搬功能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解决社会中遇到的语言实际问题为目标的适用性语言学理论,能够有层次、有系统和全面地描写和解释运用中的低调陈述。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元功能和语言层次性框架为参照,分析低调陈述修辞语言使用者作出的选择,可以考察低调陈述修辞话语的动态特性,论证低调陈述不仅反映人类经验,还映射权力与控制等社会关系。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框架和文化语境框架为参照,可以考察低调陈述修辞语言表达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以及与使用环境如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论证低调陈述可以反映和建构客观和内心世界,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还可以反映人类在怎样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使用低调陈述来识解经验、表达并创造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学理论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是影响最广泛的两个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特别强调语境的作用,并把"选择就是意义"作为一条广泛运用的原则。语用学理论围绕语言交际的意义这一中心论题展开,从不同层面强调语境和语义在交际中的关键地位。两学派研究任务、方法虽不同,但有相似、互补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